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衡失寵2
字數:3932 加入書籤
碎片四:讒言如刀
江都行宮的簷角滴著梅雨,青石板上的苔蘚泛著幽光。張衡跪在禦案前,手中攥著彈劾自己的奏疏——虞世基的字跡如毒蛇般盤踞紙上,指他“借薛道衡案誹謗聖裁”。案頭的燭火忽明忽暗,映得煬帝的麵龐半隱於陰影:“張卿,你連死人的舌頭都要借來用麽?”
三日前,他曾在朝會上為薛道衡辯白。那老儒不過寫了一句“空梁落燕泥”,便被扣上影射“宮闕傾頹”的罪名。當薛道衡的屍首懸掛在朱雀門時,張衡盯著那具隨風晃動的軀體,恍惚看見二十年前太學同窗的影子。他終究沒忍住,在奏折裏夾了一句:“文心何辜?”而今,這四字成了刺向他的利刃。
“陛下明鑒!”張衡重重叩首,額角觸地聲驚飛了梁間棲燕,“薛公之案牽連甚廣,臣唯恐天下士子寒心……”
“寒心?”煬帝冷笑一聲,指尖摩挲著案上玉鎮紙——那是王世充新獻的昆侖玉雕,刻著百舸爭流的運河盛景,“你倒不如說說,上月為何私帶伊闕縣令皇甫詡入汾陽宮?”
冷汗浸透中衣。皇甫詡是他故交之子,因在奏折中提及“遼東役夫十室九空”,被虞世基黨羽構陷入獄。那夜他喬裝潛入牢獄,將人藏在運糧車夾層帶離洛陽,卻在汾陽宮門撞見裴蘊的親衛。原來從那時起,羅網已悄然收緊。
“臣……確有失察。”他咽下喉頭腥甜。屏風後傳來珠簾輕響,一抹茜色裙裾掠過——那是蕭皇後最寵愛的梳頭宮女,此刻正捧著金盤跪獻荔枝。煬帝摘下一顆剝開,汁水順著指縫滴落,像極了仁壽宮那夜先帝濺在屏風上的血。
三更時分,詔書降下。禦史大夫的紫袍被剝去時,張衡注意到宦官袖口繡著宇文閥的鷹徽。虞世基的聲音如附骨之疽:“張公莫怨,要怪就怪您修江都宮時,給民夫的粟粥摻了太多沙土。”他猛然抬頭,望見廊下陰影中王世充正撫須而笑。半月前此人督造龍舟,因克扣工料被他當庭彈劾,原來報複在此。
最毒的刀卻來自枕邊。歸宅當夜,侍妾鶯兒跪地顫泣:“他們抓了妾的幼弟……說隻要指認您酒後謗君……”妝奩匣底露出一角信箋,是他醉後寫下的殘句:“龍舟載得民髓盡,不及邙山一抔塵。”墨跡未幹,朱批的“大逆”二字已覆壓其上。
五更鼓響,張衡獨坐中庭。雨絲將詔書上“除名為民”四字暈染成血沼,他突然放聲大笑——笑聲驚得池中錦鯉竄入殘荷深處。二十年前他替楊廣毒殺廢太子時,用的也是這般摻沙的鴆酒;而今,沙粒終於硌斷了君臣最後一絲舊情。
碎片五:困獸猶鬥
榆林郡的日頭毒得發白,黃沙裹著碎礫砸在城牆上,發出簌簌聲響。張衡拄著鐵鍬立在壕溝邊,粗麻囚衣被汗浸出鹽霜。遠處三十丈新築的城牆轟然坍塌,煙塵裏傳來撕心裂肺的哭喊——昨日剛征發的隴西民夫,此刻正從浮土中拖出斷肢殘骸。
“大人!是沙土摻了太多礫石……”監工話音未落,張衡已踉蹌著撲向廢墟。他十指摳進鬆垮的牆基,指甲縫裏滲出血絲:“拿楊廣賜我的魚腸劍來!把劍熔了鑄進夯土!”隨從麵麵相覷,那柄象征禦史權威的短劍,此刻正在他枕下壓著十二道未送出的諫書。
暮色四合時,張衡獨自登上烽燧。塞北朔風掀起他空蕩的右袖注:史載張衡曾因督工斷臂),殘肢處隱隱傳來幻痛。十年前他隨楊廣北巡突厥,正是在這榆林郡策劃了那場震懾草原的“魚龍百戲”——三千死士披彩衣扮作祥瑞,讓啟民可汗跪地稱臣。而今戲台化作墳塋,唯有腰間玉玦還留著離宮大火那夜的焦痕。
“張公,喝口黍酒吧。”陰影裏鑽出個跛腳老漢,竟是當年晉王府暗樁陳五。粗陶碗底沉著半枚金錯刀,張衡指尖發顫——這是廢太子楊勇自刎用的凶器。陳五壓低嗓子:“宇文述的人馬已到五原郡,說是來查邊備,實為尋您錯處……”話音未落,城外忽起馬蹄聲如雷,一隊驍果軍擎著火把掠過荒原,鐵甲映出雪亮寒光。
三更時分,張衡在漏風的軍帳中攤開《禹貢地域圖》。羊皮卷上朱砂勾勒的運河脈絡,此刻竟與囚徒腳鐐的燙痕重疊。他蘸著黍米漿改寫奏章,忽聽得帳外騷動。兩個戍卒拖來渾身是血的少年工匠:“這崽子偷鑿城牆,說要給病母挖條逃籍的生路!”
張衡俯身查看少年掌心的老繭,突然暴起扯開其衣襟——胸口的狼頭刺青赫然在目。他放聲慘笑:“王世充連隴右死士都派來了?回去告訴你主子!”枯手猛地掐住少年咽喉,“當年我能用鳩酒送走楊勇,今日就能用沙暴埋了你們這些鼠輩!”少年瞳孔驟縮,咬破毒囊前嘶聲道:“關中餓殍千裏……您修的運河……漂的都是人油……”
破曉時分,張衡將淬毒的匕首投入烽火台。他望著東南方喃喃自語:“陛下,您可知這困獸鬥的不僅是老臣?”殘月下,新築的城牆泛起詭異的青灰色——熔化的魚腸劍混著金錯刀,在夯土中凝成一道沉默的脊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碎片六:忠骨埋塵
江都離宮的琉璃瓦上積著薄雪,簷角鐵馬在朔風中叮當作響。張衡跪坐在冰冷的青磚地上,手中攥著一截斷裂的墨筆——那是三日前獄卒折碎的,他蘸著血水在牢牆上寫下《諫征遼東疏》時,指甲縫裏至今留著褐色的血痂。
“張公,請更衣。”
老宦官捧來簇新的紫袍,衣襟上五色螭紋仍泛著貢緞的柔光。張衡卻將破舊的葛布深衣裹得更緊,粗糲布料磨著肋下潰爛的鞭傷,反而讓他清醒。三年來輾轉流徙,從榆林郡到涿郡,再押解回這龍舟停泊的江都,他早看透這襲華服不過是裹屍的錦衾。
殿門忽地洞開,風雪卷著梅瓣撲進來。
“故禦史大夫張衡,接旨——”
虞世基的聲音比冰棱更冷,他身後兩名禁軍抬著鎏金酒樽,鴆酒在白玉壺中泛著琥珀光。張衡注意到虞世基腰間新換了蹀躞帶,金扣上赫然嵌著東宮舊藏的藍田玉,那是楊勇生前最愛的佩飾。
“陛下口諭,賜張衡全屍。”
老宦官話音未落,屏風後突然踉蹌奔出個披發女子,腕間鐐銬撞出清響:“夫君!他們打斷妾三根肋骨才逼出偽證……”張衡的妾室阿蘿撲跪在鴆酒前,喉頭哽咽化作一聲慘笑:“那日您說‘直道開,萬骨枯’,妾今日才懂……”
張衡伸手撫過阿蘿腫脹的顴骨,忽然想起開皇二十年的雪夜。那時他剛替楊廣構陷完太子楊勇,回府便見阿蘿在庭中折梅供瓶,十七歲的少女鬢角沾著雪粒,笑著說要釀梅花酒等他凱旋。如今紅顏成白骨,梅香染血腥,原來因果早種在三十年前的陰謀裏。
他倏地起身,撞翻了白玉酒壺。
“取我的劍來。”
禁軍麵麵相覷,虞世基卻嗤笑著解下佩劍擲地——他篤定這六十老叟連劍鞘都拔不動。張衡顫抖著抽出魚腸劍,劍身映出他溝壑縱橫的臉,也映出屏風後一閃而過的玄色龍紋衣角。
“楊廣!”他第一次直呼帝王名諱,劍鋒劃過掌心,血珠滴在當年楊廣親賜的劍穗上:“你怕這劍?怕它斬過楊勇喉頸?怕它知曉你怎麽弑父欺母?”
狂風撞開十二扇朱漆門,雪片裹著遼東戰報飛入殿中——那上麵染著征夫的血,寫著“薩水大敗,三十萬軍葬身冰河”。
張衡突然大笑,將染血的劍穗擲向虞世基:“告訴陛下,他日運河畔餓殍相食時,莫忘其中有他賞我的三百民夫冤魂!”言罷奪過鴆酒一飲而盡,轉身以指蘸血,在描金屏風上重重寫下“載舟”二字。第二筆未竟,喉間已湧出黑血,最後一瞥望向殿外白梅,恍惚見少年楊廣執卷而來,喚他“建平兄”。
虞世基抬腳碾碎劍穗上的東宮舊玉時,雪地裏傳來細碎的崩裂聲。江都的冰河開始解凍,而千裏外洛陽糧倉正燃起第一把烽火。
喜歡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請大家收藏:()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