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史筆如工

字數:1384   加入書籤

A+A-


    工器十四年夏六月,北京的夏日陰雨裏,天空仿佛被灰色的幕布所籠罩,陰沉沉的,巧太妃坐在豹房舊案前,指尖撫過朱厚照的《滇南橡膠記》殘頁。案頭擺著兩摞檔案:左側是泛黃的「鄭和筆記」偽造稿,右側是青禾整理的《明代匠作實錄》,其中夾著正德朝識字太監的臨終絕筆。豹房外的雨幕中,工器監的蒸汽鍾每隔一刻鍾便會發出一陣沉悶而悠長的鳴響,仿佛是一頭沉睡的巨獸在低吟。這聲音在空曠的工器監內回蕩,與簷角雨滴墜落的節奏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奇特而美妙的和聲。
    雨滴像斷了線的珍珠一般,從屋簷上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滴落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而蒸汽鍾的鳴響則如同低沉的雷聲,在這清脆的雨聲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兩種聲音,一高一低,一快一慢,相互呼應,彼此映襯,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音樂畫卷。在這靜謐的工器監裏,它們似乎在訴說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沉澱,讓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著這奇妙的氛圍。
    「太妃,」女史呈上剛拓印的《工器聖祖祠》碑文,「匠人們把「火德星君」刻成了手持橡膠錘的模樣。」
    巧太妃笑了笑,接過拓本:「隨他們吧。」她提起狼毫,在「鄭和遺澤」四字旁批注:「實為正德朝匠人李青、張守仁等改良」。墨跡未幹,窗外傳來孩童的歌謠:「火德星君手錘響,鄭和爺爺送橡膠」——那是青禾為盲眼孩童編的《工器謠》,歌聲穿過豹房外的槐樹,驚起一群避雨的麻雀。
    午後,朱載鈞的密使抵達豹房。巧太妃看著密折上「工器均田令推行受阻」的朱批,提筆回奏:「建議在山東推行「雙畝製」:一畝種糧,一畝植膠,以糧穩民,以膠富國。」她頓了頓,又加一行小字:「匠人直訴鼓可仿宋製,設銅匭分四門,納四方之言。」案頭的璿璣計算尺靜靜躺著,算珠上還沾著去年匠人直訴時的咖啡渣痕跡,那是山東礦戶陳情時留下的證物。
    暮色中,她走向豹房後的「工器曆史廊」,牆上依次掛著偽造的鄭和寶船圖、正德朝蒸汽船草圖、青禾的觸感地圖。最後一幅是空置的素絹,預備留給後世匠人。巧太妃摸出袖中的鐵錨紋銀鐲,輕輕放在展櫃裏——鐲內側的「開源」二字,終於在曆經十三年後,迎來了真正的注解。廊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工器監的蒸汽鍾再次鳴響,驚起簷角鐵馬,叮咚聲中,她仿佛聽見朱厚照當年在豹房內的笑聲:「工器之道,當如這鐵馬,風吹即響,響必有方。」
    北京的夏夜來得晚,巧太妃走出豹房時,西天仍有殘霞。遠處工器監的煙囪噴出淡紫色煙霧,那是提煉硫磺的信號。她望著煙霧在暮色中勾勒出工禾紋的形狀,忽然想起青禾在濟南的觸感工坊,那裏的匠人或許正在用聲波馴服地脈,正如她在豹房內用文字馴服曆史——無論真相還是謊言,終將在工器文明的巨輪下,碾成推動時代的燃料。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