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清音雅社

字數:3198   加入書籤

A+A-


    深秋的雨絲像被揉碎的月光,斜斜地漫灑而下。
    盛冬將四件證物擺在桌上,還有一張微型存儲卡,已經放在了我的電腦上,我之前檢查過,沒有病毒,款式也是普通的市場款,裏麵有兩段音頻,一段視頻。
    昨天小雪對牛皮紙袋表現得異常戒備,弓著背如臨大敵。
    我和盛冬排查後發現,它的敵意並非針對信封本身。
    我們嚐試每次把1種線索證據擺在小雪麵前,從牛皮紙袋開始,看看它的反應。
    一直放到音樂盒時,小雪脖項上的黑毛炸開,琥珀色瞳孔縮成細線,喉嚨裏發出低沉的咕嚕聲,尾巴繃成一條直線。
    盛冬拿開音樂盒後,它的黑毛如退潮一般慢慢伏貼。
    我左手托住小雪的脊背,右手在它腦門上輕輕抓癢,感覺毛下的皮膚慢慢放鬆。
    盛冬走進吧台後麵的小房間,那裏是他的實驗室,裏麵有生物、化學等儀器和試劑。
    很快小雪已經半眯起眼睛,用溫熱的臉頰在我手掌和手指上蹭起來,它柔軟整齊的毛發摸起來很是舒服。
    吧台後的橡木門發出輕響,盛冬推開實驗室的磨砂玻璃門走出來。
    “是一種寵物犬的味道。”盛冬停在咖啡機旁,摘下手套扔進不鏽鋼垃圾桶。
    “音樂盒裏麵有犬類毛發,我現在比對不出來,更新下樣本庫。”
    我按下電腦上的播放鍵,給盛冬播放從微型存儲卡中導出的音頻和視頻。
    兩段音頻的雜音很大,說話語速也很快,而且應該是倉促下開始錄製的,是一男一女兩人在吵架。
    視頻是一個聚餐的場景,幾位中年男女在一起吃飯。
    銅鍋在電子爐上蒸騰起白霧,玻璃轉盤上還擺著10幾盤葷素涮菜。
    穿藕粉色短袖的女士用長筷在鍋中夾著菜,大約四十多歲,皮膚白皙,上身微躬,夾完把長筷對齊,穩穩放在了火鍋旁邊的架子上。
    服務員推開包廂的門,手裏提著幾瓶啤酒,旁邊一位圓臉的短發女孩接過一瓶啤酒,倒進了夾菜女士右手邊的杯子裏。
    旁邊一位膚色微黑的長臉男士似乎在說些什麽,逗笑了大家,圓臉女孩表情無奈地把自己的酒杯也倒滿。
    視頻到這裏結束,盛冬又是雙手虛握,老僧入定的姿勢。
    幾分鍾後,他拿著那張類似圖書腰封的證物,看了看,又拿起手機。
    “明天讓小雪在我家,寒武時光停業一天。”
    我知道他又有了線索:“那咱們哪裏見?”
    “你也蠻久沒休息了,明天睡個懶覺,中午一點,在這個地點。”
    我手機一響,彈出一條提示:清音雅社。
    清音雅社坐落在老城區的一條舊街道上,門麵是灰白色的水磨石牆麵,兩邊外牆上爬滿了蔦蘿和常春藤。
    招牌是塊霧藍色的木牌,用鐵藝支架掛在屋簷下,上麵用黃體寫著“清音雅社”四個字,章法疏朗,氣韻連貫。
    門口確是樸雅,就是旁邊五金店和服裝店的霓虹招牌稍有搶鏡。
    進門後,店內分為左右兩個區域,各有50平米的樣子。
    左邊是黑膠舊唱片區,深褐色的木架上擺滿了爵士、古典和交響樂等經典唱片,每張都貼著手寫的標簽,字體清麗,與門口招牌上神似。
    右邊全是二手書,鐵質的梯子形書架上按年代排列著從50年代到最近幾年的書籍,最上麵放著一台老式打字機。
    中間的櫃台由舊鋼琴改造而成,玻璃櫃裏展示著珍貴的20年代的黑膠唱片,距今已經100年。
    天花板垂下5盞帶有不鏽鋼外殼的工業風吊燈,燈光落在地上,細看才發現有玄機。
    原來其中四盞吊燈內各有一個半透明的字,組合起來就是清音雅社,中間的一盞燈光是雅社的標誌,半張唱片和半冊古籍,唱片的音槽和古籍的書頁紋路巧妙融合。
    我從一進門就看到了盛冬,背衝著門口,站在梯子二層上捧著一本鵝黃色的書,垂首靜讀。
    店裏人不多,書架和唱片架周圍三三兩兩,基本上沒人交談。
    我走到唱片區,看到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穿著莫蘭迪灰綠的簡約旗袍。
    頭發盤起,插著銀杏葉形狀的銀簪,戴著一條俏麗的南紅項鏈,手上戴著雪白的棉線手套,用棕色手柄的軟刷,輕掃唱片紋路。
    估計這位就是老板娘。
    我看盛冬站在那裏一動不動,我也不好進來看一眼就走,那樣顯得太突兀,就假裝看起唱片來。
    如果不是寒武時光開業後,盛冬添置了一台黑膠唱機,我甚至從沒見過這東西。
    我路過爵士區沒有停留,藍調的木架上,混進了兩張戲曲唱片。
    想起之前在b市大劇院現場聆聽昆曲《牡丹亭》,我不由得端詳起其中一張《梁山伯與祝英台》。
    側封標簽上潦草地寫著:“1963年,第二幕,微雜音,可試聽。”
    老板娘此刻正在給一張《夜來香》封套補色,握著細色刷的手套展開三個指頭,像是朵蘭花:“這張應該是絕版,而且是原封,雨天聽來,更有韻味。”
    她說完又低頭修補邊緣的破損,五指又並攏起來,細色刷又輕盈地飛起來。
    喜歡詭案速遞請大家收藏:()詭案速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