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呂後計戮淮陰侯

字數:6385   加入書籤

A+A-


    話說漢高祖劉邦前往平陳豨之反亂軍隊,當時漢軍四路戰敵勝兵,依次會合集中,已將代國之地平定,王黃、曼邱臣,被部下活捉來獻,先後受誅。陳豨一敗塗地,逃往匈奴去了。獨漢將柴武,出兵參與集合,未得捷報。漢高祖劉邦不免擔憂,正想派兵策應,可巧露布馳來。乃是參合已破,連韓王信都斬首了。
    原來柴武進攻參與軍隊,先派遣人致書於韓王信。勸他悔過歸漢,韓王信接過了柴武派人傳來的書信,打開看了,見書信上說的:“漢朝皇帝陛下寬厚仁愛,盡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次歸順的時候,總是恢複其原有的爵位名號,並不加誅殺。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現在您是因為戰敗才逃歸匈奴的,並沒有大罪,您應該趕快來歸順!”
    韓王信回信道:“漢皇帝把我從裏巷平民中提拔上來,使我南麵稱王,這對我來說是萬分榮幸的。在滎陽保衛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卻獻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文種、範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嗎?這是伍子胥在吳國之所以被殺的原因。現在我逃命隱藏在山穀之中,每天都靠向蠻夷乞討過活,我思歸之心,就同癱瘓的人不忘記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記睜眼看一看一樣,隻不過如今的情勢不允許罷了。”柴武見韓王信不肯投降歸漢,於是兩軍交戰,柴武屠平參合城的胡兵,並將韓信斬殺。韓王信的兵眾皆降,柴武方露布告捷。
    漢高祖劉邦當然感到歡喜欣慰,乃留周勃防禦陳豨,自引諸軍西歸。途次想到趙代二地,不便強合,還是照舊分封,才有專責。乃至洛陽下詔,仍分代趙為二國,且從自家子弟之中擇立代王。
    此時漢高祖劉邦想到了一個頗為神奇的人,就是當時很有名的女相師許負。
    相傳許負出生的時候,屋內驟然閃爍耀眼的青光,好像天地也為之慶賀。更令人稱奇的是,在她手中緊握著一塊溫潤的玉佩,其玉佩之上隱隱浮現文王八卦圖的圖案,仿佛預示著她與天道玄機的不解之緣。
    幼年時期的許負,便展現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相麵天賦。她以哭笑之聲判定吉凶禍福,對來訪之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竟成為了應驗禍福的奇特預兆。得到她笑聲的人,好運接踵而至,或是晉升、或是發財;而聞其哭聲者,厄運卻悄然降臨,或破財,或疾患纏身,甚至英年早逝。許負這神奇的哭笑效應,如同漣漪般在世間擴散,讓人們既敬畏又恐懼,因此拜訪者漸少,許府門前也冷清了下來。
    四歲那年,許負之父許望為了讓女兒學習更為高深的知識,於是帶她踏上了去拜訪黃石公的旅途。然而,當他們抵達到潁川的時候,卻隻尋覓到空蕩居所,原來黃石公早已雲遊四海。在返回家的途中,許負敏銳的目光發現路邊山洞中閃爍著怪異的光芒。懷著好奇之心,許負走進了山洞,一本散發著奇異光芒的《占算秘法》的竹簡映入眼簾。如獲至寶的許負,把書簡帶回家後日夜研讀,憑借聰慧才智,將書中的相術與陰陽八卦之法融會貫通,獨創出精妙絕倫的麵相八卦與手相八卦技法,名聲一時大噪。
    秦始皇帝嬴政聽聞許負之名,於是召她入宮為自己相麵。許負卻洞察到大秦即將覆滅的天機,於是裝病推辭,並勸父親莫要前往。此時被打落凡間的掌花仙子陰差陽錯進入許負的身體之中,二魂共用一身,也是前世二人曾經是雙胞胎之原因。許負本來剛好陽壽不定將死,仙子因為犯天條,打下凡間,剛好融入許負之身。而也因此,許負的占卜能力更為厲害。
    不久,秦始皇嬴政在沙丘駕崩,而胡亥勾結趙高和李斯害死了太子扶蘇,成為秦二世。胡亥為秦二世皇帝製造暴政,天下陷入動蕩。
    許望終於見識到女兒許負的高瞻遠矚,於是向女兒詢問未來之路。許負建議父親等待真命天子,然後再加入其陣營。當時劉邦路經溫城縣的時候,許負一眼就看出他有帝王之相,必成大事。於是許負急忙讓父親、哥哥出城相迎,還將縣令大印交於劉邦。果然劉邦不負眾望,聯手項羽推翻暴秦,後來消滅粗暴的項羽,開啟了漢室江山。漢高祖劉邦為此封許負為鳴雌亭侯。
    漢高祖劉邦暗中讓人請女相師許負入宮,並且與其談論自己以後的江山誰能為任。許負言語暗示當為皇子之中的劉恒。並且告誡劉邦,要想千秋之後保住劉恒母子的安全,隻有把他封到偏遠的地區,讓劉恒能遠離朝堂,避免將來呂後之禍。
    諸侯王及將相等三十八人,統說皇子之中四子劉恒,賢智溫良,可以封王在代國,漢高祖劉邦遂封第四子劉恒為代王,使都晉陽。這代王劉恒就是薄姬所生,薄姬見幸高祖,一索得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漢高祖劉邦專寵戚姬,幾乎把薄姬置諸不睬,薄姬卻毫無怨言,但將劉恒撫養成人,幸得受封代地。劉恒辭行就國,索性將母妃也一同接去。漢高祖原看薄姬如路人,隨他母子偕行,薄姬反得跳出禍門,安享富貴去了。正是:
    莫道生離不足歡,北行母子尚團圓。試看人彘貽奇禍,得寵何如失寵安!
    漢高祖劉邦既將代王劉恒母子遣發出去,忽然接著呂後密報,說是已誅死韓信,並夷三族。
    卻說淮陰侯韓信自降封以後,怏怏失望,前與陳豨話別,暗中有約言。及陳豨謀反,漢高祖引兵親征,韓信托故不從,高祖也不令隨行。原來漢高祖得滅項羽,大功告成,不欲再用韓信,韓信還想誇功爭勝,
    韓信由此日益怨惱忿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處在同等列侯的地位而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自稱臣下,並說:“大王竟然肯光臨臣下的家門!”韓信出門後,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噲這種人為伍的地步!”
    因為韓信不甘退居人後,因此君臣猜忌,越積越深。
    漢高祖劉邦曾經悠閑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漢高祖劉邦問韓信道:“像我這樣的能統率多少兵馬?”
    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
    漢高祖劉邦說:“你怎麽樣?”
    韓信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漢高祖劉邦笑著說:“越多越好,為什麽還被我抓住了呢?”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後來,陳豨被任命為代丞相,向淮陰侯韓信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裏漫步,仰望蒼天歎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裏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當時,淮陰侯韓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了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因此上書告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說韓信說要挖通向長安的地道,釋放監獄的囚犯,殺了呂後和太子劉盈。這個告發韓信的人,更多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兄長被韓信囚禁,懷恨在心,所以故意編造這樣的言論在呂後麵前。
    韓信素來高傲,並且年輕,漢高祖劉邦已經年老。高祖死後,呂後和太子劉盈要麵對這還是壯年的韓信,怎麽不會擔憂。因此無論韓信現在的不滿是不是在抱怨,還是真的準備要謀反,漢高祖和呂後本來也不打算想留著他的性命,以免將來成為一個隱患。
    呂後得到告發書之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害怕他的黨羽們不到位,於是準備和蕭何進行合謀,商量派人假稱從漢高祖劉邦那裏回來,說是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要來祝賀。
    呂後先是特遣一名心腹吏役,假扮成軍人,悄悄的繞出北方,複入長安,隻說是由高祖派遣來,傳遞捷告之信,已經將陳豨破滅雲雲。朝臣不知有詐,便即聯翩入賀,隻有韓信仍然稱病,杜絕出門入宮。
    呂後為了引韓信入宮,誅殺韓信,前往蕭何府邸之中,令蕭何寫信給韓信,借著問病的名目,讓他親自前來探望韓信,讓他入宮。
    蕭何沒有辦法拒絕呂後的要求,又不忍落得個欺騙朋友的罪名,早早就弄傷了自己的右手,然後對呂後說自己的手受傷了,不能書寫。
    呂後於是說:“書信本後已經為蕭丞相寫好了,現在隻需要丞相的大印蓋上去就行了。”說罷,呂後讓心腹把已經寫好的書函交到蕭何的手裏。
    蕭何見此情形,隻好接過書函,取出自己的印鑒在帛書上麵蓋上了印。
    呂後派人把書信交給淮陰侯韓信,韓信不便拒絕,沒奈何,隻好出室相迎。蕭何握手與其語道:“君不過偶然違和,當無他慮,現在主上遣報捷書,君宜入宮道賀,借此機會消釋眾人之疑。奈何卻杜門不出呢?”
    韓信聽了何言,不得已隨蕭何入宮。誰知宮門裏麵,已早伏匿武士。
    漢高祖劉邦曾以“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銅不殺”等承諾賦予韓信特權具體條款存在不同版本,或為後世演繹)。呂後為了鞏固權力,趁漢高祖劉邦在外征戰時主導了這次誅殺行動。
    呂後讓人在長樂宮的鍾室內遮蔽天窗,地麵鋪設了毛毯,規避“見天、見地”的條件。
    等到韓信進入長樂宮鍾室內,埋伏的武士就一齊擁出,把韓信拿下。然後那些武士準備好了裝入布袋,準備把韓信吊於宮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韓信急忙欲呼喚蕭何相救,蕭何早已經避開,惟呂後含著怒臉,坐在長樂殿中,一見韓信進入被武士困在布袋,便嬌聲喝道:“大膽韓信,何故與陳豨通敵謀反,敢作內應?”
    韓信答辯道:“此話從何而來?”
    呂後說道:“現奉主上詔命,陳豨就擒,供稱由你主使,所以造反,且你家舍人亦有書信告發,你謀反屬實,尚有何言?”
    韓信還想申辯,偏呂後不容再說,竟令武士將信推出。韓信仰天罵道:“我悔不用蒯徹之言,反為你這奸惡婦人所詐,豈非天命?”
    呂後淡淡道:“韓信,你向來妄自尊大,皇帝許你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銅鐵不殺。我今天就讓一群女子將你殺了,滅了你的囂張氣焰。”
    說至此,武士用布袋子把韓信套住,令其眼不見天地,呂後下令由幾名宮女用削尖的竹劍將韓信刺死,並且下令誅滅其三族。
    韓信措手不及,想不到曾經自己的伯樂蕭何,竟然會站在呂後一邊,騙了自己,令自己被呂後這個女人殺了。後人因此感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有人可能會說,蕭何是個非常忠誠的君子,所以他才不想參與謀反。可真相真的如此嗎?
    據相關史料記載,呂後在得知韓信有異動之後,第一時間就把蕭何招到了宮中,然後向蕭何通報了韓信的異常舉動,並征求蕭何的意見。
    此時孤身入宮的蕭何,事實上已經被呂後控製了,即使蕭何有心向著韓信,他又能如何?
    呂後可不是一般女子,她不光有過人的政治頭腦,還有慫恿高祖劉邦屠戮功臣的狠辣手段,如果蕭何當時稍微表現出有傾向韓信的意向,諸位可猜猜呂後會如何做?
    而蕭何為了自保,隻能第一時間表明忠心。
    據說蕭何在韓信家族被誅滅三族後,蕭何在搜查韓信家眷時,發現了一個年僅三歲的幼子。
    蕭何出於愧疚或政治考量,於是秘密帶領幾名心腹,將孩子與其乳母悄悄送出城。
    為了避開官兵,蕭何他們喬裝成商隊,沿著小路一路向南奔走。經過了多次遭遇盤查,均由蕭何之機智周旋化險為夷。
    曆經整整一個月,終於抵達南越境內。
    蕭何將孩子托付給舊友趙佗,雖已稱王,仍禮待漢朝。
    趙佗視這孩子如己出,悉心撫養,將他培育成南越的重要繼承人。
    據說蕭何將韓信三歲的幼子托付給當時統治嶺南的南越王趙佗撫養。為了掩蓋身份,趙佗將其姓氏改為“韋”,並以南越王室成員身份撫養,以避免漢朝追查。據稱,韓信的後裔在南越繁衍生息,八百年後形成了嶺南韋氏大族。這一說法雖缺乏正史明確記載,但在地方文獻和民間傳說中流傳較廣。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