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年初朝會

字數:2371   加入書籤

A+A-


    工器十五年春,卯時三刻·朝鍾響畢,朱載鈞輕叩禦案上的青銅算盤,工禾紋燭台在晨光中映出冷光:「今日朝會,先報本土經濟數據。戶部尚書,由你開始。」
    戶部尚書張居正捧《天下屯田黃冊》叩首,聲音沉厚如青銅鍾鳴:「啟稟陛下,工器十五年本土屯田總麵積達八百五十萬頃,較去年增五十萬頃。」他展開的羊皮地圖上,黃河流域的高產區域用朱砂勾出蜿蜒的輪廓,宛如大地的血脈——漠南韃靼的二十萬頃屯田在地圖上泛著金褐色,「橡膠鋤頭配輪作製,小米畝產四石,年供京師三十萬石。」張居正指尖劃過陰山山脈,「工器互市以鐵犁換戰馬,得良駒五千匹,蒸汽輜重兵已在宣府試點。」遼東女真的屯田呈青灰色,混合著白山黑水的凜冽:「十五萬頃玉米地采用暖房育苗,畝產五石。人參年產十萬斤,東珠兩千顆,皆入尚藥局製防鉛珠串。」吐蕃的雅魯藏布江流域被塗成深綠色,「地熱能暖棚讓青稞畝產三石五鬥。」張居正頓了頓,「眾建法王製度下,各教派獻硫磺礦脈三十處,年供硫磺兩萬斤。」西域塔裏木盆地的屯田如金色蛛網鋪開:「三十萬頃小麥田用橡膠輸水管道,畝產三石。葡萄加工為「工器葡萄幹」,年貢百萬斤。撒馬爾罕商隊以胡椒十萬斤換防鉛布五千匹,絲綢之路工器版重開。」朝鮮半島的屯田區用淡藍色標注:「李朝全羅道十萬頃稻田,硫淨鐵犁使畝產達五石,年供糙米二十萬石。開城工坊仿薩摩藍瓷器,因無鉛技術未透,合格率僅三成。」
    刑部尚書李世達出列,官服上的獬豸補子隨動作輕顫:「陛下,江南士紳私毀地膜案頻發,蘇州府已查獲十二起,言稱「地膜傷地脈」。」朱載鈞指節敲了敲禦案:「按《工器惠農律》,毀膜者罰入工器蒙學授課三月。再敢妄議龍脈,就送鉛安城鐵廠搬石灰石——讓他們嚐嚐地脈的「厲害」。」
    工部尚書雷禮呈上《礦脈盈虧折》,銅製算盤在他掌心嘩啦作響:「啟奏陛下,本土鋼鐵產能再創新高。太原鐵廠年產鐵八千萬斤,灌鋼法改良後含硫量降至1.5,七成製農具,三成鑄火器。」塞北開平衛鉛礦的標注旁畫著音叉圖案:「聲紋驗礦法普及後,鉛礦純度提至九成,年產兩千噸,製防鉛護腕三百萬副。」滇南麓川硫礦的圖標是螺旋狀齒輪:「黔王轄下硫礦年產一萬五千噸,螺旋提硫機效率比土法高五倍,七成供火藥局。」遼東銅礦以膽水波紋標記:「女真匠人用膽水煉銅法,年產高純度銅五百噸,鑄工器通寶三十萬貫。」太倉庫大使王遴補充:「硫礦稅銀入太倉庫,可支應蒸汽工坊擴建。」朱載鈞頷首:「先給山西鐵廠裝十台蒸汽碎礦機,讓那些說「蒸汽奪天工」的士紳看看,鐵水如何變成算盤上的數字。」
    禮部尚書陳經邦展開《互市關稅冊》,絹麵上的朱砂批注還帶著墨香:「茶馬古道年交易額十萬貫,吐蕃以青稞、硫磺換鐵鍋茶磚。麗江土司獻工器藏香,硫磺混鬆香製防蛀香,專供內廷倉儲。」渤海商路的記載旁貼著海東青羽毛:「女真貢海東青三千隻,換防鉛甲胄五百副。朝鮮李王獻檀弓兩千張,求蒸汽織布機圖紙,臣以釜山港倉儲權為餌,暫未鬆口。」西域商隊的記錄夾著胡椒粒:「撒馬爾罕人以佛郎機自鳴鍾零件換硫淨鐵犁五百台。哈密衛獻「工器甜瓜」種子,河西走廊試種成功,含糖量高兩成。」鴻臚寺卿梁夢龍的憂色染白了鬢角:「佛郎機人在南洋散布「工器逆天」論,暹羅、爪哇商隊疑慮漸生,貿易額較去年減兩成。」朱載鈞冷笑:「讓欽天監編《工器應天圖說》,就說蒸汽是水火既濟之象。再給南洋諸邦送硫淨鐵犁樣品,附畝產對比圖——數據比謠言更響。」
    工器署卿徐貞明匯報時,袖口露出半截驗鐵石佩飾:「全國設義倉一百二十座,儲糧一百二十萬石。用含鉛量<0.1的驗糧石檢測黴變,損耗率從20降至5。」提到匠人培訓時,他眼中泛起亮色:「工器蒙學「流動鐵爐班」巡回州縣,精幹匠人半月教會農夫用驗鐵石辨農具,已培訓三萬人。」說到防鉛普及,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尿鉛檢測報告:「江南鐵合金炊具替換率達八成,匠人尿鉛超標率降四成,蘇州府醫案中「鉛毒痿症」減少六成。」欽天監監正周述學捧《地脈監測錄》上前,書頁間夾著太行山脈的等高線圖:「陛下,太行山地脈波動加劇,恐與鉛礦開采相關,已現三處細微裂隙。」朱載鈞翻開景王密報,紙頁間漏出幾星鐵屑:「用聲波鎮流器試點,先在鉛安城周邊裝十台。傳旨給挖礦的,寧可慢些,也別學佛郎機人把山挖空——地脈斷了,誰也沒好日子過。」
    退朝後群臣魚貫而出,朱載鈞獨留張居正。暖閣內燭火搖曳,將兩人影子投在《天下輿圖》上,宛如工禾紋與田壟的交織。「太嶽,江南士紳阻鐵犁,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皇帝指尖劃過江南丘陵,「占天田的風水騙局,實則是私占荒地。」張居正撫須沉思:「臣已著人查訪,那些「龍脈」下多有士紳私礦。工器蒙學該加地理課,讓農夫知道何為真龍脈——是鐵犁下的沃土,不是士紳嘴裏的虛詞。」朱載鈞從案頭拿起羊皮袋,裏麵裝著代王送來的羊駝血:「聽說這血能解鉛毒,你讓人在死囚身上試。記住,別聲張——若成了,是工器史上的大事;若不成...」他望向窗外工器閣的璿璣儀,「就當沒這回事。」
    殿外,工器蒙學的童謠穿透晨霧:「鐵犁亮,糧倉滿;工器興,天下安」。朱載鈞數著案頭的算盤,屯田數據仍在心中跳動——這不是終點,而是工器王朝新的晨鍾。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