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不妨且行且看罷

字數:3297   加入書籤

A+A-


    純妃眼波微轉,朝梅姑姑遞了個眼色。梅姑姑會意,立即捧著一疊裝訂齊整的脈案上前,恭敬地呈給甄府醫。
    “這是姝兒近三個月的脈案。”純妃道:“還請您過目看一看。”
    甄府醫接過脈案,就著窗邊的天光細細翻閱。宣紙翻動半晌,他含笑合上冊子:“瑾嬪娘娘胎息穩健,依老夫看,生產時必能順遂。”說著轉向純妃,“倒是娘娘您更需仔細,頭三個月最是要緊,切記保持心境平和。”
    純妃眉間憂色稍霽,唇角掛起一絲淺笑:“接下來日日陪太後娘娘抄經禮佛,再多的雜念也都被經文滌淨了。”
    “好!好!”甄府醫捋著花白胡須連連點頭,“娘娘今日能說出這話,可見心境比之前大有不同。老夫回去也好向老太太交代了。”
    “祖母身子可還硬朗?”純妃突然傾身,“府裏送進宮的消息都隻挑揀著好的,姑姑每回出宮都匆匆忙忙的,也...也不見得跟我說真話。”
    梅姑姑張了張嘴,沒敢在這時候插話。
    甄府醫沉吟著回道:“老太太年輕時落下過舊疾...好在調養得當,自打聽說娘娘的喜訊,這些日子的精氣神倒是比往常更足了。”
    純妃眼眶微紅,“我昨夜給祖母寫了信,過會勞煩您帶回府裏。”
    夢竹聞言去了裏間,不多時帶了封信出來。
    ......
    臨安侯府,福安居。
    雲夫人從蘇府回來,連衣裳都未及更換,就徑直來了老太太這裏。
    老太太正倚在臨窗的羅漢榻上,日光透過窗格,在她銀白的發髻上灑下細碎金斑。見兒媳進來,她立即抬手示意花楹將屋內侍候的丫鬟盡數遣退。
    “如何?蘇家夫人那邊占卜的是什麽結果。”老太太拄著蟠龍拐,探出半邊身子急聲問道。
    雲夫人輕歎一聲,上前扶正老太太的身子,這才在花楹搬來的紫檀繡墩上坐好。
    “兒媳...沒讓親家母起卦。”
    “這是何故?”老太太眉心蹙起幾道深紋,“親家夫人最是通情達理,難不成是蘇老太太攔著......”
    “母親。”雲夫人突然抬眸,眼底一片澄明,“侯爺與兒媳商議過,該布的局都已布下,該鋪的路也都鋪了......”
    她伸手覆在老太太青筋微凸的手背上,“婉姐兒已經渡過了一個劫數,至於往後風雲變幻...不妨且行且看罷。”
    老太太聞言,隔了好一會兒長長的歎了一聲,“也罷,你和顯兒心裏有數就好。”
    ......
    長春園,宜春宮。
    轉眼間純妃住進行宮已有半月,幾乎每隔兩三日,小年子就在後宮和行宮之間往來一遭,純妃和孟姝往來書信的頻率,就連皇上知曉後都有些吃味。
    這日清晨,純妃照例前往周太後寢殿侍藥。太後其實並不需她親力親為,待服完藥後,純妃便攙著她往後殿的花圃散步。
    晨露未曦,園中草木蔥蘢。
    周太後駐足在一株將開未開的芍藥前,目光柔和得仿佛在看一位故人。純妃記得,在壽康宮時太後也常常這般,能對著園中的一花一葉凝望許久。
    “婉兒可知,”太後忽然開口,指尖輕觸芍藥嫩葉上滾動的露珠,“這株金帶圍是哀家著人從臨安移來的。”
    如今是四月上旬,即將到芍藥花開的時節,純妃望著滿園的花苞,輕聲道:“臣妾自幼生活在臨安,常聽人說起西郊棲霞山有處莊子,以培育珍品芍藥聞名,可惜臣妾從未去過。”
    周太後笑了笑,指尖從花枝上移開,換了個話頭:“哀家記著你獨獨喜愛綠菊,是因它不爭春色,不媚俗眼的品格?”
    純妃聞言微怔,淡淡道:“花便是花,隨節氣盛開,再隨時間凋零。所謂風骨品格,不過是世人強加的臆想罷了。”她望向遠處一叢蒼翠,“臣妾喜愛綠菊,是因深秋萬木蕭疏時,獨它能以這般濃鬱的綠意,讓人在肅殺中得片刻喘息和安寧。”
    太後若有所思地摩挲著腕間佛珠,“你這孩子,有時候倒是比哀家想得更通透。”
    “不過,世人總愛以花喻人。依你看,瑾嬪當比作哪種花?”
    周太後這話讓純妃陷入沉思,許久,她輕輕搖了搖頭,“姝兒不似任何花木,臣妾初見她時,覺得她更像一縷不期而至的風。”
    太後饒有興味地抬眸。
    純妃眼中泛起柔光,輕聲繼續:“她與夢竹她們不同,相處久了,方知她如春風化雨,似夏風熾烈,若秋風颯爽,偶爾也會化作凜冬朔風,肅殺淩厲,卻能吹散漫天陰霾。”
    周太後良久不語,隻聽得撚動佛珠的聲響。
    末了,她輕歎道:“這般說來,倒是比什麽名花都難得。”
    純妃猶豫片刻,突然問道:“那...在太後娘娘眼中,姝兒又是怎樣的?”
    “哦?你真想知道?”周太後驀的輕笑,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兩人繞著園子徐徐前行,夢竹與榮秀等人遠遠在後麵綴著。
    純妃心裏有些緊張,嘴上卻道:“在娘娘心裏,定也覺得她配得上臣妾這般形容。”
    周太後步履從容,待走過半盞茶的路程才緩緩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哀家聽聞她的際遇,便覺她是有大氣運之人。”
    說罷側目望去,隻見純妃眸中漾著毫不掩飾的驚歎與歡喜。
    周太後不禁搖頭納罕,臨安侯夫妻皆是七竅玲瓏的人物,一個比一個精於籌謀,怎的養出這般赤子心性的女兒來?倒像是兩隻老狐狸,竟養出了隻雪團子似的兔子。
    想到這,周太後也不兜圈子了,她眸光陡然轉深,“哀家且問你,這後宮姹紫嫣紅,皇帝為何獨獨偏愛瑾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