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殺一個知府,哪有殺一個太上皇來的動靜大?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劍門關失守的當晚,吳玠率殘餘士兵退守劍州城,剛站穩腳跟,便立刻寫下求援信,綁在信鴿腿上,連夜送往利州、龍州、綿州三地。
信中言辭懇切,詳述劍門關失守的危急局勢,懇請三地守將火速出兵,共奪劍門關,否則川蜀門戶大開,王慶逆賊長驅直入,整個川蜀都將陷入絕境。
信鴿展翅飛向夜空,吳玠站在劍州城頭,望著劍門關方向的火光,心中滿是焦慮。
他知道,能否奪回劍門關,全看援軍能否及時趕到,王慶軍占領劍門關後,必然會向漢中求援,若等漢中的糧草與援兵抵達,再想奪回關卡,難如登天。
幸運的是,龍州守將劉錡與綿州守將吳璘接到求援信後,深知局勢危急,當即點齊兵馬。
劉錡親率三千精兵,吳璘帶著兩千銳卒,放棄輜重,隻帶三日幹糧,日夜兼程向劍州疾馳。
兩支部隊翻山越嶺,避開沿途可能遇到的淮西斥候,一晝夜奔襲三百餘裏,終於在正月十二清晨抵達劍州,與吳玠匯合。
“吳將軍,我等奉令來援!”劉錡翻身下馬,快步走到吳玠麵前,語氣急切,“如今劍門關內的賊軍有多少兵力?防禦部署如何?”
吳玠上前緊握二人雙手,眼中滿是感激:“劉將軍、吳將軍來得及時!據斥候探查,守關的賊軍約兩萬餘人,由其將領祝萬年統領,雖占據險要,卻因剛占領關卡,防禦尚未穩固,且漢中的糧草還未送到,正是我軍反擊的良機!”
三人當即在劍州府衙召開軍事會議,製定反攻計劃。
吳玠熟知劍門關地形,指著輿圖說道:“劍門關正麵陡峭,易守難攻,祝萬年必定將主力部署在正麵關牆。我軍可兵分兩路,一路由我與劉將軍率領,正麵佯攻,吸引淮西軍注意力;另一路由吳將軍率領,從側翼的‘飛猿道’繞到關後,待正麵激戰正酣時,從後方突襲,兩麵夾擊,定能破敵!”
計議已定,次日黎明,川軍便展開行動。
吳玠與劉錡率領五千士兵,身披重鎧,手持盾牌與長槍,向劍門關正麵發起猛攻。
士兵們踩著滿地屍體,冒著城上射來的箭雨,奮力向關牆攀爬。
祝萬年站在關牆上,見川軍來勢洶洶,立刻下令反擊。
強弓硬弩齊發,箭矢如暴雨般落下,滾石與熱油順著關牆傾瀉而下,川軍士兵慘叫著墜落,屍體很快堆滿了關下的山道。
“守住!誰也不許退!”祝萬年手持方天畫戟,厲聲嗬斥,斬殺兩名想要後退的士兵,勉強穩住軍心。
正麵攻防戰陷入膠著,雙方連續激戰六晝夜。
川軍死傷慘重,城下屍積如山,鮮血染紅了山道,連水流都變成了暗紅色。
不少士兵心生退意,劉錡見狀,親自提槍衝在最前線,高聲呐喊:“兄弟們!劍門關是川蜀的屏障,退則家破人亡,戰則還有生路!隨我殺!”
就在川軍即將支撐不住時,吳璘率領的兩千銳卒終於繞到關後。
“飛猿道”狹窄險峻,士兵們手足並用地攀爬,不少人失足墜落山崖,最終隻剩一千五百人抵達關後。吳璘毫不遲疑,下令士兵點燃火把,向關後的祝萬年軍營地發起突襲。
“不好!關後有敵兵!”祝萬年麾下士兵發現後方火光,頓時陷入混亂。
祝萬年在關牆上聽到後方的喊殺聲,心中大驚,想要分兵支援,卻被正麵的吳玠與劉錡纏住,根本無法脫身。
“兩麵夾擊!兄弟們衝啊!”吳玠見關後火光衝天,知道吳璘已經得手,立刻下令全軍猛攻。
川軍士兵士氣大振,紛紛突破守軍的箭雨,爬上關牆。
正麵與後方的喊殺聲交織在一起,王慶軍腹背受敵,陣型瞬間崩潰。
祝萬年見大勢已去,隻歎天道循環,不得不下令撤退。
他率領殘兵從關後的山道突圍,想要退回漢中,卻沒想到吳玠早已料到他的退路。
早在川軍發起總攻前,吳玠便命統製官王浚率領一千士兵,疾馳至劍閣古道的狹窄處埋伏,扼守淮西軍的歸途。
當祝萬年帶著殘兵狼狽逃至劍閣古道時,王浚一聲令下,伏兵四起。
滾石從山坡上滾落,箭矢密集射向淮西軍,山道瞬間被堵。
“殺!”王浚手持大刀,率軍衝入敵陣,與王慶軍展開廝殺。
王慶軍本就因軍糧不足,食不果腹,士氣低落,打了敗仗又逢伏擊,頓時亂作一團。
祝萬年在混亂中被一名川軍士兵砍中馬腿,連人帶馬摔下山坡,墜落山澗,當場身亡。
失去將領的王慶軍士兵更是潰不成軍,奔走逃亡自不必說,有的被斬殺,有的跌落山崖,還有的跪地投降。
最終,隻有不到八千名王慶兵丟棄所有軍需物資,沿著山澗小道狼狽逃竄,逃回漢中。
正月十八清晨,吳玠率領川軍重新占領劍門關。
站在關牆上,看著滿地的屍體與丟棄的兵器,吳玠長長舒了一口氣,這場曆時八日的劍門關爭奪戰,終於以川軍的勝利告終。
他立刻派人向成都報捷,同時下令整修關牆,加固防禦,防止淮西軍再次來犯。
隻是,吳玠心中還是有著另一層擔憂,一個王慶,就已經如此艱難,若是西夏前來,或者以後薑齊入川,又該如何?
而遠在漢中的王慶,收到劍門關失守、祝萬年戰死的消息時,正在慶祝攻占利州的“勝利”。
得知兩萬餘的大軍損失過半,隻有不到八千,他氣得當場摔碎酒杯,大罵祝萬年無能。
可此時川軍已穩固劍門關防線,漢中的糧草又不足,再想進攻川蜀,秋收之前已無可能。
王慶隻能下令潰軍原地修整,暫緩川蜀戰事。
隻是,這邊安穩了,鄆州卻差點鬧出了大亂子,隻因正月十一那天,太上皇禦駕降臨故地!
原本時文斌計劃的“勸農勸學”立即推了時間。
“勸農勸學”再重要,也沒有太上皇歸家重要啊!
而袁朗等刺客,也在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頓時打消了刺殺時文斌的主意,殺一個知府,哪有殺一個太上皇來的動靜大?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