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韃靼來犯

字數:2381   加入書籤

A+A-


    正德六年六月十九,乾清宮雷鳴。朱厚照握著《蒙古邊報》,「小王子率三萬騎犯宣府」的朱批被雷聲震得模糊。案頭王巧兒的《簧片改良新篇》攤開在「冷鍛防蝕」頁,改良後的簧片圖示旁貼著片曬幹的艾草——她昨夜附箋說明「艾草灰含堿,可溶銅鏽」,這與《天工開物》「以灰去垢」之法暗合。
    「陛下,」張忠捧著尚工局急報,「內廷匠作監送來「鸞鳳銃」改良件,王女史說冷鍛簧片經七次錘打,抗蝕性可支撐百次擊發。」朱厚照挑眉,指尖劃過圖紙上的錨形批注——她總以錨形標記關鍵工藝,取「錨鏈經浪而堅韌」之意。他望向窗外暴雨,忽然想起五年前宣府之戰,牛二虎赤手驗銅時,正是用艾草灰擦拭銅料表麵氧化層。
    「傳牛二虎帶新簧片急赴宣府,」他將邊報塞進《天工開物·佳兵》,「再給王女史送件油綢短打,就說……雨中驗銅當防濕氣入膚。」張忠領命時,朱厚照瞥見其腰間「匠作監」腰牌,牌麵「工」字與錨紋交纏,底部刻著「冷鍛七」的小字——這是王巧兒為記錄工藝次數設計的暗碼。
    未時,永春齋。王巧兒盯著暴雨中的尚工局方向,左手纏著的布條滲出鬆煙墨色——那是她試錘時蘸取的防蝕劑。「娘娘,」宮女捧著鎏金食盒進來,「陛下賜了「防鉛肉脯」,用五倍艾草灰水浸製。」她輕笑,取過一塊咬開,鹹香中帶著草木灰的澀味——這配方改良自《千金方》「辟鉛毒方」,以堿性灰汁中和金屬毒素。
    案頭的「鸞鳳銃」模型旁,擺著朱厚照新送的「巧藝齋」匾額拓片,匾額背麵的「安」字被她用鬆煙墨描得發亮。她摸出袖中銅錨,上麵新刻了「宣府」二字——這是牛二虎臨行前求她刻的,錨身凹槽裏填滿鬆香,可在驗銅時隔絕雨水。窗外驚雷炸響,她忽然想起祖父說的「雷火鍛銅則紋細」,抓起筆在圖紙上添了道模仿閃電走向的簧片應力線。
    酉時,永壽宮。劉貴妃逗著載鈞皇子,忽然指著窗外閃電:「看,火德星君在試炮呢。」皇子咯咯笑,伸手去抓她腕間的鐵錨紋金鐲。王巧兒適時進來,捧著新製的「防火絨」:「這絨絮用艾草灰與棉絮混搓,可緩火勢蔓延。」劉貴妃挑眉,接過時觸到她掌心的繭:「妹妹這手,倒像握過鍛錘。」
    「匠人掌心的繭,」王巧兒輕撫皇子足底的「工」字胎記,「都是銅火與灰屑磨出來的。」她忽然想起昨夜朱厚照的夢話:「若火器能拒雨……」於是她在簧片邊緣銑出三道弧形排水槽,參照《武經總要》「弩機防蝕槽」形製,此刻正被雨水衝刷出清晰的陰影。
    戌時,乾清宮書房。朱厚照對著《南明史》「火器防雨」章節發呆,書頁間夾著王巧兒的便簽:「雨戰防蝕,當用油脂封護」。他摸出火銃模型,按她的圖示在扳機簧片處塗抹獾油——這是尚工局匠人慣用的防蝕法,比鬆香更耐高溫。忽然聽見永春齋方向傳來錘擊聲——這麽大的雨,她竟在以雨水測試冷鍛簧片的抗蝕性。
    「陛下,楊首輔求見。」張忠的稟報打斷思緒。楊廷和入殿時,靴底沾滿尚工局的銅泥:「陛下,邊軍奏報「神銳銃」在雨中啞火率達五成!」朱厚照卻笑了,指了指案頭的「鸞鳳銃」改良件:「楊首輔可知,冷鍛簧片經七次浸油處理,可抗暴雨一刻?」他翻開《匠作監月報》,「油脂封護法」推行後,火器故障率從五成降至兩成。
    楊廷和瞥見月報上的錨形批注,欲言又止。朱厚照知道,這位老臣始終質疑匠人幹政,但當蒙古鐵騎逼近時,唯有經過七次冷鍛、三次油浸的簧片,能在暴雨中保火器無虞。「傳朕口諭,」他提筆在邊報批道,「著內廷匠作監速製五千具油浸簧片,隨牛二虎星夜馳援。」
    夜更深了,朱厚照摸出林夏照片。女子在雨中撐傘的模樣,與王巧兒在永春齋調試簧片的身影重疊。他忽然想起《天工開物》裏的「膏液」篇,或許該讓匠人試試用魚油混合石灰膏密封銃門——這種土法防水劑,比照片裏的雨傘更適合火器結構。
    次日卯時,張忠捧著尚工局捷報:「陛下,王女史以獾油混合石灰膏塗簧片,暴雨中擊發三十次未鏽!」朱厚照望向永春齋,見窗紙上映出她俯身工作的剪影,發間鐵錨簪的影子被燭光拉得老長,像極了宣府城頭的鐵錨軍旗。他摸出火銃模型,新塗的膏劑在晨光中泛著乳白,恰似匠人熬製防蝕膏時的濃稠質地。
    王巧兒站在窗前,聽著暴雨漸歇。她知道,牛二虎此刻已帶著七浸七鍛的簧片馳往宣府,而她的新設計——參照古代甲胄「錯金防蝕」法的銅片鑲嵌工藝——已交給弟子試做。指尖的灰膏混著銅屑,在晨光中顯出錨形紋路。她忽然輕笑,原來在這深宮裏,她依然能以《考工記》為筆,以銅火為墨,為大明書寫雨中的防禦之道。
    窗外,驚雷漸遠,尚工局的煙囪又騰起青煙。王巧兒摸出銅錨,在「宣府」二字旁刻下三道水紋——那是簧片排水槽的數目。她知道,無論身在何處,匠人的心永遠與兵器的冷熱相連。就像這經七次冷鍛的簧片,雖裹著油脂石灰,卻終將在雷雨中擊發,守護她用五年光陰磨出的每一道防蝕紋路,和這片她以匠魂為錨的山河。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