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二位門神

字數:3880   加入書籤

A+A-


    年關將至,大興城迎來了十年間最鼎沸的人潮。
    隋文帝首創的“朝集使”製度,要求地州縣一級的官員每年年底都要來大興述職,並接受吏部的考核,成績合格方能繼續留任,且任期最少為三年。
    進京述職的各地官員有功的想更進一步,無功的想保住官位。
    刹時間,官員們的馬車首尾相銜,朱雀大街兩側官署和朝中重要官員的府第門前人山人海,車馬絡繹不絕。
    自北周宇文護專權時期,世族莊園裏“百室合戶,千丁共籍”的積弊,如同蛀空梁柱的白蟻。
    地方豪強和門閥世族通過隱瞞人口、控製依附民等方式逃避賦稅,導致國家戶籍人口銳減,財政困難。。
    隋文帝登基後,推行均田製的同時,也開展大索貌閱與輸籍定樣,短短十年間全國戶數增長了近三倍。
    靠著均田製和賦稅製度,隋朝的國庫得到了充盈,實力大大地得到了提升。
    大索貌閱要求地方官員詳實登記轄區內的戶數,隻要是符合年齡的必須強行分家,這個政策也一直影響了後世。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量隱戶被納入國家戶籍,削弱了世族門閥的經濟特權,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製。
    太陽底下無新事,事物都具有兩麵性,政策也一樣,有積極一麵定會有隱憂的一上有政策,下麵就有對策。
    官員為了政績升遷,虛報戶數;世族門閥們自然也不會無動於衷,紛紛與在方官員勾結,虛報或敷衍之事時有發生。
    於是朝廷要撤郡置州縣,科舉開南門的消息在大興城內沸沸揚揚。
    ……
    等朝臣入宮,蕭邢便和漢王兩人正想尋個不打眼的角落貓起來,卻見承天門外一前一後急匆匆跑來兩人。
    兩人當了四天的風紀官,新鮮勁一過正感無聊,見兩人風塵仆仆,頓時來了興致。
    漢王凶神惡煞般地伸出手指,指著前方一名三旬男子嗬斥道:“你!站住,早朝遲到,職屬所司?”
    待兩人走近才現這是一主一仆,三旬男子麵色疲憊,眼睛卻是神采奕奕,眉目清矍,頗有幾分書生氣,身後少年仆從懷抱數十冊黃籍,額角凝著冰珠也顧不得擦拭。
    三旬男子被漢王這一吼嚇了一跳,整理了一下衣衫才緩步過來行禮道:“下官汴州今武漢)司戶參軍事杜正玄見過二位上官。”
    漢王一臉失望,沒成想是個七品的司戶,眯起眼睛打量道:“七品州司戶到承天門做甚?若是沒有陛下召見奏對,這門你可進不得。”
    杜正玄早就聽說過京師謁者台的惡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隻是有求於人不得不低頭,仍垂首道:“敢叫上官知道,下官來此是來尋人的。”
    漢王伸了個懶腰,抱臂嗤笑道:“你這廝,這般沒眼力勁兒,若想疏通門路升官,也當尋無人時去官長府中,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承天門前收你的好處?
    杜正玄聽得漢王言語粗俗不由漲紅了臉,正欲反駁幾句,才想起對麵是謁者台的諫官,隻得耐著性子解釋道:“下官是來尋司隸台蕭別駕……”
    “嘿……嘿,居然有人來給你送禮,厲害!”漢王扯著大嗓門衝著蕭邢嚎道。
    倚在牆邊曬太陽的蕭邢被這一嗓子嚇得直哆嗦,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拉住了漢王:“殿下,你去太極宮外喊可好?”
    漢王這才悻悻閉上嘴。
    “某是司隸台別駕蕭邢,不知杜司戶尋我何事?”蕭邢拱了拱手問道。
    杜正玄打量了蕭邢兩眼,眼底一抹失望一閃而過,拱手一揖後開口說道:“下官有要務需直呈聖上。”
    蕭邢見眼前人雖滿麵風霜,眉宇間卻隱現剛毅,一臉正氣,不由多了幾分好感,於是好心提醒道:“按製當由錄事參軍事上疏,越級呈奏形同告禦狀,你可知後果?”
    杜正玄瞟了一眼身旁的漢王,欲言又止。
    蕭邢心中一動,一般如此情況絕非好事,見漢王在一旁好奇,於是計上心頭。
    他上前一把扯開漢王身披的裘皮,笑吟吟道:“這位便是敢於愛民如子,嫉惡如仇,公正無私的漢王殿下,有事盡管言明,漢王自會替你做主。”
    漢王被這突如其來的馬屁拍得眉開眼笑,不由挺了挺胸膛,霸氣道:“蕭別駕……你也不錯,那個……那個……”
    “杜司戶……”蕭邢退至漢王身後小聲提醒道。
    “對!”漢王將身上的裘皮往後抻了抻,露出親王才有的白玉蹀躞帶,“杜司戶,有何事要奏,跟本王講便是了……”
    這要不是承天門前,杜正玄都要懷疑這兩人是冒充的騙子,一個親王,一個朝廷司隸台別駕居然在宮外看大門,任誰難以相信。
    正此時,忽聽太極宮外退堂鼓響,蕭邢見杜正玄猶猶豫豫,猜測事關重大,於是提議道:“杜司戶,你且去司隸台等我,退朝後自當詳議。”
    杜正玄這才放下心來,躬身行完禮便帶著仆從奔司隸台而去。
    待百官退完朝,漢王早就急不可耐拉著蕭邢就要去司隸台主持正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蕭邢輕輕扭過漢王的拉扯,皺眉道:“殿下可熟悉汴州情況?”
    漢王不以為意,笑道:“管他是誰!”
    若是一年前,蕭邢肯定無所顧慮,可自從見識了世族門閥的勢力連隋文帝都要退避三舍後,便不敢莽撞行事。
    “殿下,臣以為還是弄清楚汴州情部為妙……”
    話未落音,漢王咧嘴打斷道:“這又何難?”
    隻見猶如門神一般站在門前,伸著脖子張望,不多時便衝進人群將一名五旬左右,身著紫色朝服的官員拉了出來。
    那人雖是一臉怒意卻礙於漢王的身份,隨意拱了拱手道:“不知殿下找老臣所為何事?”
    “韋侍郎,你現在雖調至戶部,但你在吏部任職多年,本王這有點小事想請教於你。”
    漢王齜著一口白森森的牙,嘴裏說得客氣,麵部卻是猙獰至極。
    韋侍郎歎道一聲晦氣,無奈道:“殿下有話盡管問,臣知無不言。”
    “汴州何人主政?”
    韋侍郎突然眼底生出一絲警覺,詫異道:“殿下因何發問?”
    漢王摟過韋侍郎的肩膀,壓低聲音道:“明年三處互市即開,本王想看看汴州可有什麽土特產……”
    韋侍郎這才鬆了一口氣,露出一副“我懂”的神態,笑道:“甚巧,汴州總管正是韋師正是臣的內侄,長史薛浚正是刑部尚書薛胄之子,殿下若是有所求盡管開口便是……”
    喜歡隋烽請大家收藏:()隋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