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老趙的苦楚
字數:4281 加入書籤
求書評………)
任老師信息回的快且直接:“忙完了?有空嗎?”
老趙回複:“這幾天太累了。她的情況更糟,幾乎天天躺著,長籲短歎的,要不就是發愣,吃也不好好吃。”
任老師先是回了一串省略號,又寫了一段字:“那天還想著去醫院看看老太太的,讓小馬說了一頓,說我傻,隻好作罷。讀者也說傻,刪了好多字。)誰知道這麽快人就不在了。你也照顧好自己,生老病死,那個人都是免不了的。大姐許是悲傷過度了,慢慢就好了,總有過去的一天,有啥事你多擔待些。好嗎?”
老趙回道:“會的。你也早點休息。”
本來是想找人說說話的,可說起來了,卻又興趣索然。老趙心裏明白,苦楚這個東西,隻有親身經曆者才知道個中滋味,哪怕是最親的人也體會不到,更別說分擔。
人老了就會離開,這是誰也沒有辦法改變的自然規律。可真的離開了,最傷感的自然是最至親至愛的那些人。老趙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經曆這些,應該是早就看淡了。但也正是經曆了,看淡了,明白了,才更加傷感,更加孤獨。
老趙的父親去世時,他隻有十五歲,但少年喪夫的悲哀卻是在以後的幾十年間逐步顯現出來的。比如包產到戶後別人家的地上,都是父親領著一家人熱火朝天的勞作,而自己隻是形單影隻的一個人,一些實在一個人完成不了的活生,搭把手的也是母親求告左鄰右舍來幫忙,而一牆之隔的兄長看都不看一眼。甚至,還常常背後還使壞。兄弟鬩於牆,卻不外禦其侮,還有什麽比這悲哀的事呢。比如,別人結婚時,喜氣洋洋的拜叩父母高堂,而自己卻沒了這份資格,特別是逢年過節家人團聚的時候,倍覺冷清。自己結婚時,母親拿出了存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五百元錢,把家裏的地皮都翻了個個,而姐姐們隻是和來客一樣,隨了和別人一樣的份子,至於說後來的買房,連問都都不曾問過,要知道,從老趙成家那天起,母親就和老趙生活在一起。如果說,老趙和老周結婚時,老趙有過什麽要求,那就是必須要和母親生活在一起。而老周的回答,也是老趙下決心結婚的主要原因,老周說:“誰家裏沒有老人?”……這樣的事真的太多。多少個盼望有父親的日子,卻隻能黯然神傷,獨自歎息。
再後來是老周的父親不在,那時候,兩人結婚剛二年,女兒才半歲,嶽父那比別人過於冷清的喪禮,讓老趙更深刻地體會了人情薄涼。當時的嶽父還沒有退休,還是單位上有實權的科長,以前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裏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喪禮上倒是人也不少,但大多是同事,都是匆匆來去,真正守在旁邊的隻有他和老周,還有老周那個一言不發、近乎木呆的哥。再後來是自己的母親,那個時候的老趙算是很風光了,但遺憾的是,自己唯一的兄長,不但在母親病危的叫不回來,喪事上自己不來,還阻止他的後人們給自己的親娘發喪。
母親的喪事是老趙一手獨辦的。老趙拒絕了姐姐們的讚助,說是讚助,也就是嘴上說一說而已,並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老趙還將母親遺留的二千元現金,一分不少不分薄厚地分給了五個姐姐。而且,當二姐提出他的大兒子的朋友搭了禮,以後這份禮需要她的大兒子還時,老趙毫不猶豫地將禮金全數退還。
至今為止,那些星星點點的小事,都如同一根根永遠也拔不掉的刺,紮在老趙的心上。
從老趙懂事以來的這些年,不知為什麽,許是過早體會了弱小的無助,所以他對親情看的格外厚重,毫不誇張的說,他花費在親情上的心血要比他這個小家多的太多。跑過的腿,送過的錢,辦過的事,數不勝數。那年,大姐的二兒子出了車禍,麵臨著巨額賠償。老趙不但跑前跑後幫忙處理,還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剛發的獎金、工資,還從同事那借了一部分,湊了五千元給了大姐。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老趙一個月才開一百二十元的工資,而且結婚時欠的賬還有上萬。之所以毫不猶豫地幫,是因為大姐家在農村,比自己更困難,自己欠點賬可以慢慢還,而巨額賠償對於他們,則可能完全壓垮一個家。可幾十年後,那個老二卻是對老趙意見最大的一個。
雖然說,趙梅提出了請老趙子侄外甥的意見,老趙沒有采納。但從內心來說,老趙還是希望他們來的,不隻是想給老太太辦一個風風光光的喪禮,不隻是在旁人麵前展現自己家人眾親多的熱鬧,更多的是渴望親情在無助時的幫襯和陪伴。
春節在微信群裏,把那些家人踢了,無非是一種最後無言的警示。其實,這個念頭來的很早。有一年春節,老趙在單位值班,大年三十,照例逐個問候,不管大小。可老趙無意間發現,沒有回信息的外甥們的朋友圈裏大都曬著自己一家人節日聚餐的照片,幸福感滿滿,可過了十五了,寧是舍不得給自己這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工作上都給過幫助,身在異鄉他地的舅舅發一個字。還有,老趙腦梗那一回,暈倒在單位,被同事送進了醫院,可躺了十幾天,隻有老周陪伴在身邊,其它的人,別說探視,連個電話都沒有。這個時候,連農村的老太太都用手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傷感嗎?
是自己做的不好?
老太太的喪事,再次向老趙印證了這種冷漠。來倒是來了,可除了趙梅以外,哪一個又不是標標準準的客人呢,程序化的叩拜後,連多餘留一秒鍾的想法都沒有,然後就是狗攆羊一樣匆匆離去,外人尚且知道說一聲節哀順變,需要幫忙吱聲,多待一會。而自己家的孩子們不是家裏有事就是上班忙,好像不得不來的樣子。
是的,親戚親戚,內親外戚,外甥們都屬於戚類,可自己也沒有把他們當過戚呀。哪一個結婚自己沒有親臨,和老周忙前忙後的跑?即使遠在外地,都要想辦法跑回來,缺錢幫錢,缺人找人,可輪到自己家裏有事,怎麽就看不懂了。連幫忙的老於都說:“你們家的人都幹什麽大事,都這麽忙嗎?”
看淡了,隻是說不想了,隻是讓南牆把頭撞腫了,隻是沒有遇到事而已,老趙也是,遇到事了,自然由不得人不多想。
可想了又能如何?找人吵架還是罵仗,隻能是想了明白了,在心裏藏起來,然後越來越遠而已。
至於說那個幾十年沒有來往的哥,不提也罷。若不是當年拿著棍棒逼自己分家,何來以後的恩恩怨怨。
老趙矯情了。
事實上,最扯不斷的血緣親情,最是需要小心翼翼的嗬護,雖說君子於細事未必可觀,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但親情卻多以細節捉量。理所當然的背後,是彼此的相互看重。可太多的時候,太多的人習慣於理所當然的接受,而排斥必不可少的付出。
人心如此。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古人誠不欺我,背後何不又是一個赤裸裸的“利”字在作怪,社會有階層,親戚又何嚐不是呢?小的窮的弱的需要大的富的強的幫襯,當小的變大,窮的變富,弱的變強,輪流的結果,首先是忘卻那些曾經幫過自己的人,甚至是傷害。無疑,這種傷害是最痛的,如同脖子上捆個細線,不要命卻透不過氣來。
幾千年,風水不就是這麽輪流轉的嗎?所以,得過且過的好。
可老趙明白這些,心裏的苦楚就越甚,可這樣的事隻有埋在心裏,所謂的可語與人無二三。
老趙就在這樣的心境裏深陷著。
這是社會規則和人性使然。
父母隻是教會了他如何做人,善待他人。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善良,要愛這愛那。書本上就是沒有教過我們這個社會的運行準則,更沒有教過我們如何謀生,如何應對複雜的人性。
而老趙隻能在年複一年生涯裏,從自己的耳聞目睹、親身經曆中見識人性,一步一步,一年一年感受著人性。
直到快三十歲,才真正的理解了這個社會運行最底層的邏輯,隻要兩個字——利益!卻是不相信、不承認,非要與命抗爭。辦養殖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若不是為了讓鄉下的親人們日子好些,何苦費心巴力地幹這個事。
富不還鄉的道理,老趙不是不懂。而是從來就沒有認為自己富過,一個小心翼翼靠工資養家糊口的人,能富到哪裏?隻是當時豬油蒙了心,以為自己有了幫別人的能力,可忘記了,幾十年的奔波後,自己早已脫離了原來那個階層。不能不承認,即使在社會的底層,還是可細分階層的。所以,太多的人在老年之後,才會有圈子越來越小的感慨……
送走老太太的第一個禮拜,老趙幾乎都是在這種胡思亂想中過的。
滿一百章慶賀,一大章,把後麵的一些情節先劇透了。)
喜歡老趙的退休生活請大家收藏:()老趙的退休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