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寧王預謀

字數:1586   加入書籤

A+A-


    正德十年·南贛巡撫衙門,王守仁盯著桌上的「十」字紋鐵銃零件,驗鐵針在鉛雜斷口處留下淡淡痕跡。窗外傳來南贛流民屯田的號子聲,他親手推廣的代耕架正在田間劃出整齊的壟溝,卻不知同一批匠人正為寧王鑄造著另一種鐵器。
    卯時,南贛屯田大營裏,王巡撫的親軍指揮使陸安呈上鏽蝕的鐵器殘片:「大人,這是從梅嶺走私道截獲的,鉛雜含量僅一成,必是精鐵所製。」王守仁用放大鏡觀察殘片紋路,隱約可見模糊的「火德」紋——那本是火器專用的皇家標識。遠處傳來代耕架的齒輪轉動聲,王守仁忽然想起朱厚照的密旨:「南贛乃江南鐵器入贛樞紐,須防寧王染指匠作。」他轉身在《南贛工器管製疏》寫下:「請設「匠籍保甲製」,凡鐵器出贛,必刻匠人三代名號。」
    巳時,南昌寧王府的地下工坊內,火光映照著「十」字紋火漆印。寧王朱宸濠用驗紋鏡掃過新鑄的鐵炮,鏡中「火德」紋與「十」字紋重疊,竟形成詭異的複合標識。「此乃「雙龍紋」,」工坊主呈上密報,「江南匠商改良了火漆配方,可疊加雙重暗記。」案頭擺著剛收到的《工器航海譜》,琉球商人用福船鐵舵換得的「磁化法」被拆解成十二道工序。寧王輕笑:「朱厚照以為用「鉛雜定式」能困住孤,卻不知匠商的「鉛龍」裏藏著多少文章。」
    未時,贛州鐵器鋪老板李萬才摸著新領的「水禾」紋火漆牌,背後卻藏著寧王親賜的「十」字紋密符。他往鐵犁夾層填入鉛塊時,特意留出空心——那是為火銃扳機預留的空間。「官家要防走私,」他對學徒低語,「咱就用「鏽紋傳信」,雨前刻「贛」字,雨後顯「昌」字,三日內必達南昌。」當日午後,王守仁突然到訪,驗鐵針直插犁頭:「李老板的鉛雜,似乎薄了些?」針尖沒入五分方止,斷口泛灰——果然是僅含一成鉛的精鐵。李萬才額頭冒汗,卻見巡撫大人淡淡道:「念你初犯,犁頭充公,今後改用「五煉滲碳法」,鉛雜需達三成。」
    申時,南贛巡撫衙門的軍事會議上,王守仁鋪開《南贛山勢圖》:「寧王在梅嶺設「工器中轉站」,以農具之名運精鐵入贛。」他指向地圖上的紅點,「但咱們有代耕架——每十架代耕架可換流民一日兵丁,春耕時耕地,秋收後剿匪。」親軍指揮使陸安不解:「大人為何不直接查封工坊?」王守仁搖頭:「匠商如流水,堵不如疏。」他展示新製的「兵農兩用銃」:槍管刻「工禾」紋,實則暗藏膛線,平時務農,戰時可快速改裝為火器。
    酉時,寧王府密室內,寧王對著贛州傳來的「兵農兩用銃」圖紙冷笑:「王守仁果然厲害,竟把屯田兵練成「鐵犁兵」。」他擲出一份《匠商策反書》,「但孤有更妙的法子——凡投靠本王的匠人,許其子孫免匠籍,賜良田百畝。」工坊主呈上改良的「十」字紋火銃,槍管內刻著與尚工局如出一轍的螺旋紋膛線。「這是江南匠商獻的「偷紋術」,」他諂媚道,「用鬆煙墨拓印火漆紋,再以密陀僧水蝕刻,分毫不差。」
    戌時,深夜的梅嶺古道,李萬才的商隊被南贛兵截住。陸安用磁石掃過鐵犁,吸出二十枚火銃扳機。李萬才正要辯解,卻見王守仁手持「雙麵紋驗鏡」走來——鏡麵一側照出「水禾」紋,另一側顯「十」字紋。「你以為鏽紋傳信天衣無縫,」巡撫大人揭開犁頭鉛層,「卻不知酸性藥水會腐蝕精鐵,反而留下蝕痕。」他指著李萬才腰間的「十」字紋密符,「即日起,南贛匠商需佩雙麵腰牌,缺一麵者,以通匪論處。」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