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硫毒訴苦

字數:1460   加入書籤

A+A-


    工器十三年秋九月,滇南橡膠工坊的硫磺蒸汽第三次熏死芭蕉林時,青禾的探硫管終於析出黃色結晶。「硫濃度七結,」她將竹籌遞給阿林,管內的石灰水已呈濁黃色,「比上個月高了兩結。」盲眼匠人順著她的手勢觸摸結晶,指尖在竹籌刻痕上停頓——那是朱厚照密旨中「硫毒甚於鉛」的警示符號,被匠人訛傳為「火德星君警示符」。
    午門朝會上,工部尚書捧著硫磺熏製的橡膠樣品叩首:「陛下,非用硫磺不能硫化橡膠,此乃先帝「火德化膠」之法。」朱載鈞盯著樣品表麵的蜂窩狀氣孔,想起楊宗慶用算珠推演的驚人數據:每斤橡膠消耗三兩硫磺,滇南三十六個工坊每月耗硫百噸,相當於二十座硫磺礦的產量。硫磺蒸汽形成的酸霧已腐蝕了瀾滄江沿岸的青銅神像,漁夫們的網眼結著黃色晶體,連最耐酸的水藻都成了枯褐色。
    「可曾試過「水漂脫硫法」?」巧太妃忽然起身,展開「鄭和筆記」殘頁,「三寶船隊漂製硫磺時,曾用海水浸三日去其烈性。」實則是林夏筆記中的「濕法脫硫」原理,用氫氧化鈣溶液吸收硫化物,卻被包裝成「海水克火」的五行之術。工部尚書皺眉:「古法耗時七日,工坊若停工,佛郎機人的橡膠甲胄就要壓過咱的火銃!」殿外突然傳來蒸汽機的轟鳴,青禾推著竹製脫硫裝置闖入,珊瑚碎屑填充的多層濾池正在吸附硫磺蒸汽,竹管排出的氣體裏,硫黃味淡了許多。
    與此同時,南美傳來的急報比硫磺蒸汽更灼人。朱翊梃的信中夾著焦黑的咖啡豆,附帶算珠密報:「佛郎機人用硫磺酸襲擊咖啡田,橡膠林因硫霧自燃。」朱載鈞望著地圖上亞馬遜河沿岸的火焰符號,忽然想起先帝「全球橡膠布局圖」的朱砂批注——南美殖民地的硫磺礦脈,正是大明火器的命脈。滇南匠人卻在此時送來「硫毒轉化」方案:將咖啡渣與石灰粉混合,竟能中和硫磺蒸汽。青禾在奏疏中寫道:「咖啡酸屬木,硫黃屬火,木能生火,亦能化火為土。」實則是林夏筆記中的酸堿中和反應,被轉化為五行生克的玄學表述。
    乾清宮秘庫的鉛玻璃櫃裏,新添了三十六個琉璃瓶,每個瓶中都裝著滇南匠人的指甲——這是楊宗慶用來檢測硫毒的「血甲標本」。「硫毒入肝,」他撥動算珠,排出逐年走低的壽命曲線,「匠人平均壽命已從四十五歲降至三十歲。」朱載鈞盯著《工器監月報》上的「匠人撫恤」條目,撫恤金預算逐年攀升,竟超過了橡膠工坊的利潤。巧太妃在修複先帝的蒸汽鍾時,發現鍾擺內藏著微型硫濃度監測裝置——朱厚照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記錄硫化車間的硫毒數據,刻度盤邊緣刻著「以血鑄器,非朕本心」的小字,被鏽跡掩去大半。
    「他什麽都知道,」巧太妃摸著刻度盤上的鏽痕,「卻不得不拿匠人的命換工器的命。」蒸汽鍾擺擺動間,她忽然悟到密旨中「火德緩兵計」的殘酷真相:在佛郎機人的堅船利炮麵前,任何倫理都要為生存讓路。窗外的硫霧中,滇南匠人正在瀾滄江邊搭建「火德淨硫塔」——用咖啡渣和珊瑚礁填充的多層濾塔,實則是青禾參照林夏筆記改造的生物濾池。當第一股清澈蒸汽從塔頂噴出時,盲眼匠人們以耳貼地,聽見硫霧凝結成水滴的聲音,誤以為是「火德星君垂淚賜福」。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