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寶掌和尚來中土

字數:2879   加入書籤

A+A-


    第375章 寶掌和尚來中土
    此章篇暫不言西晉朝廷之變化,且說一神奇極度玄渾之事情。隻因魏晉南北朝時期,奇人倍出,甚為精彩,作者暫時說魏晉南北朝一大人物。寶掌千歲和尚。
    寶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羅門貴族的兒子,出生時間相當於我國戰國時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時。他生下來就有很多瑞象,骨氣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長,兩耳垂肩,雙眉高挑,左手緊握成拳總不展開,父母知道這孩子將來一定不同尋常。才滿九歲,父母就帶他投奔佛陀精舍出家作沙彌。當師父幫他剃度落發的時刻,他突然愉快自然地放開了一直握拳的左手,掌心還露出了一顆珍珠。他虔誠地把這顆掌中明珠呈獻到本師像前,還首次雙手合十頂禮。在場親見的和眾多聽說此事的人們都說這是奇事。他的剃度師父也就以此命名他法號寶掌。
    寶掌法師既實現了夙願,離塵出家,從此就精勤修行,嚴持戒律。舉止威儀,如同高山頂上虯勁的青鬆,肅然挺立於霜雪之中。雖名聞利養、喜怒哀樂的八風輪番吹襲,都不能動搖他勵誌修行的德操。由於他是在佛陀入滅後九十多年才出生人世,所以常歎息自己沒有能夠親自聽聞佛陀的言教。於是,他就不顧寒冬酷暑,廢寢忘餐,殫精竭慮研讀佛陀宣講的經、律、論三藏,依教奉行,曆練不殆。他還期望能學到教外別傳的禪宗,為了這個目標,他發足外出,參訪聖賢知識,廣受教益,走遍了五個天竺國度,曆時五百多年。
    寶掌和尚後來決定到東土震旦——中國去尋找真諦。
    寶掌和尚在東漢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興年間公元147—153),從尼泊爾進入中國的雲南到達四川,第一站是和賓頭盧尊者登峨嵋山,朝禮普賢菩薩,住在大慈寺十餘年。經常二十天才吃一餐飯,而且堅持誦經不斷。當時漢靈帝丞相何進大為驚歎而讚詩說:“他是如此勤奮勉力,當經文從他的口齒裏飛快地誦讀出來的時候,就像岩壁上的清泉急速地噴瀉。當他半夜裏息心靜坐的時候,常常可以聽到躲在台階前的那些將被度化的神鬼感激的哭泣。”寶掌師常對人說:“我有夙願要住世千歲,已是六百二十六歲了”。因此,世人都尊稱他為千歲和尚。
    寶掌和尚出世之因緣,可從釋迦牟尼顯世教化時說起。
    釋迦牟尼佛陀從忉利天天宮回到人間,佛陀的弟子和當地的百姓非常歡喜。他們已經三個多月沒有聽聞到佛陀的消息,對於佛陀的回歸,舍衛城全城的人民百姓,決定一起組織一場盛大的公宴供養九十六種出家的宗教徒眾,自然也包括釋迦牟尼佛陀創建的佛教沙門弟子以及佛陀本人。
    這場宴席還邀請了波斯匿王和隻陀太子和文武大臣作陪。這場宴席的地點設在阿耆河的對岸的大廣場上。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是第一個先到的賓客。
    過了一會,眾多的外道都紛紛都前來接受這場集體供養。他們大家都想要先到廣場,以方便取得第一席位,但是因為河水忽然暴漲了起來,無法過去。就在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從遠遠的地方看見了釋迦牟尼佛陀帶領著諸位沙門弟子威儀赫赫、安詳沉穩地走了過來。於是目犍連尊者就在河水的上麵,以神通之力變化出了一座寶橋,寶橋上麵鋪滿了香花和綢緞,寶橋的橋梁裝飾著黃金、瑪瑙、白銀、翡翠等七種寶物,莊嚴華麗,等候佛陀以及沙門弟子們從寶橋上麵走過。
    可是當釋迦牟尼佛陀的聖駕還沒有光臨之際,那些外道們看見了眼前這一片的汪洋似的大水,心裏都還在想著:今天河水突然高漲起來,我們現在不能渡過河受供了,等一會佛陀和他的弟子們過來,他們和我們又有什麽辦法過去?
    就在那些外道正在這樣思想的時候,目犍連尊者所變化出的寶橋展現在了河麵之上,那些外道們一見,甚為歡喜,不少人還手舞足蹈了起來。在人群中,便刻出現了嘈雜的爭先恐後的說話聲:“那些沙門來晚了,這是天意造橋安排我們先過去呀,真是太好了。我們是這個宴會的上賓了,首席的座位應該由我們來坐了。”
    “是呀,早就看釋迦牟尼不順眼了。”
    這些外道修行人說完,各個都爭先恐後地從寶橋上走過,可是等他們走到橋的中心,忽然哢嚓一聲,橋梁折斷開來,那些外道修行者都紛紛墮入大河水中,一片哀嚎求救之聲,驚動了廣場上陸地上的人們。
    就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陀和諸位比丘到達了河麵的時候,寶橋仍然恢複如常。釋迦牟尼佛陀和諸位比丘們走到了寶橋上,看見橋下在河水中隨波逐流苦苦掙紮的那些外道,心生慈悲憐憫,那些證得羅漢果位的比丘們即刻運用神通之力,把外道們一個個地從河水中救了上來,然後叫那些外道跟隨在佛陀和比丘們的身邊。之後他們才次第順序地安詳走了過去,然後寶橋就慢慢地像彩虹一樣消失了。
    當佛陀和諸位比丘弟子在受供養的時候,諸位外道因為在河水裏掙紮過,衣服都被河水浸濕了,於是他們每個人都向著太陽熱烈處蹲著,希望快點把衣服曬幹。
    這一次,舍衛城聯合供養的公宴,讓那些外道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其中有一位有德之老人,大發心供養釋迦牟尼佛陀,臨終許願未來能千歲,傳揚佛法。此人後來,在佛陀涅盤九十多年後,轉世為寶掌。
    寶掌來到中國,接著他又到五台山,朝禮文殊菩薩於金剛窟。當時正是魏蜀吳三國鼎立、戰事不斷的時候,有道家李道元麻衣子法號達真人等,皈依佛門,改穿僧衣隨侍千歲和尚。到了古義豐郡,就是黃梅縣,那裏是上古時代伏羲皇帝演畫卦爻的場所,漢代稱為雲台山的山區,正確的名稱應當是“雲丹山”。千歲和尚看見這裏山連著山、嶺疊著嶺,還有高峻巍峨的兩峰並立,不禁高歌讚歎:“我站在高山頂上舉目四望,見萬裏無雲、群山如畫、風煙彌漫,翠綠的叢林裏不時傳來牧童的笛聲。那皎潔的月光把滿天照得像秋天碧水般剔透清澈。我不禁緊係鞋帶,撩起衣袍,乘著白雲,和大夥同到那清涼的天國去悠閑地嬉戲。”於是就在這塊古佛住過的地方,搭起了棲身修行的茅蓬草庵住了下來,一直停留了百十幾年,卻很少有人知道。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