第434章 京城對聯大賽

字數:4393   加入書籤

A+A-


    片刻後,一位身著藍衫的年輕學子走上前來,拱手道:"學生試對:"窗前竹葉報平安""
    陳子昂眼前一亮:"好一個"報平安"!梅傳春訊,竹報平安,意境相合,平仄相對,妙!"
    藍衫學子靦腆一笑:"學生李文煥,平日最愛王維"竹喧歸浣女"之句,故取竹為對。"
    這樣,一場別開生麵的對聯大會在江南水鄉拉開了序幕。
    從"一門天賜平安福"對"四海人迎富貴春",到"春臨大地百花豔"對"節至人間萬象新",才子們妙語連珠,佳對頻出。
    更令人驚喜的是,不少圍觀的老百姓也躍躍欲試。
    一位賣豆腐的老漢擠到前麵,憨厚地笑道:"老漢不識字,但聽諸位才子對對子,也想起一句俗話——"年年有餘",不知能不能入對?"
    陳子昂連忙拱手:"老伯說得好!這"年年有餘"本就是吉祥話,我為您對個"歲歲平安"如何?"
    老漢樂得合不攏嘴:"好!好!老漢回去就請人寫上,貼在我家豆腐坊門口!"
    這一幕引得眾人會心一笑。
    春聯文化,就這樣從廟堂之高,走向了江湖之遠;從文人雅士的書齋,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門。
    正月初一,蘇州城的大街小巷煥然一新。
    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紅豔豔的春聯。
    有的是請書院學子題寫的文雅之作,有的是市井百姓自創的吉祥話,還有的是商賈們祈求財源廣進的生意經。
    陳子昂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看著這滿眼的紅色,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成就感。
    他想起了臨行前周祭酒的話:"文化之道,貴在傳承。你們讀書人,肩上的擔子不輕啊。"
    轉眼到了正月初五,按照江南習俗,這是走親訪友的日子。
    陳子昂隨父親拜訪了幾位故交,發現幾乎每家都在津津樂道地談論春聯。
    有的誇耀自家請了哪位才子題聯,有的炫耀子女對出了什麽妙對,更有甚者,幾位老先生竟然在酒席上即興對起了聯句。
    "賢侄啊,"一位須發皆白的長者拉著陳子昂的手說,"你這次帶回的不僅是春聯,更是一種雅趣。老夫活了七十多歲,還是頭一回見蘇州城這麽有文氣兒地過年!"
    隨著走親訪友的人流湧動,春聯文化像春風一樣吹遍了江南的每一個角落。
    那些返鄉的遊子,那些走親戚的訪客,無不把這一新鮮事物帶到所到之處。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陳子昂收到了一封來自京城的信。
    信中,他的同窗興奮地寫道:"京城如今不僅貼春聯成風,連茶樓酒肆都興起了"對聯擂台"。有商家懸賞百兩白銀征下聯,引得四方才子競相獻藝..."
    讀到這裏,陳子昂不禁莞爾。
    他走到書桌前,提筆寫下回信:"江南春來早,對聯之風更盛。昨日聽聞,連秦淮河上的歌女都能隨口對出佳句..."
    暮春三月的京城,楊柳堆煙,飛絮蒙蒙。
    陳子昂站在文淵閣茶樓的二樓軒窗前,望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慨萬千。
    不過短短數月,那始於江南水鄉的對聯之風,竟已席卷了整個京城。
    "陳公子,擂台就要開始了,掌櫃的請您下去坐鎮呢。"
    茶博士恭敬地立在門外。
    陳子昂整了整衣冠,緩步下樓。
    茶樓大堂早已擠得水泄不通,正中央懸著一幅灑金紅紙,上書"日月兩輪天地眼"七個大字,筆力遒勁,正是今日懸賞的上聯。
    "諸位靜一靜!"茶樓掌櫃拱手作揖,"今日這上聯乃禮部王大人所出,賞銀加到一百五十兩!哪位才子能對出絕妙下聯?"
    堂下頓時議論紛紛。
    有書生搖頭晃腦地沉吟,有商賈打扮的人交頭接耳,甚至還有幾個錦衣衛模樣的人站在角落觀望。
    陳子昂注意到,靠窗的角落裏坐著一位青衫客,約莫三十出頭,麵容清臒,正獨自品茗,對滿堂喧囂恍若未聞。
    "學生鬥膽一試。"
    一位藍衣學子起身,"下聯可是"詩書萬卷聖賢心"?"
    掌櫃的看向陳子昂。
    陳子昂微微搖頭:"對仗雖工,但"天地眼"與"聖賢心"意境稍隔。"
    又有人對"江河九曲古今愁",陳子昂仍覺未盡其妙。
    正當眾人苦思之際,那青衫客忽然放下茶盞,清朗的聲音穿透嘈雜:
    "某試對"詩書萬卷聖賢心"雖工,卻少些氣象。
    不如對"春秋一冊帝王師"如何?"
    滿堂霎時一靜。
    陳子昂心頭一震,這"帝王師"三字用得大膽,卻又恰如其分——日月如天地之眼,觀照萬物;春秋乃史家之筆,確為帝王鏡鑒。
    "妙!"陳子昂不禁擊節讚歎,"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青衫客微微一笑:"山野之人,不足掛齒。倒是久聞陳公子以對聯揚名江南,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掌櫃的忙命人將賞銀奉上,青衫客卻擺手道:"銀錢就免了,不如請陳公子出個上聯,容某再領教一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子昂見此人氣度不凡,心中暗自稱奇,略一思索便道:"那便以眼前景為題——"風吹馬尾千條線"。"
    這上聯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
    "馬尾"既指馬匹尾部,又暗喻馬尾巴草;"千條線"既狀其形,又暗合"雨絲"之意。
    堂中眾人尚在咀嚼,青衫客已脫口而出:
    "日照龍鱗萬點金。"
    "好!"喝彩聲幾乎掀翻屋頂。陳子昂眼中精光一閃——這下聯不僅工整,"龍鱗"對"馬尾","萬點金"對"千條線",更難得的是氣象恢宏,非尋常書生所能及。
    青衫客似乎來了興致,主動出題:"某這裏也有一聯——"水底月為天上月"。"
    陳子昂不假思索:"眼中人是麵前人。"
    二人相視一笑,竟有惺惺相惜之感。
    堂下觀眾看得如癡如醉,連掌櫃的都忘了招呼客人,隻顧著記錄這些妙對。
    "二位高人,不如對個拆字聯助興?"一位老者提議。
    陳子昂點頭,提筆在紅紙上寫下:"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滿堂嘩然。
    這上聯不僅拆解"寺詩"二字,更巧妙嵌入唐詩意境,末尾又回環到"寺"字,難度極高。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青衫客。
    青衫客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揮毫寫下:"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雲:斧斤以時入山林。"
    "絕了!"陳子昂拍案叫絕。
    這下聯拆解"林禁"二字,更難得的是"斧斤以時"暗含《孟子》中"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的治國之道,與上聯的佛家意境相映成趣。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