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破釜沉舟奮殺敵
字數:4437 加入書籤
卻說項羽斬殺了宋義,拎其首級出帳,舉示於大眾,且號令軍中道:“宋義與齊私通,謀叛楚國,我奉楚王命令,已把他斬首了。”
眾將士已然與宋義多有怨義,如今更見項羽奮髯如戟,振喉如雷,仿佛與黑麵煞神相的聲振如雷一般的喊聲,頓時令人人生畏,莫敢支吾。
其中有些將士附和道:“首立楚國,原出將軍家中,今將軍誅亂有功,應該代任為上將軍,統轄全營。”
項羽接話說道:“這也須稟明我王,靜候旨意。”
其餘將士複言道:“軍中不可無主,將軍何妨攝行職務,再候王命未遲。”
項羽於是應允眾將士之諾,大眾便同聲推立,稱項羽為代上將軍。
項羽想出了一個斬草除根的法子,索性派遣心腹之將弁,追趕上了宋襄,一刀將其殺死,然後其使屬將士桓楚,報告於楚懷王熊心,詭言稱宋義父子,謀叛不道,已由大眾共同議決,誅死了事。
楚懷王熊心亦然知曉乃是項羽殺宋義奪權,但是自己這個楚王的位置原本就是項梁、項羽他們立的,又不能製服項羽,隻好將錯便錯,於是遣派使者傳命,就使項羽為上將軍。楚懷王熊心之不得其死,已然在此處埋下伏筆。一朝權勢在手,就把將令來行,便派遣當陽君英布,及蒲將軍等領士兵二萬人歸項羽指揮,渡河前進,自為後應,徐徐進行。
當時秦朝軍隊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巨鹿城北,陳餘曾派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到了那裏就全軍覆沒了,自此,諸侯聯軍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那時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為歲首,秦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後九月,該年閏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並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於是渡過黃河,匯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隊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王,陳餘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钜鹿城。秦將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钜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钜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餘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钜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當時無奈之下的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巨鹿城北,陳餘曾派陳澤率五千人先去攻打秦軍,結果兵敗。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後九月閏月),楚懷王陣營分兵兩路,一路以卿子冠軍宋義為上將軍,魯公項羽為次將,亞父範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楚懷王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當時楚國援趙大軍進至安陽山東曹縣東南)後,宋義稱最好等秦趙兩敗俱傷後楚軍再收漁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進,以致士兵勞累疲倦,饑渴不堪。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項羽痛斥宋義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一說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巨鹿。二將渡河後初戰小勝,趙將陳餘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一說為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隻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此時為上將軍的項羽之決心和勇氣,對其麾下的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秦朝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秦將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钜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後,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他統帥了。
秦將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鹹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待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秦將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麵的人不可能有什麽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陳餘也給秦二世章邯寫了封信,信中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子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後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北麵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辟了幾千裏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於陽周。這為什麽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個人都予以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借口殺了他們。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諸侯一時並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諛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讓別人來代替將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將軍您在外時間長久,朝廷裏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而且,上天要滅秦,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誰都明了。將軍您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已成亡國之將,孤自一人支撐著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將軍您不如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南麵稱孤,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個上算呢?”
秦將章邯看了此信,猶疑不決,於是秘密派軍候始成,到楚軍項羽那裏去,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紮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汙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秦朝章邯又派人來求見項羽,想訂和約。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說:“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軍官們都說:“好。”項羽就和章邯約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會晤。訂完了盟約,章邯見了項羽,禁不住流下眼淚,向項羽述說了趙高的種種劣行。項羽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項羽的軍中。任命司馬欣為上將軍,統率秦軍擔當先頭部隊,巨鹿之戰結束。
項羽的諸侯部隊來到了新安。諸侯軍的官兵以前曾經被征徭役,駐守邊塞,路過秦中時,秦中官兵很多人對待他們不像樣子,等到秦軍投降之後,諸侯軍的官兵很多人就借著勝利的威勢,象對待奴隸一樣地使喚他們,隨意侮辱。秦軍官兵很多人私下議論:“章將軍騙我們投降了諸侯軍,如果能入關滅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諸侯軍俘虜我們退回關東,秦朝廷必定會把我們父母妻兒全部殺掉。”
諸侯軍將領們暗地訪知秦軍官兵的這些議論,就報告了項羽。項羽於是召集黥布、蒲將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內心裏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隻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進入秦地。”
於是楚軍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
史書所言,不可盡信。時光流轉,曆史之書雖然以曆來古代人民口口相傳所收集之信息,自然有真有假。故也不見得全是真的,沒有破綻。首先項羽的部隊人數就是一個未解的題目。
據漢書《漢書·陳勝項籍傳》所記載“羽將諸侯兵三十餘萬,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說明這支多國部隊到達新安的時候有三十多萬人,可是等他們入關後,人數沒少反而變多了。這有依據《漢書高帝紀》中所錄:“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從新安到鴻門,諸侯軍最多再接收了吳芮的幾萬百越兵,如果秦軍全被坑殺,諸侯軍入關後最多能有二十餘萬,不可能達到四十萬之眾。
另外,這二十萬的秦兵,都是投降士兵,而並非是戰俘,他們手中尚有兵器,而其他的諸侯軍,也隻不不過十來萬人,又如何能在一夜之間將其盡數坑殺,此亦甚不可解。
因此衍生了一個說法:諸侯軍當時是逼迫或者是誘騙了秦軍進入山穀懸崖之中,然後居高臨下,從山穀上以弓箭巨石將其盡數屠殺,就像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一樣。
事實上白起當時殺的趙卒是餓了四十多天的戰俘並且是被收繳了武器的,就跟待宰的羔羊沒有區別;而這十幾萬秦卒則是已接收改編了足足四個月的降兵,不但未被收繳武器,而且是有組織的。而且當時新安沒有那麽多大的山穀地方處置二十萬人的屍體。作者小子推測,這二十萬秦兵並沒有完全坑殺,還是有留有一部分下來,跟從項羽他們的。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