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張無忌賞識陳子昂

字數:3869   加入書籤

A+A-


    茶樓內的氣氛隨著這對絕妙拆字聯的誕生而達到高潮。
    陳子昂凝視著青衫客揮毫潑墨的瀟灑姿態,心中暗自思忖:此人談吐不凡,學識淵博,絕非尋常隱士。正欲再出一聯試探,忽見青衫客擱下毛筆,目光炯炯地望了過來。
    "陳公子,某久聞江南才子之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青衫客拱手道,"不知可敢對一聯"天下口,天上口,誌在吞吳"?"
    陳子昂聞言心頭一震。
    這上聯暗藏玄機——"天下口"為"吞"字,"天上口"為"吳"字,巧妙地運用了拆字和典故。
    更令他警覺的是,此聯氣勢磅礴,隱含吞並天下之誌,絕非尋常文人敢出。
    堂下眾人也察覺到這聯的不凡,竊竊私語聲漸起。
    陳子昂深吸一口氣,目光在青衫客平靜的麵容上逡巡,忽然注意到對方腰間玉佩上隱約可見的龍紋。
    電光火石間,一個驚人的猜測浮上心頭。
    "學生鬥膽一對。"陳子昂穩住心神,朗聲道,""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妙!妙!"青衫客忽然大笑,聲如洪鍾,"陳公子果然慧眼如炬!"
    滿堂賓客尚未反應過來,青衫客已從懷中取出一方玉印,輕輕按在桌上。
    陳子昂定睛一看,頓時麵色大變,慌忙整衣跪拜:"學生不知聖駕親臨,罪該萬死!"
    這一聲"聖駕"如驚雷炸響,茶樓內霎時鴉雀無聲。
    眾人這才看清那玉印上赫然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正是傳國玉璽!
    "平身吧。"張無忌收起玉璽,伸手扶起陳子昂,"朕微服私訪,原不想驚動眾人。隻是陳公子這對聯實在精妙,竟識破了朕的身份。"
    陳子昂額頭沁出細汗:"陛下龍章鳳姿,學生隻是從"人中王"三字中窺得端倪..."
    張無忌含笑點頭,轉向呆若木雞的茶樓眾人:"諸位不必驚慌。今日朕與浙西四賢微服至此,正是為體察民情,見識這風靡京城的對聯之風。"
    話音未落,角落處站起四位氣質各異的中年文士。
    為首一人麵容清臒,雙目如炬,拱手道:"臣劉伯溫,參見陛下。"
    "臣宋濂。"
    "臣章溢。"
    "臣葉琛。"
    四人齊聲行禮,堂下頓時一片嘩然。
    這浙西四賢乃當朝重臣,劉伯溫更是開國元勳,竟都隱匿身份在此!
    張無忌示意眾人安靜,對陳子昂道:"陳愛卿推廣春聯有功,使這雅俗共賞的文化從江南傳至京城,朕心甚慰。今日一見,果然才學過人。"
    陳子昂受寵若驚:"陛下謬讚,學生不過盡綿薄之力..."
    "非也。"張無忌正色道,"文化之道,貴在傳承。朕觀這春聯之俗,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皆能參與其中,實乃教化百姓之良方。"
    劉伯溫上前一步,捋須笑道:"陛下所言極是。陳公子可知,自春聯之風傳入京城,市井百姓識字者竟多了三成?連舞女都能吟詩作對,此乃文治之盛事啊!"
    陳子昂這才明白皇帝微服私訪的深意,心中既驚且喜:"學生慚愧,未曾想到區區對聯竟有如此功效。"
    張無忌目光深遠:"朕登基以來,一直思量如何讓文化從廟堂走向民間。陳愛卿無意間竟替朕解了這難題。"
    他頓了頓,"朕有意重開科舉,廣納賢才。不知陳愛卿可願入朝為官,助朕推行文教?"
    陳子昂心頭狂跳,想起恩師周祭酒的囑托,當即跪拜:"學生願效犬馬之勞!"
    "好!"張無忌龍顏大悅,"即日起,陳愛卿任禮部主事,專司民間文教推廣。浙西四賢會協助你製定章程。"
    宋濂笑眯眯地補充:"陳大人,陛下此次南巡,沿途收集了各地春聯佳作千餘幅,正可編撰成集,供天下學子研習。"
    章溢插話道:"還有那"對聯擂台"的形式極好,可推廣至各州府學,以文會友,選拔人才。"
    葉琛點頭稱是:"更妙的是,這春聯價格低廉,貧寒之家亦能購置,實乃普惠文教之上策。"
    陳子昂聽得心潮澎湃,忽然想到什麽,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學生鬥膽請教,為何您會關注這等民間小事?"
    張無忌意味深長地笑了:"朕出身江湖,深知民間疾苦。治國之道,不在高高在上的政令,而在潤物無聲的教化。"
    他指了指茶樓外熙攘的街道,"你看,一副紅紙黑字的春聯,既能傳遞祝福,又能啟蒙民智,豈不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
    劉伯溫接話道:"陛下聖明。文化如水,當自上而下浸潤;如光,當由表及裏照耀。陳大人推廣的春聯,正是這"浸潤"與"照耀"的最佳載體。"
    陳子昂恍然大悟,對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肅然起敬:"學生明白了。文化傳承,當如春風化雨,潤澤萬物而不居功。"
    "說得好!"張無忌撫掌大笑,"今日朕收獲頗豐。不僅得了一位良臣,更驗證了文教興國的方略。"
    他轉向茶樓眾人,"諸位繼續對聯雅興,朕與四位愛卿還有要事商議。"
    隨著張無忌一行離去,茶樓內頓時沸騰起來。
    誰能想到,一場尋常的對聯比賽,竟引出了當今天子!
    更令人振奮的是,皇帝親口承諾重開科舉,這對天下讀書人而言,無疑是最大的福音。
    陳子昂站在窗前,望著張無忌消失在街角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他想起自己最初推廣春聯時的單純想法,如今竟與國家文教大業聯係在一起。
    從江南水鄉到京城茶樓,從文人雅集到民間盛會,這小小的對聯,承載的何止是文字遊戲,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血脈。
    "陳大人,"茶樓掌櫃恭敬地遞上一卷紅紙,"這是今日所有佳對的記錄,請您過目。"
    陳子昂接過,隻見首頁赫然寫著張無忌與他的那副對聯:
    "天下口,天上口,誌在吞吳;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他輕輕撫過紙麵,仿佛觸摸到了一個新時代的脈搏。
    窗外,春日的陽光灑滿京城,街巷間紅豔豔的春聯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如同一團團跳動的火焰,照亮了大明王朝文化複興的道路。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