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很想看看這些蛀蟲,怎麽在葉先生手中慘死!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A+A-


    “建鬥,派出探馬一路向北,注意建奴的動向。”
    “所有士卒,不可放鬆警惕,但可原地休息,將剩下的豕殺了,讓將士們吃個飽。”
    “清點傷亡人數,安排撫恤。”
    王在晉有條不紊的安排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盧象升恭聲稱是,皇太極陰險狡詐,的確不得不防。
    炊煙升起之時,在山海關的南邊,出現了數騎。
    王在晉、盧象升和秦良玉都知道,這些人帶來了捷報。
    皇太極撤退,他們就已經推斷出,建奴在南邊的作戰情況並不好,可能遭受了打擊,但具體如何,他們並不知曉。
    兩封,一封是京城送過來的,一封是遵化送過來的。
    遵化那封,稍微簡單一些,建奴試圖對遵化城發起衝鋒,但是發現遵化城固若金湯,想要攻破太過艱難。
    留下兩千具建奴和韃子的屍體之後,呼嘯北去,此時此刻,可能已經離開了大明地界。
    三人互相對視,心中都無比歎服。
    遵化城的固若金湯,殺敵兩千,自然有顏繼祖和毛文龍的功勞,但最大的功勞,還是葉銘。
    料敵於先,於咽喉之地做局,迫使建奴不得不放棄所有計劃,隻能北逃。
    他們的目光,落在了來自京城的那封捷報。
    代善出現在遵化,說明代善在京城的作戰不順利,大明贏了。
    但嬴到什麽程度?誰都不知道。
    是代善覺得事不可為,主動放棄京城?
    還是葉先生,堂而皇之的戰勝了代善?
    雖然相信葉先生的能耐,甚至他們相信葉先生對代善造成了打擊,但他們都認為這打擊不會有多誇張。
    可剛打開捷報,看了上麵的內容,三人的臉上,就掛滿了不可思議。
    京城來的這封捷報,字數同樣不多。
    “吾已全殲正黃旗,活捉阿敏、達爾漢,攏共殲敵三萬,建奴已無再戰之力,得此信,速歸。”
    字數不多,內容很多。
    內容代表的含義,讓三人大腦都有些宕機。
    正黃旗?阿敏?達爾漢?三萬?
    這其中的任何一個詞消失於天地之間,他們做夢都要笑醒。
    葉先生一次,幹翻了四個。
    這是給了建奴一場從未有過的大敗啊!
    秦良玉忍不住感慨道:“從未見過如此戰果,此戰之後,軍心民心皆可依!”
    盧象升原本自己已經很厲害了,可見到葉銘,他才知道什麽叫做高山仰止。
    葉先生,明明比自己還要年輕,可他創造的功績,已經是他這一生,都難以望其項背的了。
    王在晉笑著說道:“撥開雲霧見青天了。”
    “此戰之後,建奴起碼要花費十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恢複元氣,這一切,還是在沒有人幹擾的前提之下。”
    “但這可能嗎?建奴內部,肯定是人心鬼蜮,無論是莽古爾泰,亦或者是阿巴泰,塔拜,湯古代等人,都有可能心生鬼蜮,試圖染指那大汗的位置。”
    “不說建奴內部,外部危機同樣嚴重,這一次與代善一同而來的蘇布地,建奴實力受損,難道不生異心?林丹汗實力更強,一心想要振興蒙古,重現往日榮光,他難道不會痛打落水狗?”
    想到這,王在晉就忍不住笑意。
    “往年九邊,哪一年不得耗費千萬兩白銀?而且這千萬兩白銀,還不一定能帶來和平!”
    “前年林丹汗要安撫銀兩百萬兩,朝廷一樣給了?不給他就要襲擾大明,甚至很多人,都認為這兩百萬兩,花的非常值,比打仗便宜多了。”
    “可今日這一戰之後!局勢大變!建奴無力南下,遼東不需要每年花費六七百萬兩銀子供養,蒙古諸部還敢像以前一樣漫天要價?要來?要打?試試好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建鬥,夫人,你們看到了嗎,真正的曙光!”
    王在晉臉上全是快意,他已經年近花甲,人生已經沒有多少年了。
    但在這個時候,竟然還能看到撥開雲霧的一天。
    秦良玉笑道:“誠然如此,以葉先生的德行之高,必定會順勢廢除遼餉,如此,天下百姓日子會更好過,必然人人感恩,那才是真正的人心向上!”
    遼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恐怖的事情,征收的比例並不算高,其實均攤下來,並不是那麽難以承受。
    但問題出在基層胥吏的腐敗,他們敲詐、勒索、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原本一石的遼餉,可能需要繳納三石,才能過關。
    上繳到朝廷的數百萬兩遼餉,到了百姓那,可能就變成一兩千萬兩了。
    百姓如何承受?
    陛下看不到這些,朝臣看不到這些,但她秦良玉從未被隔絕耳目,自然知道這些。
    她能阻止嗎?不能。
    朝廷需要錢,百姓需要活,兩頭都需要管顧。
    去對付那些胥吏?人有力窮時,想要對付這些人,並不簡單,拔出蘿卜帶出泥,對時局的傷害更大。
    所以廢除此項,最好!
    不是為百姓減輕了幾百萬兩的負擔,而是兩千萬兩!
    想到這些彎彎繞繞,秦良玉就一陣頭疼,歎息道:“可大明窮敝的根本原因,尚未解決,如不解決,此戰隻能延續大明國祚,而不能真正使大明中興。”
    盧象升笑道:“千裏之途,始於足下嘛,跨出了一步,就努力跨出第二步。”
    “總有仁人誌士,如你,如我一般,想要改變這一切,積小流成江河,積跬步至千裏,以前無人掌舵,指明方向,如今有了嘛。”
    秦良玉和王在晉,都知道盧象升說的是誰。
    王在晉沉聲說道:“的確很難,剩下的每一個問題,甚至比戰勝建奴更難,如果不將這些問題解決,那永遠都是治標不治本。”
    “世家大族、宗親供養、吏治腐敗、天災……僅僅是想想,我都心生畏懼,每一個問題,幾乎都是無解,亦或者說,隻要想解決,就會傷及國本。”
    盧象升笑道:“怕個啥,有葉先生嘛!”
    “我現在很期待,那些蛀蟲,在葉先生手上是怎麽慘死的。”
    喜歡我不停死諫,崇禎成聖君了?請大家收藏:()我不停死諫,崇禎成聖君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