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國,曹植

字數:7668   加入書籤

A+A-


    “本期盤點的人物,乃是來自三國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其詩作更是流傳千古,令人讚歎不已。這位人物,便是被南朝詩人高度讚譽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曹植!”
    金榜的聲音悠悠傳來,仿佛穿越了時空,將人們帶回到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曹植,字子建,乃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係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
    其自幼便展露非凡文學天賦,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助。年僅十歲左右,便能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其才華橫溢,令人讚歎不已,深得曹操寵愛有加。
    曹操對他寄予厚望,甚至一度有意立其為太子,認為在眾多子嗣中,唯有曹植“最可定大事”。
    建安十五年,銅雀台竣工落成,曹操特命諸子登台作賦。曹植文思泉湧,援筆立成《登台賦》,其文辭華美,意境深遠,令在場眾人皆驚歎不已。曹操對他更是讚賞有加,對其才華越發另眼相看。
    然曹植生性放縱不羈,任性而為,且飲酒無度,不加節製。長此以往,逐漸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遭關羽圍困,情況危急。曹操遂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率軍前往救援。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曹植即將出征的前一天晚上,他竟然毫無顧忌地狂飲美酒,最後喝得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完全無法接受出征的命令。
    當曹操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的憤怒如同火山一般噴湧而出,對曹植感到極度的失望。從此之後,曹操再也沒有對曹植寄予厚望,也不再將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去完成。
    然而,同樣作為曹操兒子的曹丕和曹植,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遠非表麵上那麽簡單。他們既是兄弟,又在曹操的諸多兒子中處於激烈的競爭地位,同時還被卷入了權力鬥爭的旋渦之中。
    在他們年幼的時候,兄弟倆的關係還算融洽。他們一起在曹操的營帳和府邸中長大,接受著相似的教育和培養。那時的他們,都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文學天賦,在文學創作方麵相互學習、交流。
    曹植的《登台賦》等作品,以其華麗的文采和深刻的思想而聞名於世;曹丕在文學領域也有許多傑出的成就,他的詩歌和散文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們二人都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為那個時代的文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段時光裏,兄弟倆的情誼深厚無比,他們共同沉浸在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中,彼此之間的關係充滿了純真和溫暖。
    然而,正當曹操的勢力如日中天之時,一個棘手的問題卻悄然浮現——繼承人的選擇。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曹家的未來,更直接影響到曹丕和曹植這對兄弟的關係。
    曹操對繼承人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曹丕年長,且具備一定的政治手腕,在朝廷中頗有威望;而曹植則以其出眾的才華和灑脫的性情深受曹操喜愛。這使得曹操在兩者之間難以抉擇,而這種猶豫不決也讓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為了爭奪世子之位,曹丕和曹植開始各自拉攏勢力,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明爭暗鬥。曹丕深知曹操對穩重、恭順的品質頗為看重,於是他在曹操麵前總是表現得極為謙遜、謹慎,將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深藏不露。
    相比之下,曹植則顯得有些恃才放曠。他憑借著自己的才華橫溢,常常在曹操麵前毫不掩飾地展示自己的文學天賦,但也正因如此,他多次因為不拘小節而讓曹操失望。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私自開啟司馬門一事,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了宮廷禮儀,使得曹操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植在這場儲位之爭中逐漸處於下風。而曹丕則憑借著自己的偽裝和權謀,成功地贏得了曹操的青睞。最終,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這場殘酷的競爭也讓兄弟間的感情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曹操去世後,曹丕順利登上皇位,成為魏國的新主人。然而,隨著權力的增加,曹丕對弟弟曹植的猜忌和防範也越來越強烈。
    曹植,這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曾經備受曹操的寵愛,他的詩歌才華在當時無人能及。然而,正是因為他的才華和人氣,讓曹丕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忌憚。
    曹丕開始采取一係列措施來打壓曹植及其黨羽。他削減了曹植的權力,將他調離京城,讓他遠離政治中心。同時,曹丕還不斷派人監視曹植的一舉一動,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
    曹植的生活因此陷入了困境,他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和榮耀,隻能在曹丕的陰影下苟延殘喘。而曹丕似乎並不滿足於此,他還想徹底除掉這個心頭大患。
    有一次,曹丕召見曹植,命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就要將他處死。麵對如此苛刻的要求,曹植並沒有被嚇倒。他稍加思索,便吟出了那首流傳千古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首詩以生動的比喻,委婉地表達了曹植對曹丕骨肉相殘的悲憤與無奈。曹丕聽後,心中雖然有些觸動,但他並沒有改變對曹植的態度。
    此後,曹丕雖然沒有直接殺害曹植,但他對曹植的監視卻從未放鬆。他頻繁地更改曹植的封地,讓曹植在不安與壓抑中度過了餘生。
    曹丕和曹植之間,曾經有著純真的兄弟情誼。他們一起長大,一起玩耍,曾經是那麽親密無間。然而,在權力的誘惑和政治鬥爭的衝擊下,這份情誼變得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他們既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又是爭奪權力的對手。這種複雜矛盾的關係,使得他們之間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和悲劇色彩,也為曆史留下了一段令人歎息的篇章。
    曹丕去世後,曹叡登上皇位,然而曹植的處境並未因此有所改變。盡管他多次向朝廷上表,渴望能夠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這些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訊。
    時光荏苒,太和六年悄然來臨。這一年,曹植被徙封為陳王。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對他不公,就在同一年,這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因病離世,年僅四十一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無奈,壯誌未酬的遺憾伴隨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
    曹植的離世,讓人們深感惋惜。他的諡號為“思”,後人因此尊稱他為“陳思王”。這個諡號或許也代表了人們對他一生的思考與懷念。
    在文學創作方麵,曹植的成就堪稱卓越。他的詩歌風格獨特,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其前期的作品中,曹植常常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字裏行間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例如,他的《白馬篇》塑造了一位英勇無畏的愛國少年形象,這位少年馳騁疆場,殺敵報國,展現出了曹植對國家的熱愛和對英雄的敬仰。
    然而,隨著人生境遇的變化,曹植的後期作品則主要表達了自己壯誌難伸的悲憤之情。這些作品情感深沉而真摯,如《贈白馬王彪》一詩,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迫害下的痛苦與無奈。
    此外,曹植的辭賦也別具一格,展現出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
    《洛神賦》更是千古名篇,以浪漫的手法,通過人神戀愛的悲劇,抒發了作者的失意之情,辭藻華麗,描寫細膩,富有藝術感染力。而關於其寫作對象,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甄宓說
    甄宓原本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打敗袁紹後,甄宓被曹丕所納。曹植對甄宓心生愛慕。
    相傳曹丕稱帝後,將甄宓用過的金縷玉帶枕賜給了曹植。曹植在回封地途中,宿於洛水畔,恍惚中夢見甄宓前來與之相見,訴說愛情受阻的哀傷,並解下玉佩相贈。
    曹植醒來後,感慨萬分,遂作《洛神賦》,最初名為《感甄賦》。後來魏明帝曹叡將其改為《洛神賦》。
    這種說法富有浪漫色彩,在民間流傳甚廣,為《洛神賦》增添了許多旖旎的情思,人們願意相信曹植是借洛神來抒發對甄宓那難以言說、刻骨銘心又無奈的情感。
    第二種則是自我寄托說
    另一種觀點認為,《洛神賦》是曹植以神話傳說為藍本,將洛神作為理想境界、美好品質與自身政治抱負的寄托。
    曹植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實現自己安邦定國的宏偉誌向。然而,他的兄長曹丕及其子曹叡對他猜忌防範,使其壯誌難酬,屢遭貶謫,內心充滿苦悶與憤懣。
    在賦中,曹植通過描寫洛神的美麗絕倫、儀態萬方,如“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等語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好意境,實則象征著他心中追求的高遠理想和完美境界。
    洛神與曹植之間那種人神殊途、終難結合的無奈結局,映射出他在政治道路上的坎坷與理想破滅的悲哀。
    他以這種浪漫奇幻的文學方式,表達對人生理想的執著以及理想無法實現的痛苦,是其內心複雜情感的深度寫照。
    兩種說法各有其獨特之處和合理性。“甄宓說”為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浪漫的愛情色彩,使得人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那種纏綿悱惻的情感糾葛。
    而“自我寄托說”則是從曹植的人生經曆和創作主旨這一角度出發,深入挖掘了他內心深處的政治訴求以及精神世界,讓我們對這位文學家有了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無論是哪一種解讀,都從不同的視角展現了《洛神賦》這部作品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它不僅僅是一篇辭藻華麗的文學作品,更是一個充滿了情感、思想和藝術價值的寶庫。
    曹植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才華橫溢、情感細膩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洞察,都成為了後世文學家們學習和借鑒的對象。
    《洛神賦》作為他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情節和深邃的思想,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國
    蜀漢
    劉備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酸意,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著遠方,仿佛能透過那無盡的虛空看到曹操的身影。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嫉妒和不甘,緩緩地說道:“那曹阿瞞的運氣可真是好到爆棚啊!他的每一個兒子都如此出類拔萃,令人豔羨不已。”
    劉備的目光緩緩移到身旁,落在了一臉懵懂的阿鬥身上。阿鬥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正好奇地看著他,似乎完全不理解父親為何突然歎氣。
    劉備看著阿鬥,心中的無奈和失望愈發沉重,他幽幽地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難道這真的是蒼天不佑我大漢嗎?也許正如金榜所言,大漢的氣數已然耗盡。”
    他想起曹操的那些兒子們,每一個都有著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尤其是那個舍身救父的曹昂,現在的他還活著,那麽曹魏的未來勢必將會更加輝煌。
    畢竟繼承人鐵板釘釘了。爭都沒得爭,這樣就可以保證了曹魏的國力不會因為內鬥而下滑。這樣的對比,讓劉備感到無比的挫敗和無力。
    劉備不禁感歎,曹操的兒子們隨便單獨拎出來一個,都足以成為優秀的繼承人。而他自己的兒子阿鬥,雖然也有一些優點,但與曹操的兒子們相比,還是相形見絀。
    這讓劉備對大漢的未來充滿了憂慮,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力挽狂瀾,拯救大漢於危難之中。
    東吳
    孫權站在高台上,微風拂動他的衣袂。台下,兒子們正嬉鬧追逐,他目光一一掃過,眼中滿是酸澀與無奈。
    想起曹操,孫權心中五味雜陳。曹阿瞞的兒子們,各個出類拔萃。曹丕有謀略,手段狠辣,穩穩掌控局勢;
    曹植才華橫溢,七步成詩傳為佳話;曹彰武力超群,戰場上威風凜凜。而自己的這些兒子,生性頑劣者有之,才能平庸者有之,實在難挑出一個能擔當大任的繼承人。
    孫權眉頭緊鎖,長歎一聲。東吳曆經無數風雨,好不容易打下這大好基業,本指望後繼有人,能將這份榮耀延續下去,可如今看來,卻是困難重重。
    他深知,一個國家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繼承人的能力與品德。若選不出合適之人,東吳恐怕將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
    孫權轉過身,背對著兒子們,神色凝重。陽光灑在他身上,卻驅散不了他心頭的陰霾。
    他在心中默默思忖,到底該如何抉擇,才能為東吳尋得一位可靠的掌舵人,讓這片土地繼續繁華昌盛下去。
    曹魏
    曹操站在營帳之中,陽光透過縫隙灑在他身上,映照出一臉的興奮之色。隻見他大步走向曹昂,伸出寬厚的手掌,重重地拍著曹昂的肩頭,爽朗的笑聲回蕩在營帳內。
    “子修!”曹操的聲音充滿喜悅,“沒想到子建居然也上榜了!這小子,還真有幾分才情!”曹操眼中滿是欣慰與自豪,仿佛看到了家族未來的輝煌。
    至於那篇流傳千古的《洛神賦》究竟描繪的是何人,曹操其實並未過多地糾結於此。畢竟,所謂的暗戀嫂子之說,在他看來純粹就是無稽之談,荒謬至極。
    在曹操的心中,他更看重的是曹子建在文壇上的卓越表現和嶄露頭角。能夠有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兒子,對於曹家而言,無疑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曹子建的文學天賦和成就,不僅為曹家增添了光彩,也讓曹操倍感欣慰。他深知,一個家族的繁榮不僅僅取決於權力和財富,更需要有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的支撐。
    因此,曹操對於《洛神賦》所寫對象的爭議,並不像外界所傳的那般在意。他更願意將注意力放在曹子建的文學才華上,以及如何進一步培養和發展他的才能。
    此刻,曹操腦海中浮現出曹植年少時揮筆潑墨的模樣,那靈動的才思、斐然的文采,讓他這個父親都不禁暗暗讚歎。
    “日後,定要讓子建多在文事上用心,再磨練磨練,必能成大器!”曹操喃喃自語,目光堅定而深邃。
    曹昂微微頷首,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回應道:“父親所言極是,子建聰慧過人,假以時日,必能為家族增添光彩。”
    曹操點點頭,望向營帳外廣袤的天地,心中豪情萬丈。他們曹家能有如此出色的子嗣,大業何愁不成?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曹家在未來的歲月裏,於文治武功上都綻放出璀璨光芒,屹立於這亂世之巔。
    ————————————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