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孔家事發二)

字數:4225   加入書籤

A+A-


    殿外的風雪愈發猛烈,呼嘯著撞擊窗欞,仿佛在應和殿內凝重的氣氛。
    張無忌從袖中取出一卷嶄新的奏折,羊皮封麵上朱砂寫著"孔希學罪狀實錄"七個大字。
    "昊兒,曆史舊賬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當今這位衍聖公——孔希學的所作所為。"
    張無忌的聲音如冰刀刮過青石,"這三年來,朕暗中派人查訪,所得罪證觸目驚心。"
    張昊接過奏折,手指微微發顫。
    孔希學——那位在去年祭孔大典上,以溫文爾雅之姿為他講解《論語》的長者,竟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翻開看看吧。"
    張無忌冷笑一聲,"第一頁記錄的是他去年秋收時犯下的勾當。"
    奏折上密密麻麻的小楷忽然化作利箭射入張昊眼中:"隆武八年九月,衍聖公孔希學勾結濟南知府趙言,以"聖田"之名強占曆城縣良田五千畝。
    農戶王大有抗辯,被孔府家奴打斷雙腿,其妻投井自盡..."
    "這...這不可能!"張昊失聲叫道,"兒臣去年重陽節還見孔公在太廟主持祭禮,他怎會..."
    "怎會如此偽善?"張無忌接過話頭,眼中寒芒更甚,"繼續往下看。"
    第二頁記載更令張昊毛骨悚然:"孔府借修繕孔廟之名,向七省士紳募銀八十萬兩。
    實際用於修繕者不足十萬,餘款盡入私囊。
    有舉人李毅上書揭發,反被誣以"誹謗聖裔"之罪,發配雲南。"
    張無忌忽然從案幾下拖出一個檀木匣子,掀開蓋子,裏麵整整齊齊碼著數十封書信。
    "這些是孔希學與各地官員的往來密函。你隨便抽一封看看。"
    張昊隨手取出一封,火漆印鑒赫然是江西布政使司的官印。
    信中赤裸裸地寫著:"...蒙公賜良田三百頃,下官自當竭力周全。今科山東鄉試,必按公所列名單取士..."
    "現在明白了?"
    張無忌一掌拍在信上,"這就是你眼中德高望重的衍聖公!把持科舉,買賣功名,連聖賢立身的根本——科舉取士都敢染指!"
    風雪聲中,張昊仿佛聽見自己信仰崩塌的轟鳴。
    他想起去年孔希學在國子監講學時,曾慷慨陳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台下學子無不感動涕零。如今想來,何等諷刺!
    張無忌走到殿中央,聲音忽然拔高:"孔希學之罪,較其先祖更甚!朕歸納為三。"
    他豎起第一根手指:"其一,假借聖名,魚肉百姓。
    去年山東大旱,他非但不減租稅,反借機壓低田價,兼並土地兩萬餘畝!
    餓殍遍野之時,孔府糧倉積粟卻達百萬石!"
    第二根手指如利劍出鞘:"其二,結黨營私,把持朝政。
    六部中有他門生故舊三十四人,科道言官半數收過他厚禮。
    去年朕欲整頓軍屯,就是被他黨羽以"違背祖製"為由阻攔!"
    最後第三根手指重重落下:"其三,褻瀆聖學,毒害士林。
    他主持編纂的《四書集注新解》,將忠君愛國之道篡改為"識時務者為俊傑",簡直是為貳臣賊子張目!"
    張昊忽然想起太傅曾私下感歎,說近來士子文章愈發浮華,少有人再寫嶽武穆"靖康恥,猶未雪"這樣的慷慨之詞。原來根子在這裏!
    "父皇,這些罪證..."張昊嗓子發幹,"都核實過了?"
    張無忌從懷中取出一本賬冊摔在案上:"這是上月錦衣衛查抄孔府濟南別院所得。單是黃金就有五萬兩,地契裝了三大箱!更有一本密賬,記錄著二十年來行賄受賄的每一筆款項!"
    張昊翻開賬冊,隻見某頁寫著:"隆武七年三月,送都察院左都禦史陳瑛夜明珠一對,價銀八千兩,換得其彈劾戶部侍郎劉璟..."
    字跡工整如翰林院修史的楷書,記錄的內容卻肮髒得令人作嘔。
    "最可恨的是這個。"
    張無忌忽然從袖中抖落一卷畫軸。
    展開來看,竟是孔希學親筆所繪的《聖裔行樂圖》。
    畫中他高坐華堂,腳下跪著數十衣衫襤褸的百姓,題詩曰:"天生聖裔貴,螻蟻合當跪"。
    張昊胸口如遭重擊,這幅畫徹底撕碎了孔希學的偽善麵具。
    他忽然明白父皇為何如此憤怒——這不是簡單的貪腐,而是對整個儒家精神的褻瀆!
    "三日後的大朝會,"張無忌的聲音將張昊拉回現實,"朕不僅要剝奪孔家爵位,更要讓天下人看清這個偽君子的真麵目。你宣讀詔書時,要把這些罪狀一條條說清楚!"
    張昊深吸一口氣,忽然注意到案幾角落還放著一本薄冊子,封麵沒有任何字樣。"父皇,那是..."
    張無忌神色忽然變得複雜:"這是孔府佃戶的血淚狀。三百二十七人按手印訴冤,有七十八人畫押時已經病入膏肓。"
    他輕輕翻開第一頁,"這個叫翠娘的婦人,丈夫因交不起五倍地租被活活打死,她帶著三個孩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音戛然而止。
    張昊看見父皇的手在微微顫抖,這位平定亂世的鐵血君王,此刻眼中竟有淚光閃動。
    "兒臣明白了。"張昊鄭重跪下,"這已不是簡單的清算,而是為天下受苦百姓討一個公道!"
    張無忌扶起兒子,忽然從腰間解下佩玉:"這是太師父賜朕的龍紋玉,今日傳給你。
    記住,真正的聖賢之道,不在廟堂高論的華麗辭藻,而在民間疾苦的點點滴滴。"
    玉佩入手溫潤,張昊卻感到沉甸甸的重量。
    殿外風雪稍歇,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照在父子二人身上。
    "回去好好準備吧。"
    張無忌望向漸漸放晴的天空,"三日後,朕要你站在奉天殿上,讓滿朝文武都聽見太子的聲音——"
    "——聽見一個新時代的聲音。"
    "去吧,"張無忌揮了揮手,"好好準備三日的詔書。
    記住,這不是簡單的宣讀,而是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明王朝的立場!"
    張昊躬身退出大殿。
    走在回東宮的路上,風雪撲麵而來,他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
    那些曾經在書本上讀到的忠孝節義,今日在父皇的講述中變得如此鮮活而沉重。
    他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曆史長河中那些真正踐行聖賢之道的身影——寧死不屈的文天祥、舍生取義的嶽飛、毀家紓難的辛棄疾...
    "這才是真正的聖賢之風啊。"
    少年太子喃喃自語,腳步愈發堅定地邁向自己的宮殿。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