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清談會二)
字數:8156 加入書籤
今日的金榜比以往都要大上許多,仿佛它也知道今天將有大事發生一般。突然,一陣古樸而悠揚的鍾聲響起,這鍾聲猶如洪鍾大呂,響徹雲霄,吸引了曆朝曆代所有人的目光。
當人們的視線集中到金榜上時,他們驚訝地發現,金榜上竟然出現了三位儒生打扮的老者。這三位老者氣質高雅,仙風道骨,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尤其是儒家之人,看到這三位老者後,更是有些愣神。他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金榜上的三人,仿佛見到了傳說中的仙人一般。
而金榜似乎也很貼心,它不僅將這三位老者的形象展示得清清楚楚,還特意將他們的身份都給標了出來。原來,這三位老者竟然是儒家的先賢!
“噗!”
正在喝茶的李世民看到這一幕,突然一口茶噴了出來。他目瞪口呆地看著金榜上的三人,滿臉都是驚愕和難以置信的表情。
過了好一會兒,李世民才回過神來,喃喃自語道:“蕭娘子這是從時間長河裏麵把儒家先賢都給撈出來了啊!”
他轉念一想,隨即露出了一個了然的笑意:“那些腐儒這下可慘了,估計得被孔夫子狠狠地打一頓了!”
淳熙年間
朱熹站在那,雙手顫抖著撫著自己花白的胡子,眼神中滿是惶恐與無奈。
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即將到來的儒家清談會,每一個細節都像針一般刺痛著他。他心中第一次如此強烈地希望自己別被選上。
要是真在清談會上被孔子打了,那可就徹底完了。想象著孔子那威嚴的麵容,深邃的目光,自己若是在觀點上與之相左,那後果不堪設想。
在儒家的傳承裏,孔子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要是觸怒了他,自己多年來苦心經營的學術聲譽將毀於一旦,畢生心血付諸東流。
隨著選拔的日子臨近,朱熹越發焦慮。他整日在書房中徘徊,看著滿架的書籍,卻無心研讀。夜晚,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夢中全是清談會上被孔子斥責的場景。
終於到了選拔公布的日子,朱熹懷著忐忑的心情看向金榜。當他的目光掃到自己的名字不在金榜名單上時,如釋重負,雙腿一軟差點跌坐在地。
他長舒一口氣,緊繃的神經瞬間放鬆下來,心中默念著:“幸哉,幸哉。”隨後,他邁著輕快的步伐回到家中,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隻是他卻沒看到他的名字悄然浮上了金榜。他挨打是一定的了。
明朝
洪武年間
宋濂呆呆地望著那高高掛起的金榜,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周圍是一片喧鬧的慶賀聲,可他卻仿若置身於另一個世界,思緒飄遠。
他下意識地搖了搖頭,腦海中浮現出孔夫子的形象。心想,孔夫子或許打不到他吧。他清楚自己雖在學術之路上不斷探索,卻從未想過要背離儒家的根本。
儒家學說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發展、演變,並非是他刻意要去改變,隻是時代在變,人們對學問的理解和需求也在變。
他回想起這些年日夜苦讀的時光,寒夜中在昏黃的燈光下翻閱古籍,為了一個學術觀點與同窗爭論得麵紅耳赤。
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想讓儒家學說在當下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好地為社會所用。
“這是一個機會,很好的機會”他喃喃自語說道。
——————————————分割線
儒家清談會
在一座古樸而典雅的庭院中,幾張古樸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庭院的正中央,孔子身著一襲長袍,麵容和藹可親,他端立於首位,宛如一座沉穩的山嶽。
荀子氣宇軒昂,他的目光如炬,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豪邁;孟子則神情沉穩,若有所思,仿佛對世間萬物都有著深刻的洞察。
而在庭院的一角,一些後世的腐儒則顯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們縮在一旁,眼神閃爍,似乎對這場論道心懷敬畏。
論道正式開始,孔子率先開口,他的聲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吾倡導仁禮,以仁存心,以禮行事,如此方能使社會秩序井然。”
孟子緊接著說道:“人性本善,當養吾浩然之氣,施仁政而王天下。”他的話語激昂慷慨,充滿了激情和自信。
荀子輕撫著自己的胡須,緩緩說道:“人性有惡,需以禮義法度加以約束,方可為善。”他的觀點與孟子略有不同,但同樣深邃而獨到。
幾位後世的腐儒聽完孔子的話後,其中一人突然尖著嗓子叫了起來,聲音又高又細,仿佛能刺破人的耳膜:
“吾等以為,謹遵古訓,循規蹈矩便是大道!”
他的語氣堅定,似乎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而且還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口吻,仿佛他說的就是絕對的真理。
孔子聽到這話,微微皺起了眉頭。他本是個極有耐心的人,但麵對這樣頑固不化的態度,也不禁有些無奈。
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說道:“古訓固然應當傳承,但亦需結合當下之實際,靈活運用,方能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試圖用理性的分析來說服這些腐儒。
然而,那位腐儒卻完全不為所動,他依舊固執己見,甚至還搖頭晃腦地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此乃千古不變之理!”
他的態度愈發強硬,似乎根本不願意接受任何與他觀點相悖的意見。
孟子在一旁看著,心中的怒火漸漸升騰起來。再溫和的脾氣在看到這些頑固不化的腐儒時都忍不住生氣。
孟子提高音量說道:“因循守舊,不思革新,何以救民於水火,安天下百姓?”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激情和正義感。
孟子的話如同一把利劍,直刺那些腐儒們的心髒。他們的臉色瞬間漲得通紅,顯然被孟子的話激怒了,但卻仍然強詞奪理,不肯認輸。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荀子站在一旁,眼神平靜地看著那些激烈爭論的人。他一直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
終於,他緩緩開口說道:“若一味地拘泥於陳舊的規矩,而不懂得觀察時代的變化和趨勢,恐怕是難以成就大事的。”
他的聲音不大,卻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每個人的心上。
然而,那些腐儒們卻對荀子的話語置若罔聞,他們依舊在那裏喋喋不休地爭論著,其言辭空洞無物,僅僅是一味地引經據典,卻全然沒有絲毫實際的見解和觀點。
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人對視一眼,彼此的目光交匯之處,都流露出一絲無奈和失望。
他們微微搖頭,似乎已經對這些腐儒們的固執和無知感到無比厭倦,決定不再與他們進行這種毫無意義的爭辯。
就在這一刹那間,三人仿佛心有靈犀一般,不約而同地默默取出了各自手中的重劍。那劍身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寒光,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他們內心深處的憤怒。
他們毫不猶豫地舉起那沉重的劍身,然後猛地一揮,狠狠地抽打在那些腐儒們的背上。
每一次抽打都伴隨著一句嚴厲的斥責:“吾等忍你們很久了!你們竟然肆意改變吾等的主張,還妄圖冠以天下百姓之名,實在是無恥之尤!”
這一聲聲怒喝,如同驚雷一般在空氣中炸響,震得那些腐儒們耳膜生疼。而那重劍抽打在他們背上所發出的清脆聲響,更是讓他們驚恐萬分。
隻聽得“鐺”的一聲巨響,重劍與肉體猛烈地撞擊在一起,發出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在空氣中久久回蕩。
那些被擊中的腐儒們頓時慘叫連連,有的甚至直接被擊飛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腐儒們雖然遭受如此重創,但他們之間的爭論卻並未因此而停止,反而變得更加激烈和混亂。
他們似乎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傷勢,繼續唇槍舌戰,互不相讓。
就在這時,蕭幼林突然出手了。隻見他指尖輕輕一點,一股無形的力量瞬間籠罩了那些還在爭吵不休的腐儒們。
刹那間,這些人就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全都動彈不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三位儒家先賢的怒火朝他們傾瀉而來。
孔子見狀,眉頭微微一皺,手中的重劍也隨之停下。他緩緩地將劍收回鞘中,然後邁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端坐下來,一言不發。孟子和荀子見狀,也紛紛收手,回到座位上坐下。
當清談會的話題轉到女子貞潔牌坊和裹腳之事時,場中的氛圍就像是被一陣寒風吹過一般,瞬間變得冷冰冰的。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原本溫和的麵容,此刻也都變得神色肅穆,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不滿。
孔子眉頭緊鎖,胡須微微顫動,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他環視四周,目光中帶著質問:
“吾倡導禮義仁信,旨在引導世人向善、構建和諧之社會,何曾有過這般戕害女子之舉?此等歪曲吾學說之事,實難容忍!”
孟子霍然站起,他的麵龐因激動而漲得通紅,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推動,聲音高亢地喊道:
“我所強調的乃是人性本善,倡導以仁愛之政治理國家。然而,這貞潔牌坊和裹腳之俗,顯然是對人性的嚴重摧殘,完全違背了我的思想理念,簡直就是對我學說的惡意篡改!”
一旁的荀子同樣難以抑製內心的憤怒,他冷哼一聲,語氣中透露出明顯的不滿:
“我主張性惡論,著重強調後天教育和感化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所謂的規矩,卻成為了束縛女子的沉重枷鎖,這絕非我學說的本意!”
孟子和荀子的話語如同驚雷一般,在眾人耳邊炸響,激起了千層浪。在場的人們都被他們的憤怒所感染,原本輕鬆的氛圍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大家開始陷入沉思。
就在這時,清談會中的一個儒家學者察覺到氣氛的異常,急忙站出來打圓場,試圖緩和這緊張的局麵。
他滿臉笑意,言辭懇切地說道:“三位夫子莫要動怒,這或許隻是後人對諸位學說的一種誤解。我們今日相聚於此,正是為了探討這些問題,尋求更準確的理解和闡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臉色卻依舊陰沉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天空,他們緊蹙著眉頭,心中充滿了憂慮和不安。
他們深知自己所倡導的學說竟然被後人曲解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恐怕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
“吾等從未提過貞節牌坊和裹腳之事!”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異口同聲地喊道,他們的聲音如同洪鍾大呂一般,在空中回蕩,重重地敲在了每一個被貞節牌坊困住了一生的女子心上。
這聲音仿佛是一道劃破黑暗的閃電,照亮了那些被封建禮教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女子們的心靈。
她們原本以為自己的苦難是命中注定,是無法逃脫的宿命,但此刻,孔子、孟子、荀子的話語卻讓她們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這些女子們或許從未想過,那些束縛著她們的貞節牌坊和裹腳陋習,竟然並非出自聖人之口。
此時的她們對於那些拿著聖人之語作威作福的腐儒痛恨至極。
——————————————分割線
某一個朝代
一個老婦人枯瘦的手緊緊攥著衣角,渾濁的淚在布滿皺紋的臉上肆意流淌。她這一生,從青春年少到白發蒼蒼,都被那座貞節牌坊禁錮著。
為了那所謂的“貞節”,她獨守空房,忍受著無盡的孤寂與旁人異樣的眼光,哪怕心中有過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也隻能生生憋回去。
此刻,得知儒家先賢並無貞節牌坊這回事,她仿佛被人猛地從一場噩夢中喚醒。那座矗立在她心中多年的牌坊,轟然崩塌。
她緩緩起身,一步一顫地朝著那座象征著枷鎖的貞節牌坊走去。到了近前,她伸出顫抖的手,撫摸著那冰冷的石頭,過往的種種委屈與痛苦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原來都是假的,都是假的……”她喃喃自語,聲音帶著無盡的悲戚。
突然,她用盡全身力氣,朝著牌坊撞去。周圍人驚呼著想要阻攔,卻已來不及。她額頭鮮血直流,可臉上卻帶著解脫的笑。
“我終於不用再被它困著了。”
她輕聲說著,眼神裏滿是釋然。人群中有人開始落淚,有人開始反思這吃人的封建禮教。
而那位老婦人,在眾人的目光凝視下,她那飽經滄桑的臉上流露出對新生活的一絲憧憬。
她緩緩地閉上了雙眼,仿佛終於掙脫了那禁錮她一生的沉重枷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她未能聽到皇帝聖旨的聲音,便悄然離世了。
那道聖旨如同一道驚雷,劃破了寂靜的天空:
“即日起,所有人不得強逼女子守節,若有違令者,斬。族中有人為官者,終生止步七品,不得晉升。”
皇帝的這道聖旨冷酷而決絕,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畢竟,如果女子都守節了,他的人口又從何而來呢?難道要靠天上掉下來嗎?皇帝深知,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人口的增長。
而這些貞節牌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所謂的道德規範,但卻嚴重阻礙了人口的繁衍。
當這道聖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原本喧鬧的人群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人再敢對女子守節的問題提出異議,因為他們都清楚,違抗聖旨的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
至此,貞節牌坊這個長期以來束縛女子的禁錮枷鎖,終於在曆史的長河中緩緩地消失了。
——————————————分割線
清談會過後,所有的人儒家之人都陸陸續續的離開了這裏。孟子荀子向著孔子行禮,帶著自己的弟子就離開了。
目送二人離開的孔子看著如同鵪鶉一般看著自己的孔家後人,臉上露出了“和善”的微笑。拿起了身邊的金竹條,開始教育著自己的不孝後人。
這一日的天氣很好,當然這一日的孔家後人哭的很慘。他們離開這裏全都是一瘸一拐的。
孔子滿意的收回手裏的金竹條,對著身邊的蕭幼林行了一禮,說道:“多謝蕭娘子了”
蕭幼林連忙跳開,連忙說道:“夫子不必如此”她雖然是華夏國靈。但對於這些往聖先賢還是抱有敬畏之心的。她可不敢受孔子的禮。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