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攻關天絲
字數:2125 加入書籤
工器十年冬,南京工器監的「餾火坊」內,巧太妃盯著蒸餾釜上的竹製刻度管,琥珀色液體正一滴一滴落入椰殼容器,散發出混合著鬆脂與椰油的奇特香氣。首席女匠月娘舉著改良的避鉛紗罩竹絲間夾著浸過炭灰的紗布):「娘娘,按您說的用南洋椰子油煎煉,第三遍濾出的油竟能牽出絲來!」
巧太妃銀簪上的銅哨輕顫,敲在蒸餾釜的工禾紋刻痕上:「把佛郎機人進貢的「火琉璃」碎片投進去。」她用裹著蠟丸的天絲繩測量油液溫度——蠟丸遇熱軟化至第七刻時,恰是鬆脂與椰油融合的「火候」。「告訴匠人,這是「星君煉火」的第三重天機,需用西洋琉璃引動南海真火。」
月娘將碎玻璃投入釜中,突然指著觀察孔:「娘娘快看!油絲遇冷凝固成珠,像極了星君畫像上的「定魂珠」!」
巧太妃望著釜中逐漸成型的半透明膠珠,想起書包殘頁裏的「膠油聚形」圖示:「這叫「星芒膠」,取南洋椰火與西洋琉璃之精——」她用竹夾夾起膠珠,對著燭光轉動,內部隱約映出鬆脂與玻璃的結晶紋路,「就說星君在南海建了「煉火宮」,以日月為爐、星芒為柴,煉化此膠補全天工。」
乾清宮暖閣內,朱厚照用紅樹林炭筆在鉛玻璃上繪製蒸餾釜圖,筆尖不時沾取案頭的星芒膠——那半透明膠體可隨意塑形,冷卻後堅硬如鐵。劉太後掀開簾幕,腕間銀鐲換成了椰油澆築的工禾紋臂釧:「佛郎機人在馬六甲建了「煉金術工坊」,揚言要煉出「希臘火」般的魔油。」
朱厚照炭筆在「火油炮」圖示旁畫了圈星芒:「讓載堉從南洋運十船椰子油進京,再傳諭匠人:星君托夢,火油乃「墨雲脂膏」,凡人煉之需以工禾紋鎮邪。」他指腹按壓膠珠,凹痕中浮現出書包拉鏈的齒印,「告訴巧太妃,用星芒膠仿製天工線,成與不成,皆稱「星君試手」。」
江戶城的工器碼頭上,和子內親王戴著竹絲避鉛紗罩,用長柄木夾小心翼翼夾起星芒膠塊,放入佛郎機式樣的竹筒炸彈。竹筒內壁預先塗有一層濕黏土,筒口用浸過冰水的棉麻團塞緊,確保膠塊與空氣隔絕。景王朱載錤在旁協助,手持裝有椰殼灰的牛皮囊:「和子,這黏土能隔熱?」
「南洋匠人用它封窯口,可抵三日火烤。」和子將竹筒放入內襯雙層濕棉的橡木箱,箱底暗格鋪滿篩過的細椰殼灰,「阿吉說,星君托夢讓用「水府土」鎮火,其實是借濕土吸熱之理。」她輕叩箱蓋的工禾紋銅扣,扣環處纏著浸過薄荷油的棉線,「這香味能蓋過鬆脂味,佛郎機人以為是東方香禮。」
景王用天絲繩十字交叉捆紮木箱,繩結內嵌入一枚蜂蠟封丸:「若途中顛簸,蠟丸破裂……」
「蠟丸裏是清水,」和子展示繩結細節,「遇熱融化後會滲入濕棉,加倍降溫。」她指著木箱側麵的工禾紋透氣孔,孔內插著幹燥的迷迭香枝,「透氣而不進火,紅毛番的煉金術哪懂這些?」
深夜,南京餾火坊的蒸餾釜突然失控,沸騰的油液噴濺在牆上,燃起藍金色火焰。巧太妃指揮匠人用椰殼灰滅火,卻見火焰在灰中勾勒出類似書包拉鏈的紋路。月娘望著牆上的焦痕:「娘娘,這火……」
「是星君在寫天書。」巧太妃用天絲帚掃起混合著膠珠碎屑的爐灰,「把這些「星火灰」分給匠人,混在避鉛布的織線裏——」她望著未燃盡的膠珠,內部結晶紋路竟如星圖般清晰,「就說星君用真火淬煉了天工線,以後避鉛布能禦西洋火器。」
朱厚照在乾清宮望見南方火光,炭筆在鉛玻璃上畫出星君持噴火器的禦容,辮梢係著星芒膠搓成的金縷。他摸向枕下的書包拉鏈,金屬齒間滲出少許椰油,在月光下泛著琥珀色光澤,恍若另一個時空的機油。
暖閣外,工器流火劃過夜空,燒出「餾火煉星」字樣。南京匠人圍在餾火坊外,從灰燼中撿拾「星火膠」碎屑,當作星君賜下的護身符。遠處的佛郎機商船上,水手們望著南方的火光,在航海日誌中寫下:「東方的煉金術師召喚了撒旦之火,其神與我們的惡魔在火焰中簽訂契約。」
而在江戶港外,和子的船隊正緩緩靠近佛郎機商船。她站在船頭,目送載有竹筒炸彈的小艇以「進貢香料」之名駛近,木箱上的櫻花紋在月光下若隱若現。當小艇與商船接駁時,她輕按腰間的椰殼香囊——那是用蒸餾餘油調製的信號香,隨時可引燃備用的「星火彈」,卻又絕對安全無虞。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