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老太妃:把悅丫頭腿打斷!
字數:5014 加入書籤
康莊王的話音未落,老太妃隻覺得眼前一黑。
“母親,你這是怎麽了?”
康莊王眼疾手快,當即便上前,坐到了老太妃身側。
穩穩扶住了她的手臂,隻當她是擔心和悅會去和親。
康莊王自己雖也有這個擔憂,但還是出言勸慰道:
“柘國比大乾勢弱,陛下親生的公主,適婚的也不過三位。柘國提親的不過是位小皇子,並非儲君。陛下不可能將公主送去和親。”
“適婚的郡主除了和悅,還有靖安王家的和慧呢。”
之前和靜被貶為了縣主,大概也不會在和親的人選中。
所以和悅有一半概率會被送去和親?
老太妃聽著兒子的勸慰,心情不僅沒有好。
反而更加的如墜冰窖。
便將今日弘法寺的簽文,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說了出來。
康莊王聞言,神色也變得凝重了起來。
“和親的事,我也是剛剛從陛下口中得知!旁的人不可能提前知曉,用此事來算計咱們。”
話說到這,康莊王的臉色也不好看。
他隻有一位王妃,隻育有一兒一女。
生死麵前,從來不敢心存僥幸。
“這事既然咱們提前得了預警,就還有回轉的機會。”
母子倆幾乎心照不宣,都將和悅的簽文關聯到了和親之事上。
自古送出去和親的女子,背井離鄉、人生地不熟,本來就沒有幾個能善終。
“和悅這樣的性子,也怪我之前將她護得太好了。”
柘國遠在千裏之外,北狄以北。
聽說一年中有,七八個月以上都是冰天雪地。
老太妃想到和悅,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從前在父兄身邊嬌養著,都能闖禍。
讓她去和親,老太妃就是死也舍不得啊!
“按照慣例,柘國使團在京中不會待太久。要定下和親人選,不會太久。你今日就得想辦法!”
老太妃眼裏光芒一閃,咬牙道:
“實在不行,就將悅丫頭的腿打斷!”
反正有一個瘸子兒子了,隻要能保命。
再養一個瘸子孫女,也不叫事。
實在不行,就給她招婿。
聽到這,康莊王心頭一跳,臉色發白:
“母親!糟了,陛下剛才出門時就交代我跟大哥,回來要將孩子看好了。”
到現在,康莊王算是聽出來,皇帝這就是警告他們了。
“你們今日好好的去弘法寺,我帶著和親消息回來,和悅就受傷,此事必定會引起陛下猜忌!”
母子倆俱都麵如死灰,坐在榻上久久無語。
而閑來無事,摸進祖母院子的和悅,恰好就聽到祖母要將她腿打斷?
當即小臉發白,顧不得其他就跑出門,奔到了宋府。
一見到宋同初再也憋不住,哭喪著臉道:
“同初姐姐不得了了,我祖母說要將我腿打斷!”
說著接過李嬤嬤遞上來的,通絡美顏湯。
邊喝邊將今日的一切道了出來。
宋同初聽到,老太妃竟忍心,將和悅的腿打斷。
眉頭一挑,忍不住懷疑,當年康莊王的腿,真的是意外嗎?
不說別的,就老太妃這份魄力,難怪她能活著出宮。
“同初姐姐,聽說柘國人喝獸血吃生肉,天寒地凍不說,還野蠻不開化。”
和悅攪了攪碗裏的湯,小臉更垮了三分。
宋同初並未多說什麽,輕聲勸慰了幾句。
又說等柘國商隊開市後,親自陪她去逛逛,這才叫和悅心情好了起來。
“你是自己跑出來的,老太妃必定擔憂,我叫夏竹先送你回去。和親的事,你暫且當做不知道。”
和悅依依不舍的走了,宋錦年才從裏麵走出來。
“沒想到,和悅長大了性子一點沒變。”
隨口的一句話,卻叫他想到,自己妹妹也不是天生性子沉穩。
剛剛笑開的嘴角,又壓了下去。
宋同初看了自家兄長一眼,便猜到了他心中所想。
當即開口道:
“明日就開市,兄長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出門轉轉?”
他之前在楚風吟手上,傷得很重。
但宋同初在知道他下落的時候。
就已經叫血影堂,找好了醫治筋骨、調養身體、擅長男科等數名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醫師。
經過十多日的調養,距離恢複到全盛時刻還早。
但乘車外出,是完全沒有問題。
如此小事,隻要是自家妹妹提的,宋錦年當然不會拒絕。
第二日,柘國使團順利進京。
使臣帶著不少好東西進宮。
而浩浩蕩蕩的車隊和柘國皇商,則來到早就劃好的城西,一早便開了市。
往日不算熱鬧的城西,一時間人滿為患。
不僅富貴人家會來挑選柘國商品。
便是尋常百姓也想趁著難得的機會,來開開眼界。
和悅早早就在城西最好的酒樓,訂了廂房。
商量好在酒樓用了早膳,再慢慢去逛。
“咦,這位是?”
宋錦年帶著人皮麵具,目前雖身形還消瘦。
但一身氣度確實難以令人忽視。
便是平日最大大咧咧的和悅,都不由好奇問道。
“在下乃是和樂公主的幕僚,司徒瑾!”
宋錦年的聲音如清泉,輕悅中帶著一絲,能撫慰人心的微涼。
和悅乍然聽到,眼眸一顫,毫無征兆的臉紅了起來。
恰在這時,和碩郡王也從廂房走出,同樣麵帶疑惑的看向宋錦年。
顯然是聽到了他剛剛的自我介紹。
宋同初見狀一怔!
兄長五年未曾回京,京中熟識他人本就不多。
原本以為戴了人皮麵具已經足夠謹慎,哪裏知道聲音竟差點露餡?
好在,和碩郡王隻端詳了下他的臉,便沒說什麽。
客氣的將兩人請了進去。
待進了廂房,宋同初很自然的介紹了下彼此,三人都神色如常。
落座後,和悅輕咳一聲,鎮定道:
“這家酒樓在城西赫赫有名,聽說是個女商人開的。我可花了好久才定到。”
“司徒先生請坐!”
幕僚身份高,從宋同初對他的態度也能看出來,此人不簡單。
落座後,和碩郡王親自斟茶:
“司徒先生哪裏人?”
宋錦年謝過,自然道:
“不敢當郡王一句先生,稱呼在下名諱便可。我乃錦州人士。”
錦州便是鎮國公夫人的家鄉,隻不過知道的人不多。
而和碩聽完,卻一臉的好奇:
“聽司徒兄口音,倒不像是外地人。而且,鎮國公夫人也姓司徒,你和她難道有什麽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