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樓琴師的斷弦譜——傳統雅樂的朋克演繹
字數:2284 加入書籤
破陣樂
七弦裂帛驚鬼神,鐵甲銅琶亂玉塵。
素手撕破霓裳譜,罡風掃盡廟堂音。
賣花聲,馬蹄痕,皆作宮商羽徵魂。
莫道雅樂須焚香,市井喧嚷最銷魂。
臨安城西的醉月樓內,十六歲的琴姬柳無弦跪坐在錦墊上,麵前的焦尾琴已斷了兩根弦。老鴇的翡翠護甲劃過琴身:\"這琴是前朝楊貴妃賞下的寶物,今日若再彈不出《清平調》,便把你賣到船寮去!\"柳無弦垂首撥弄斷弦,忽聽窗外傳來賣花女的吆喝,馬蹄踏過青石板的脆響,茶博士\"咚咚\"的斟水聲混成一片。她眸中精光乍現,十指猛地抓向琴弦。
\"錚——\"五根弦齊斷,餘音似裂帛。滿堂恩客驚愕間,柳無弦已抱起鐵琵琶,指甲套上的銅片刮過琴板,竟將賣花聲、馬蹄響、斟水音盡數揉成曲調。樂師們掩耳欲逃,她卻一腳踢翻香爐,灰燼飛揚中嘶聲唱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幾錢?不如西街張婆子,一碗餺飥暖寒天!\"
三日後,\"斷弦琵琶\"的名號傳遍臨安。文人墨客罵她\"敗壞雅樂\",販夫走卒卻擠破醉月樓門檻。柳無弦更將鐵琵琶烙上焰紋,琴軸換成車輪銅釘,弦間纏滿褪色的祈福綢——那些被廟堂雅樂摒棄的市井聲響,此刻皆成她弦上的刀槍劍戟。
城隍廟前的說書瞎子老周亦是個中怪才。他擅將《論語》翻作蓮花落,手持兩片牛骨板,把\"子曰詩雲\"唱成潑皮腔。某日惹惱了書院夫子,他反把驚堂木換成驚虎膽:\"諸位聽好了!今兒這段‘宰予晝寢’,實乃孔聖人教咱偷懶的妙法!\"說罷鼾聲大作,待夫子們氣得摔杯,他忽跳腳開唱:\"宰予偷得半日閑,勝過讀破萬卷書!\"竟引得滿堂喝彩,銅錢如雨落。
\"這叫‘聖賢接地氣’。\"老周摸著糊滿銅錢的褡褳,\"陽春白雪裹著爛泥巴,才是活人聽的道理。\"他敲了敲豁口的茶碗,哼起新編的\"朽木不可雕\"調。
一曰\"借屍還魂\"。正如《鬼穀子》所言\"因其勢而利導之\",柳無弦表麵遵從琴藝古法,卻將雅樂軀殼填入市井魂魄。斷弦的焦尾琴恰似《莊子》\"散木\"之喻——無用之材反成至樂之器。
二曰\"以俗破雅\"。老周的蓮花落《論語》暗合《墨子》\"非樂\"之思,當廟堂雅樂淪為枷鎖,販夫走卒的嬉笑怒罵便是最鋒利的破城槌。
三曰\"逆練乾坤\"。柳無弦的鐵琵琶纏滿祈福綢,恰似《周易》\"否極泰來\"的具象——她把被雅樂遺棄的\"俗物\"煉成新圖騰,在殘破中鑄就驚世駭俗的美。
更絕的是書院雜役阿銘。他偷撕典籍糊風箏,卻在殘頁上批注俚語。某日風箏斷線落入知府庭院,大人拾起《孟子》殘頁,見\"天將降大任\"旁歪扭寫著:\"扛大包的周二狗,每日挑磚三千斤\"。知府竟命人尋來周二狗,賞了三錢銀子:\"此乃活生生的‘斯人也’!\"
\"墨香混著汗臭才是真文章。\"阿銘嚼著甘草片,\"那些搖頭晃腦的書生,哪聞過硯台外的煙火氣?\"他蘸著麵湯在牆上續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改成\"尿漬上牆黃\",惹得廚娘舉著擀麵杖追打三條街。
遇此等離經叛道之輩,剿不如化。昔年秦淮河畔的老琴師韓湘子,見學徒將古琴改作月琴彈俗曲,非但不斥,反在琴腹添鑿七孔。待學徒彈奏,風聲穿孔成韻,竟暗合《廣陵散》遺音。老琴師醉臥畫舫笑道:\"鈞天廣樂未必在天上,破鑼嗓裏也能淘出金。\"
《淮南子》有雲:\"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醉月樓的焦尾琴如今懸於梁上,柳無弦的鐵琵琶卻供在香案。某夜風急,斷弦拂過鐵琵琶,竟奏出《幽蘭》古調。老鴇驚見琴身焰紋在月光下化作蘭草,方知柳無弦早將雅樂魂靈繡在鐵甲之下。
水龍吟
斷弦撕破九霄雲,鐵甲琵琶攝魂吟。
賣花聲咽馬蹄碎,皆作弦上風雷音。
蓮花落,聖人訓,爛泥扶上琉璃樽。
莫道陽春白雪貴,下裏巴人最穿心。
柳無弦的鐵琵琶近日多了根獸筋弦——取自城門口餓斃的老馬。她彈奏時,弦間嗚咽似馬嘶,混著西街屠戶的剁骨聲,竟譜成《市井廣陵散》。某日書院山長微服來聽,曲終慨然長歎:\"老夫注解《樂經》三十年,不及這半曲馬嘶。\"擲下的玉佩卻被柳無弦隨手係上風箏線,飄飄搖搖落入阿銘的漿糊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