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皇子和親?
字數:7916 加入書籤
【今日份提問,為什麽曆朝曆代和親都是公主不是皇子呢?這是關於電視劇中讓皇子和親橋段的討論。
網友1王子和親?
出去前:陛下,孩兒從無圖謀不軌之心,願去和親。
出去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妖後當道,虐流百姓,可有漢臣願與孤興兵討賊?梟首妖後者,封萬戶侯。讓你跑了,朕就是個傻子。
網友2:突厥可汗會非常感謝你,因為你給了他一個正當叛亂的理由,滿朝文武也會很感激你,因為他們有理由當場搞死你,一個篡位的女帝把正統王子送去和親,突厥是傻子嗎,滿朝文武是傻子嗎?
網友3 你是一位草原的可汗,你正在發愁如何攻打中原,此時中原的女皇帝和親送來了一位正統的王子,正巧他和你的女兒相愛了,又正巧那女帝是篡位的。你說這該怎麽辦呢?好難懂呀。
網友4:公元前698年,武則天的侄孫武延秀前去突厥和親,但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對武延秀的身份不滿。
認為他應該嫁的是李氏子孫而非武氏,因此扣留了武延秀,並發兵攻打大唐邊境。
之後大唐與突厥之間戰爭不斷,默啜還發文書指責大唐朝廷,列出了多項不滿,並以此作為自己發動戰爭的借口。所以,武延秀和親後,突厥確實有南下啊。
網友5:這下好了,本來可能還要過幾天匡扶漢室,還擔心複位被架空,這下直接玩命要弄死她了,內部的中立派也要弄死她了。
網友6:這是把武則天當做傻子了嗎?她當皇帝之後李家子孫連長安都出不去。根本不敢把李唐子孫給放出去。
甚至李隆基十幾年時間大多數都是住在宮裏麵的。這部裏麵居然能說把一個有著正統身份的皇子給送出去和親?這是把腦子丟了嗎?
網友7:這同時解決皇子無兵,突厥無名兩大難題。簡直就是太好了,
網友8:武則天送她的侄孫武延秀去突厥和親,直接把突厥給變成大唐忠臣了。不僅把她給罵了一頓,還引發了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她還沒有打贏,應召入伍的士兵都沒有幾個,還是把李顯和李旦拉出來才征兵二十萬的。這種影響力,把皇子放出去,是嫌棄自己皇位坐的太穩當了嗎?
網友9:什麽?你是說我是草原政權的首領,隔壁中原女皇帝送了個正統皇子給我當女婿,我還手握大軍,隔壁還國土逐步縮水,甚至那個女皇本身還是篡位的。世界上還有這種好事?
網友10:武則天都不敢讓有繼承權的皇子出皇城 能殺的都殺幹淨了
……
針對這個腦幹缺失的劇情,後世網友在瘋狂吐槽。也讓曆朝曆代的人大開了眼界。
大秦
章台宮
嬴政緊緊地皺起眉頭,臉上流露出深深的疑惑和不滿。他實在無法理解為何後世之人竟然會提出如此看似愚不可及的問題。
要知道,在任何一個朝代,和親之事都是極為慎重且關乎國家利益的大事,又怎會有人將擁有繼承權的公子當作和親的對象送出?
這豈不是自毀長城、自斷後路嗎?難道他們就真的不怕自家的江山因此而陷入動蕩不安之中嗎?
遙想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隻為博美人褒姒一笑,最終導致犬戎入侵,西周滅亡。而周幽王之子姬宜臼,正是靠著其嶽父申侯的支持才得以返回京城繼承王位。這可是活生生的前車之鑒啊!
大唐
太極殿
李世民此時眉頭緊皺,腦海之中充斥著無數個大大的問號,心中暗自思忖道:“這究竟是什麽荒唐至極的問題啊!想那晉朝時期混亂不堪,但他們尚且不敢將皇子送去和親,我堂堂大唐盛世居然會做出如此之事?
難道是五胡亂華時所遭受的慘痛教訓還不夠深刻嗎?竟然如此迫不及待地要給予那些微不足道的番邦小國以正統名分。”
李世民越想越是氣憤難平,他甚至敢篤定地下注打賭,如果突厥可汗當真擁有這樣一個皇子的話,恐怕會笑得前仰後合、樂不可支。
說不定笑聲之大,猶如豬叫一般響徹雲霄呢!畢竟人家原本就手握重兵,如今再加上這所謂的大義名分,那他協助自己的女婿入主中原豈不是變得名正言順、理直氣壯了嘛!
想到這裏,李世民不禁對提出此等餿主意的編劇嗤之以鼻,暗暗咒罵其定然是腦子進水了,否則怎會連這般淺顯易懂的道理都全然不知呢?
武周
隻見武則天那光潔如玉的額頭上,一根根青筋如同蚯蚓一般不停地跳動著,仿佛隨時都會破皮而出。
她緊緊地咬著牙關,雙手死死地攥成拳頭,竭盡全力忍耐著內心洶湧澎湃的怒火,因為此時此刻,她真想衝進那個電視劇裏,親手將劇中所刻畫的那位女皇給活活掐死!
這哪裏是什麽對她形象的展現,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抹黑啊!
她心裏比誰都清楚,自己的皇位可不是像太宗皇帝那般通過南征北戰、浴血廝殺堂堂正正地打拚下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是趁著李唐王朝內部動蕩之際,施展各種權謀手段,篡奪了原本屬於李家的江山,這才最終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而且,對於朝中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比如狄仁傑、張柬之等人,她更是心知肚明。
盡管這些臣子們平日裏在朝堂之上表現得畢恭畢敬,看似全心全意地為她效命,但實際上,他們心底真正認可和擁護的依舊是李唐皇室。
隻要一有機會,他們恐怕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反對自己。
如果她真的決定將一名李唐皇子送去和親以換取邊疆暫時的安寧時,幾乎就在同一瞬間,她馬上便能感覺到那些所謂的李唐忠臣們手中的利刃已經悄悄地逼近了她的脖頸。
她可不像劇中描繪的那般愚不可及,怎麽可能會輕易犯下如此動搖自身皇位根基的低級錯誤呢?
然而,自從金榜完成了對李世民和李治兩位先皇的盤點之後,暗地裏反抗她的勢力愈發猖獗起來。
麵對這股如潮水般湧來的壓力,武則天縱然能夠依靠那些冷酷無情的酷吏去鎮壓絕大多數心懷不滿之人,從而在短期內維係住自己的統治地位,但長此以往下去,局勢究竟會如何發展,就連她這位權傾天下的女皇也難以預料。
然而,長此以往下去,終究不是個妥善之計啊!原本,太平公主倒是一個頗為理想的皇位傳承人選,要知道,她體內流淌著的亦是純正的李唐皇室血脈呐。
隻是,若論及治國理政之能,她與那名留載史冊的李隆基相比,實在是相去甚遠。
即便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但因能力不足而致使國家蒙受災禍的話,又有誰知曉那神秘莫測的金榜是否會因此而降罪於她這位傳位的女皇帝呢?
武則天不禁回想起李旦那個甫一降生便佩戴著玉鐲、並獲賜名為李隆基的孩兒。這孩子降生於公元 685 年,時至今日已然年滿十歲,正值聰穎過人之際。
此刻的她緊緊蹙起眉頭,如今的李顯和李旦已絕非昔日那些可以隨意鏟除的李唐宗室可比了。
倘若她膽敢對他們有所動作,恐怕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得被迫讓出這至高無上的皇位啦。
她深知自己此刻麵臨著極為艱難的抉擇,不僅絕對不能夠對那兩人動手,反而還要盡心盡力地將他們二人保護周全,確保他們安然無恙。
因為一旦這兩個人出了什麽岔子,那些一直忠心耿耿於李唐王朝的臣子們以及各個世家大族必然會聯合起來向她發難,共同將她從權力的寶座上拉下來。
倘若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她別說是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成為一代女皇了,恐怕就連太後之位也難以保住。
此時此刻,武則天深深地領悟到自身所處的境地已然是進退維穀、左右為難。
往前一步或是往後一步,皆如同置身於萬丈深淵之前,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而最終究竟要如何做出選擇,則完全取決於她自己的決定。
“婉兒啊,你倒是說說看,朕到底應該如何是好呢?”武則天一臉倦容地凝視著身旁那位負責掌管文書的上官婉兒,聲音輕柔地開口問道。
聽到武則天發問的上官婉兒,麵色依舊平靜如水,毫無波瀾。隻見她恭恭敬敬地回應道:“聖上英明睿智,想必心中早已有了定論,又何須來詢問微臣的想法呢?”
其實在上官婉兒看來,武則天此番詢問並非真心想要聽取她的意見建議,隻不過是其內心深處雖然已經有了大致的決策方向,但尚未能夠真正下定決心罷了。
武則天緩緩地閉上了雙眼,心中充滿了不甘與無奈。作為統治了大唐整整五年的女皇,她怎麽甘心就這樣輕易地放棄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從那光芒萬丈的皇位上黯然退下。
然而,如今的大唐局勢已然發展到了一個她無法掌控的地步,再強行堅持隻會引發更多的混亂與動蕩。
經過漫長的沉默之後,武則天才終於再次睜開雙眸,用略微有些沙啞卻依然威嚴十足的聲音說道:“去傳狄懷英、張柬之以及其他諸位文武大臣前來覲見吧!”
接到詔令後,眾多大臣們紛紛麵麵相覷,心中暗自揣測著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女皇此番突然召見他們所為何事。
畢竟,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意味著一場政治風暴的來臨。
就在眾人疑惑不解之際,下一秒鍾發生的事情卻令在場所有人都瞠目結舌——隻見武則天竟然當眾宣布,她決定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李旦,並恢複自己太後的身份。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驚雷,在朝堂之上炸響開來,瞬間引起了一片嘩然。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則天緊接著又提出了唯一一個條件: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對目前在朝堂上立足的那些女官們動手。
這些女官們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實屬不易,她們付出了無數的努力與汗水,才有資格站在這裏參與國家政事的決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武則天深知她們的艱辛,所以無論如何也要保住她們的希望與前程。
說罷,武則天銳利的目光掃過群臣,仿佛一眼便看穿了其中某些人心思。她冷哼一聲,繼續警告道:“別以為可以先假意應承下來,然後背地裏耍些手段,慢慢地將那些女官們排擠出朝堂。
告訴你們,朕雖然即將退位,但手中並非無人可用。若是膽敢陽奉陰違,違背朕的旨意,那就休怪朕無情,定叫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當那收到警告之人聽到這聲嚴厲的嗬斥後,心中猛地一驚,瞬間便將剛剛還在肆意紛飛的思緒給收了回來。
此刻,他額頭上不禁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暗自懊惱自己怎會如此糊塗,居然忘卻了如今這位武則天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善於運用酷吏來維護統治的人物!
那些酷吏們手段殘忍至極,令人聞風喪膽。而他又怎敢拿自己脆弱的脖頸去與武則天手中那鋒利無比的刀刃比試誰更堅硬呢?
想到此處,他不由得打了個寒顫,趕緊低下頭去,再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與此同時,在神秘莫測的國靈空間之中,蕭幼林正靜靜地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當她看到武則天毫不留情地發出警告並展現出威嚴之勢時,漂亮的眼睛微微眯起,隨後輕輕挑起了秀氣的眉毛,臉上露出一抹難以掩飾的訝異之色。顯然,武則天這番雷厲風行的舉動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
回想起這段時間以來所見識到的種種場景,蕭幼林不禁在心中暗暗感歎:這武則天和李治夫婦二人著實都不是等閑之輩啊!一個心狠手辣、果斷決絕;另一個看似溫和,實則也頗有城府。真可謂是一對讓人既敬畏又驚歎的夫妻搭檔。
——————
且先莫要談論這對於武則天而言是否公平之類的話題,在此種局勢之下,由她本人率先主動提出退位之舉,無疑才是最為理想、堪稱圓滿的收場方式。
想那武周時期,心懷對李唐王朝深深眷戀與追思之人可謂眾多,即便是一直作為其左膀右臂般存在的狄仁傑大人,實則亦是李唐政權的忠貞擁躉。
更何況,唐太宗李世民所獲取到的種種殊榮與成就已然足夠璀璨耀眼,以至於完全能夠將武則天身為一代女皇所散發出來的光輝都徹底掩蓋住。
此時此刻的武則天,正身陷一種左右為難、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之中。
倘若她一味地拖延時間,非要等到那些忠心耿耿的李唐臣子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和渴望,決意全力扶持李旦登上皇位寶座之時,那麽屆時她最終所要麵臨的淒慘結局恐怕就不難想象了。
畢竟眾怒難犯,一旦民怨沸騰,即便強如武則天這般的人物,恐怕也難以招架得住來自各方勢力洶湧澎湃的反擊浪潮。
也別說什麽李旦不能對母親動手,這是十分不孝的。拜托,這可是唐朝,出了名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對此,李淵和李建成有話要說)
所以李旦根本不用動手,一個死於風疾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且先不論武則天是否真的提升了女性地位這一說法,即便有所改觀,但這種變化終究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自武則天之後,曆朝曆代的太後們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力壓製,由此可見,男權至上的社會體係並非因她稱帝就能即刻扭轉乾坤。
倘若武則天當真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那麽大唐江山恐怕會陷入更為動蕩不安、風雨飄搖之境。
要知道,當個人利益遭受威脅時,即便是親生骨肉,武則天亦可能痛下殺手。
或許有人會辯駁道:“武則天對待太平公主那般慈愛有加,又怎會忍心取其性命呢?”
提出此等疑問之人,無疑是愚不可及。身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情感因素在他們心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更多時候,他們所做決策皆是基於理智地分析與權衡利弊得失。
假設太平公主乃是男兒身,諸位不妨試想一下,她最終的結局難道會比其他皇子好上許多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親情往往顯得脆弱不堪,稍有不慎便隻能淪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