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治療牧民
字數:1937 加入書籤
朱載鈞踩著積雪踏入威寧海衛所醫坊時,正見巧妃將鉛毒患者的血樣滴入珊瑚皿。「每升血鉛含量逾五厘,」她用青銅量筒量取鬆脂溶液,「按《鄭和筆記》「微孔吸附法」,需用七次浸塗的蠶絲濾血,配合苜蓿汁灌腸。」鐵爐上的蒸餾器咕嘟作響,壺嘴飄出的蒸汽裏混著硫磺氣息——那是從鉛礦蒸汽中提取的「清鉛素」。
醫坊角落,牧戶「牧鐵」正在接受磁石療法,腰間纏著嵌滿磁石的「工禾紋」腰帶。巧妃指著牆上的《鉛毒循經圖》:「磁石引鉛毒入膀胱,再以蒸餾鹽導瀉,此法改良自寶船醫官的「金石解毒方」。」朱載鈞注意到圖中經絡走向與記憶中的某本古籍圖示隱約相似,卻被巧妙標注為「星君七脈」,便隨口問道:「這圖式與尋常醫書不同?」巧妃頭也不抬:「寶船匠作自有一套辨毒之法,外人難懂。」
一名瓦剌俘虜被押入,其馬鞍內側藏著珊瑚驗鉛試紙。「右賢王命人偷學驗鉛術,」錦衣衛百戶呈上搜獲的蒙文筆記,「但他們不知試紙需用鬆脂固定顯色劑。」巧妃接過筆記,見「赤鱗變色」旁畫著錯誤的煉丹圖示,忽然輕笑:「迷信是最好的技術壁壘,他們越想模仿神跡,越摸不透匠作核心。」
正午時分,威寧海互市場傳來銅鈴聲。朱載鈞隔著了望台,望見瓦剌牧民排隊換取「火德鹽」,隊伍裏混著幾名頭人裝束的密探。「十斤鹽換一張羊皮,」楊慎的算盤撥得飛快,「羊皮經鬆脂處理可製防鉛氈帳,而瓦剌人以為這是星君賜的「避毒聖物」。」
商隊中駛出幾輛有篷馬車,車簾掀開處露出紡車部件。巧妃解釋:「表麵教他們織「工禾紋」氈帳,實則暗傳齒輪傳動原理。」朱載鈞注意到車夫腰間掛著「鐵錨堂」腰牌,那是工器監在瓦剌設立的秘密工坊標識。他忽然想起巧妃曾提及的《鄭和筆記》,低聲道:「這些技法,可與寶船有關?」「寶船匠作遍天下,」巧妃望著商隊消失在雪霧中,「不過是老祖宗的家底罷了。」
子夜觀星台,巧妃將磁星盤升級為「鉛毒定位儀」,指針掃過草原時突然劇烈震顫。「鉛礦蒸汽擴散速率比預期快兩成,」她指著《塞北氣溶膠記》最新記錄,「冬季逆溫層導致鉛微粒沉降,威寧海以西三十裏已形成「毒草帶」。」
朱載鈞望著瓦剌方向的篝火:「巫師會不會借此宣稱「星君怒降毒草」?」「正合吾意,」巧妃轉動儀器,「待他們遷徙草場,咱的代田法熟地又能擴張十裏。」兩人相視一笑,燭火在《鄭和航海星圖》上投下重疊的影子——那圖上的星軌,早已被重新標注為鉛礦分布的坐標網。朱載鈞指尖劃過圖中「天權星」位置,想起巧妃曾用此星象解釋鉛礦方位,卻始終未問及背後是否有更深的匠作邏輯。
同一時刻,瓦剌右賢王用《考工記》對照繳獲的鉛鈴圖紙。「鐵殼厚度需按「金有六齊」配比,」他用匕首刻下公式,「鉛丸重量與振動頻率的關係,竟與編鍾調音同理!」巫師闖入時,正見他對著星圖計算鉛礦方位:「大汗,漢人用星象算鉛毒,恐非神授!」
可汗盯著右賢王案頭的《代田法》譯本,封皮的火德星君印已被撕去:「即便為匠作,亦有可取之處。傳旨,命各部送子弟入威寧海學紡車,切勿與漢人起釁。」帳外風雪呼嘯,卻掩不住帳內傳來的算盤聲——那是右賢王在計算引種苜蓿的最佳時節。
晨霧裏的醫坊,牧鐵捧著康複記錄叩首:「鉛毒去淨,多謝巧妃娘娘的「星君洗血術」!」巧妃替他係上新手腕,內襯的蠶絲隱隱透出「工禾」暗紋:「記住,是星君借我之手,莫提「磁石」「蒸餾」這些字眼。」
朱載鈞站在醫坊門口,望著遠處正在搭建的風力磨坊。巧妃遞來《工器科舉牧政科試題》,首題竟是「如何用牽星術測牧草鉛含量」。他提筆批注:「可附會星君七宿,但需暗藏三角函數。」墨跡未幹,遠處傳來瓦剌使者的馬蹄聲——這次,他們求的不是鹽鐵,而是派工匠學習「火德星君的煉鉛密法」。
巧妃望著使者隊伍揚起的雪塵,指尖摩挲著袖中《鄭和筆記》殘頁,唇角泛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