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日本商業考察,大板及京都之行

字數:6687   加入書籤

A+A-


    一. 難波Park,比酒還熱情的大板人:
    日本大阪的難波公園從開業以來,被很多人奉為綠色商業綜合體和花園商業綜合體的典範。
    遠看該建築是一個斜坡公園,從街道平麵上升至八層樓的高度,層層推進,綠樹茵茵,仿佛是遊離於城市之上的自然綠洲。
    實際上,它是一個購物中心與辦公樓的綜合體,難波公園占地9.2英畝,其中心區域是三層的“豪華購物廣場”,從餐飲、服飾、珠寶,到美容、動植物花卉、居家用品、日本傳統和服裝等,包括了上百家專業的時尚商店和餐廳。
    在內景入口處,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被岩石覆蓋的空間,仿佛一個狹小的峽穀,誘惑著人們向裏麵探尋。
    在經由不同樓層的一些特定區域,從“峽穀”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的露台,這裏的“空中花園”種植了不少漂亮的花草植物,植物每天成長,每天都在改變建築的樣子。
    設計師頗有新意地 提出了人造峽穀的設計想法。“映穀”的設計帶 來了眾多的體驗要素;溪水、山石、植物、岩洞、 山間的陽光….這種體驗手法的再造,為項目展現了全新的思路和空間
    園林景觀、峽穀、流水、綠植、屋頂公園等,將自然融入城市。給人們提供豐富而有趣的體驗。 人流穿越人造峽穀的營造,很自然地將人們吸引入這 個場所,使得人們可以在室外穿越建築,避免了 將顧客引入封閉式的購物區,而是將商業區、餐飲區與自然和開放的空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逛難波park時的最大感受和體驗就是一點不覺得累,因為它將商業與自然完美結合於一體,層層退台,斜坡而上,移步換景,內外互相穿越……
    現代市民生活於四重空間,自然(田園)城市藝術作品互聯網(虛擬)。而自然是萬物之母和第一源頭,人們在追逐物質,城市,科技和藝術的同時也是一種異化的過程,享受的同時時刻渴望回歸自然以對衝,緩解和平衡。難波park就提供和實驗了一個共融和絕佳的場所和體驗……
    考察完難波park,吃過晚餐,回希爾頓酒店休息後,臨近午夜時分。上次在箱根之夜沒有盡興的同慶樓沈總和我又開始愚愚欲動啦。在臨街酒店的玻璃窗看到馬路對麵有一家酒吧還亮著燈光,於是我倆興致盎然地來到酒吧,掃興的是正要歇業。但一個頭上係著白毛巾,麵色紅潤的關西漢子(大板俗稱日本的關西,大阪人豪放、急躁、精明又幽默,是“漫才”和滑稽戲的發祥地)正在收拾和擺放桌椅,聽我們要喝酒,二話不說放下手頭的活,親自帶我倆走了20多分鍾找到一個正在營業的酒吧,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這裏的好喝”。我倆被感動的一時不知如何言表,緊緊握住他的手搖晃以表感謝!都說大板人的性格最像中國東北人,果然明不虛傳!
    但更誇張的還在後頭,進店後由於我倆不通日語,跟服務員嘰哩咕嚕和用手比劃的半天也沒說不明白,急的一腦門子汗!這時旁邊一個年輕的日本小夥拔通他一位中國留學生同學的電話遞給我,讓那位中國留學生在電話裏幫我們點了單!弄得我倆盛情難卻,激動得稀裏嘩啦,覺得不一醉方休都對不起大板人的好客!
    二.京都的藝伎、寺廟與德川家康將軍府:
    1. 祇園
    京都最大的藝妓區,是現代日本最著名的藝妓“花街”。據說最初江戶幕府允許茶屋在這裏營業是在1665年,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在最繁華的十九世紀初,祇園的藝妓多達三千多人。祇園的藝妓館、茶屋現今還保留了許多當時的建築,在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曆史景觀保護地區。祇園的代表性建築是祇園歌舞練場,這是藝妓館共同出資建造的歌舞劇場,每年的四月藝妓在這裏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現藝妓的風采和日本古典歌舞藝術。
    日本藝伎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遊走在京町界外,俗稱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演奏傳統鼓樂、說唱逗樂為生。大約1750年左右,出現了第一個女藝妓。18世紀中葉,藝妓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
    到京都必看藝伎,不看藝伎不足以了解日本的曆史,正如不知道日本的浪人文化一樣。在街上偶遇身著和服,盤頭和滿臉煞白的藝伎幽靈般行走,仿佛穿越到閉關鎖國的江戶時代,曆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再現,傳統文化猶如道具,在現代文明的舞台上淪為遙遠的襯托和背景……
    2. 淺草寺
    到京都一定要去寺廟拜拜,淺草寺及清水寺與金閣寺(鹿苑寺),嵐山等是京都最為著名的名勝古跡,來自世界各國的遊人四季絡繹不絕。日本的佛教雖從中國的唐朝輸入,但己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和風格。寺廟的建築和色彩更加嵯峨錯落,鮮豔奪目,金碧輝煌。不似中國的寺廟一律絳紫色,陰暗、低沉並略顯簡陋和空曠。
    特別是常見梅花鹿悠閑地與香客共處,被視做幸運的象征,甚至被當地人奉為神的使者,頗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韻致……
    我當時在淺草寺抽的簽和請的福袋至今仍保留於床頭櫃內。
    3. 德川家康將軍府
    1603年家康獲賜征夷大將軍稱號,開創幕府,一統天下,從此日本進入了兩百六十多年和平的江戶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明清時期),建立起幕藩體製的封建統治製度。
    江戶時代是日本曆史上武家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江戶初期,德川家康建立起嚴密控製下的政治體製,經過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兩代將軍,幕府統治趨於穩定。18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基礎。江戶時的日本對外實行鎖國政策,嚴禁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隻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隻準在長崎一地進行。
    江戶時代將軍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著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和重要城市,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藩主必須聽命於將軍。在德川時代,全體居民都被嚴格地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複古政變,宣布廢除幕府製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經18681869年的戊辰戰爭,徹底打倒幕府勢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結束。
    因為是13卷日本曆史傳記小說《德川家康》的忠實讀者,所以到京都後我脫團獨自去了保存完好的“德川家康將軍府”舊址,緩步走在黛黑色木結構主體,燙金雕飾及白色隔牆/窗的三色建築體內,書中的很多場景和細節一幕幕重現,曆史的足音在腳下咚咚回響。日本有福經曆了幕府時代?更幸運的是終結了幕府時代,開放海禁,與西方列強通商,自此,明治維新的大幕全麵被拉開,日本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工業均開始全麵西化,到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時,日本正式從一個二元政治的封建國家成為了君主立憲製的近代化國家。雖屬被動,但從此踏上坦途,與世界大勢和現代文明接軌並融入進步的藍色海洋大潮……
    三.日本商業和商品的十個亮點:
    1. 臨行前應女兒所求要為她買日本動漫的碟片,發現日本是一個沒有盜版碟的國家。令我這個來自於盜版猖獗並所謂深受其恵的中國用戶大跌眼鏡!
    2. 彼時在國內正方興未艾的“沃爾瑪”和“家樂福”等大超市在日本基本退出。但每個社區100米遠都布有小型生活超市,既賣生活用品包括情趣用品和三級刊物,還可以代交水電費代購機票等,並配有各種現熱現吃的小食品。僅在東京,每10000人,就有49家便利店配置。
    3. 到東京考察,發現衛生幹淨得幾乎一塵不染,超乎常人的想象!標誌之一就是三天過後皮鞋仍然鋥亮如初,衣領和袖口也沒有任何汙漬;標誌之二就是滿大街包括酒店公共區都沒有垃圾桶,一問才知道日本人上街如產生垃圾都要自行分類裝好帶回家,然後定點定時集中回收。所以街道,公共場所及社區內整潔劃一,更沒有難聞的氣味充斥和飄散……
    4.黑科技生活產品令人倍感方便和人性化。當年買的專為老人使用的配有放大鏡的指甲刀,送給嶽母和幹娘,如今過去十幾年了她們還在使用。還有化凍肉的鋼化菜板,切蘋果和蔬菜不變色的塑料刀具,至今太太也未丟棄。
    5. 日本人喜歡吃拉麵,杉導帶我們去東京一家老字號麵館“麵屋一燈”。進去後沒有明堂,都是從一條小過道走到一個??隔斷的條台坐前,不僅兩邊的顧客互相看不到,就連出餐口也是半封閉的。有醬油口味、雞白口味和豚骨口味三種口味供選擇。據介紹是為了當年日本女性出來就餐不被陌生人或熟人看見,保護隱私而專門設置的。
    6. 在逛熙熙攘的的心齋橋(しんさいばし)時,百年老鋪和麵向平民的各種小店鋪密密麻麻,石板鋪就的人行道、英國風格的路燈和成排磚造建築物的周防町筋,格調高雅,這一帶被人稱為歐洲村。當走到一條明麗的工藝品和禮品小街時,天上突然下起了一陣小雨,街道上空從兩邊緩緩閉合一座遮蓋,頓時如置身於室內,聽雨聲滴落於玻璃頂上,別有一番洞天……
    四.東京奧萊、橫濱奧萊與大板奧萊
    本次10天的日本商業考察,中日雙方主辦機構安排了了三次奧萊考察與購物,特別是返程從大板回國,更是以大板機場附近的奧萊做為收尾,以滿足學員老總們旺盛的名牌購物需求。
    奧萊發源於英國的工廠店,最初是生產和加工奢侈品品牌的工廠每年把過季和斷碼的商品在工廠裏設展廳打折甩賣,所以也稱品牌折扣店。後來各廠家集中起來統一開一家低密度的街區商業,選址主要在郊區,高速公路口和機場附近,以滿足國內外遊客及市民周末休閑的購物偏好。
    其中做的最好最大的是英國、意大利和美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人的財富增長和海外旅遊及資訊的放開,民眾追求名牌和時尚的需求一浪高過一浪。伴隨著海外奢侈品及名牌正品店在本土一、二級城市高端百貨和購物中心的洶湧開店,奧萊運營商也紛紛進入中國,首家北京燕莎奧萊在東四環開業後,另一家高檔百貨賽特也開辦了賽特奧萊,之後首創奧萊,華聯奧萊及京津之間的佛羅倫薩奧萊等相繼開業;而上海以首家青浦奧萊開業後,逐漸擴展到各個主要區域。之後奧萊迅速下沉至成都、重慶、杭州、合吧等二線城市,外資、合資乃至本土的品牌運營商爭奇鬥豔一一中國迅速成長為世界奢侈品和時尚消費和增速最快的大國!
    其實在奢侈品、名牌和時尚之間一直有一個誤區,不是奢侈品和名牌就一定是時尚,尤其奧萊就更不是。真正的時尚是領先和潮流,而且時尚的追求者必須有雄厚的物質基礎,穿奢侈品也必須是應季應時的新款,限量版甚至訂製品。在貧富日益分化和嚴重的國家特別是中國,隻有真正的富人才是時尚的消費主力,中產階級隻是間歇性和積累式消費。而普通的大眾更多是購買奧萊商品滿足名牌的虛榮和等級化的落差。所以導致在中國後來二手貨和假貨盛行,更可笑的是假貨奢侈品也分A級和B級等,甚至出租奢侈品的特殊行業……
    而在美國特別是歐洲等民主國家和高福利國家,平等和平民化成為社會主流形態,人們己不用購買或不屑用奢侈品來彰顯地位和差異,所以後來洐展的快時尚品牌如ZARA 2021年3月,H&M、 GAP等主要盛產於這些國家。包括日本經曆過二戰後經濟高速發展和崛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完成了追求奢侈品和名牌的高消費階段。所以我們此次到日本商業考察就發現除了品牌商場和品牌店外,大多數日本商場的品牌都是我們不熟知的自有品牌,甚至出現了去品牌和反品牌的現象。隨之也誕生了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等風靡世界的快時尚和輕奢品牌……
    而且時尚也不是奢侈品和一、二線品牌的專有概念和名詞。隨著經濟,文化和社會的亞鈴式和扁平化的發展,開始出現快時尚品牌的泛化,設計師品牌的小眾化和輕奢品牌的後起之秀的新階段新趁勢。
    特別是新冠疫期之後至今,世界尤其是中國的奢侈品銷售出現大幅下降:
    日前,各大奢侈品牌紛紛公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季度財報或者財年年報,共同特點就是在中國的收入暴跌一一
    英國奢侈品集團Burberry2024財年第四季度中國內地市場的銷售額大跌19%,而且集團預計今年上半財年批發收入將下跌約25%。
    意大利老牌奢侈品集團Tod"s2024年第一季度大中華區銷售額大跌24%至6730萬歐元。
    Gucci 2024年第一季度亞太區的主品牌在最新財季銷售同比下滑達28%。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預計,2024年上半年,開雲集團經常性營業收入將下降40%至45%。
    根據太古地產第一季度的數據,奢侈品雲集的高端商場北京三裏屯太古裏、北京頤堤港、廣州太古匯、上海興業太古匯和成都太古裏的零售額分別下降了5.4%、2.4%、9.2%、19.4%和14.7%。這也從渠道端印證了奢侈品在中國賣不動了!
    奢侈品開始在中國遇冷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轉變,追求極致性價比。
    第二,有些隻是追求一個牌子買lo的中產會選擇去奧特萊斯購買更便宜的過時款。
    第三,擁有其他選擇。除了奢侈品牌,高端小眾品牌、設計師品牌、高端定製品牌跟中國傳統品牌也開始受到奢侈品消費者的青睞。
    第四,後疫情時代出境遊重啟,消費者可以在海外買到價格更優惠的同款。特別今年以來日元大跌,很多中國人去日本旅遊兼購買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