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日本商業考察,故友重逢
字數:6949 加入書籤
一. 日本最大中文報紙《華文周報》社長顧笑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現了一次中國知識分子和文化人東渡日本學習的高潮。與上個世紀初的留學日本熱有一比。那次留日精英中產生了梁啟超這樣的憂國憂民的政治家,也產生魯迅這樣不畏強暴的文化“戰士”及鬱達夫,李叔同(弘一法師)等開一代先河文學藝術家。但這批留日學子歸國主要是從商及學術研究。
其中我熟識的八十年代校園詩人中就有四位:蘇曆明,顧笑言,李占剛和劉曉峰。蘇曆明,李占剛和劉曉峰畢業先後回國,蘇曆明投身投資銀行界,一直做得風生水起;李占剛從上海到北京人民大學讀博士後創業三年受阻,新冠後返滬做了寓公兼驢友;劉曉峰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當起了教授。那時我們四個經常約在北大和清華之間的萬聖書園或上島咖啡下小時候最喜歡的軍棋取樂和消磨時間,當時我曾開玩笑他們三人是“漢奸幫”。不久又聯合同在春城大上學的校園詩人包臨軒和任白兄一起創辦了網絡詩刊《光年》,也算重操舊業。而顧笑言則留在東京創辦了全日本最大的中文報紙《華人周報》,同時利用辦報積累的資本和人脈開始做中日俄貿易主要是走私車生意,我還在國內幫他兜售過奔馳車。
本章主要講述笑言兄在日本及之後歸國期間我與他的友情和交往一一
我與顧笑言在八十年代初大學其期間就有過一麵之交。他那時是蘇曆明主編的吉林大學《北極星》詩刊的主力詩人,1985年中文係畢業後分配到北京新華社總社做記者。1990年赴日本留學。
我與他第二次見麵是1992年的藍城,當時我已投身商界正二次創業。他陪同第一任太太,大學時代的戀人一起探望嶽父嶽母。他一米八四的大個,一件米色風衣,身材頎長,一副金絲邊眼鏡後麵的小眼睛總是笑咪咪的,不時射出銳利的光芒。她的太太穿著一件長款黑色皮夾克,風姿綽約,膚色白皙。倆人走在一起,才子佳人是也。我和那時還在熱戀中的太太請他們夫婦倆在“天天漁港”吃了一頓海鮮,交流了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其間他在籌備辦中文報紙事宜。
此次赴日本商業考察期間,我最想見的也是唯一有交情的朋友就是他了。行前我還專門上網搜閱了他的近況,尤其一個關於他的專訪表明他的新聞事件已經走上正軌並大見成效了。特附錄如下:
《華文報紙在日本漸受重視,可當實用中文教材》2005年11月18日
“華聲報東京消息:日本中文報紙《華人周報》的發行人顧笑言日前在日本駐華使館舉行的一個小範圍交流會上介紹了日本華文報紙的發展現狀。
據世界新聞報援引顧笑言介紹,日本外務省的官員非常重視和華文媒體的交流。國際報道官千葉明先生經常會到報社和大家溝通,請大家吃頓飯,聊聊天,互相溝通一些中日方麵的信息。
在一些涉及到中日關係的重大問題上,在日華文報紙也成為日本同行關注的對象。在今年春天中國一些地方出現反日遊行時,日本的NHK電視台就到《華人周報》采訪顧先生。而在有華人犯罪時,日本的警察也會找上門來,希望《華人周報》提供協助,發表嫌犯情況。
日本華文媒體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力,關鍵在於華文報刊近年來的發展。在日華人在短短的20來年裏,先後在東瀛島國創辦了近200家大小報刊。在所有日本非日文媒體中,華文媒體所占的數量是第一位的。目前仍在出版發行的中文報紙約有30家,包括周報,月報,半月報,旬報等。
華文報紙興旺的背後是在日中國人數量的增長。上世紀80年代是15萬人;90年代初,接近30萬人;2005年是60萬人。他們生活趨於穩定,當然也需要華文報刊。
更有趣的是,現在不少學習中文的日本人都把華文報刊當作實用的中文教材,他們也成為華文報紙的固定訂戶。
日本的華文報紙發行量也迅速增加,現在日本最大的三家中文報紙是《中文導報》、《東方時報》和《華人周報》。《華人周報》發行量最大,每期能發行3萬份,發行量最低的華文報紙每期也有3000份。
顧先生稱,日本讀者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日本報紙的發展勢頭相比,在日華文報紙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采編隊伍仍需要壯大。《華人周報》68版,但從事采訪編輯工作的隻有5人。受人力和物力的限製,各報的獨家新聞比較少,不少版麵靠從國內和港台報刊摘取的資料拚湊而成。”
到東京的第三天我在出席“亞太零售商大會”大會期間接到他的電話約我晩上吃“毀譽參半”的海?。因為我之後看過那部著名的紀錄片《海豚灣》,所以對此次美食之險記憶猶新。他讓我告之會址說派他的奔馳600來接我,我客氣地推托,他用老友別見外的嘲諷口味說道:“我知道你們在國內的人都好麵,也給你長長臉哈”,盛情難卻我也就卻之不恭了。
奔馳車載我到了一家小街深處不起眼的餐廳,店麵不大但氣派不凡。他站在門口笑吟吟地迎接我,緊緊握手後相攜走入其中一個角落坐下後他說:“我今天還約了在東京“避難”的詩友劉波,你倆也認識吧”
“他在北京春風得意時見過一麵”,我淡淡地應道。這位大名鼎鼎的劉波不僅因為在國內做文化產業名噪一時,更因是一線女星許晴的前男友而緋聞圈內外。我將在本章的下半部專文介紹。此處省略。
坦率地說這頓海?宴我並未吃出特別的味道,但肯定花費不菲。老友的熱情我是頗為心領的。
吃完飯他還請我到他剛置的豪宅喝茶,日本豪宅的標準不像國內以大為首,而是以品質,地段和服務見長。那天還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年輕太太和小公子。我對他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表示了由衷的祝賀!
轉眼到了10年後的2016年,聽說他攜古都人的第二任太太返回西安創業,他投資叁股了一家高新區的普惠互聯網金融公司任CEO,嫂夫人開了一家網紅德國啤酒屋。我2018年去西安為一家學員企業做診斷和谘詢,他親自駕駛勞斯萊斯座騎到機場接我,氣派不減當年。並去他自家的飯店喝到午夜,酣暢淋漓。
期間他也幾次上京,我也傾力回請,他還加入我們的日本“漢奸幫”小團夥一起下裁判軍棋,也是一位高手。而且我們還拉了一個“ 80年代”老友微信群,幾乎每天都互相唱和與調笑,樂在其中,其樂融融……
2019.9.24微信接到他的問候,很是感動:“最近可好?昨晚夢見和你一起喝酒,好久未見,想念所致吧。”
他發的最後一條微信是2019.11.28,“感恩中生命中有你”短句配有一個黑白圖片:一個男人在懸崖邊正伸手拉一個正在墜落的同伴。旁白:做人有情有義,幫我一次,記您一生。
2020年元旦互致新年祝福後就失去了音信和聯係。後聽詩友蘇曆明透露,他投資網貸P2P公司因新冠疫情暴雷隱遁,有人說潛回了黑龍江老家,也有人傳他又“潤”返東??……
記得互聯網金融最火時,我曾在他的企業網站上看到公司主要的業務模式:
A.債權眾籌——本公司和平台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沒有資金池,投資者資金完全由第三方銀行托管,安全可靠。
B.股權投資——為特定用戶提供股權投資服務,讓客戶低門檻、低成本分享企業高成長紅利。
C.專注為普通大眾和小額投資者提供投融資渠道、產品和服務。便捷的互聯網平台及APP交易係統、貼心的投資服務和完美的用戶體驗,滿足您隨時隨地隨意投資的小任性,財富增值不再是夢想。
D.專業為中小微企業、“三農”及創意創新企業提供綜合融資服務。輻射廣泛和直接交易的互聯網平台、非標準的融資服務,加上為您量身打造綜合融資方案、專業的信息發布、企業管理谘詢和升級服務等,助力企業走出“融資難”、“融資貴”的窘境。
老友如此境遇和變故,至為掛念,但也深感無奈和無力!唯願餘生尚能一見。
二.“逃亡”日本的文化新貴劉波
東京海豚之宴,劉波因臨時有事未能赴約。本也不熟不契,未見亦無甚遺憾。
我與劉波同為八十年代詩人,對他早有耳聞。其時他供職於湖南株洲團市委,以寫正能量陽光派詩歌榮膺參加了《詩刊》社舉辦的“青春詩會”成名。屬主流詩人,與我等地下詩人是為兩路。後投身出版領域,借殼上市改名“誠成文化”,嫻於資本運作,一時風生水起,聲名遠播。特別是與女星許晴之戀,更如虎添翼。
2000年我從珠海到北京重出江湖時與他僅有幸見過一麵。那時詩友蘇曆明在海通證券做投資銀行工作,與他多有業務合作。而且他倆初期詩歌風格相近,大學時代就有通信往來,很投緣。記得是夏日的一個夜晚,幾位相識已久的詩友共同參加了一個北師大的詩歌活動,應劉波之請晩上曆明帶我們到他在亞運村開辦的“美好之夜”夜總會聚會。
到了預訂的包間好一會兒,他穿著一身黑色燙金的唐裝,腳蹬布鞋,神態優閑地踱進來,雲淡風輕地跟大家打過招呼,說先要陪下某位首長,然後再過來。
他走之後曆明不無炫耀地介紹,他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博士,剛在北京花巨資買了一座四合院,與許晴正處熱戀中。出版了轟動一時售價昂貴的“傳世藏書”。在文壇享有盛名的野夫和詩人趙野都投身於他的門下主事出版和廣告版塊。
半個小時後劉波返回與哥幾個玩遊戲喝酒,那夜耍得很是盡興。中間他還提議每位念一首自己原創的最拿手的詩,可謂風雅,幾位相陪的小妹賣力叫好……
兩年後就聽說他因資金鏈斷裂出事了,被銀行以詐騙罪起訴。不久遠避日本,開始熱衷於佛教和研究毛潤芝並出了專著。靠提前轉移出的資金,過得也滿滋潤。
2018年媒體報道,因病去世,時年53歲。一代英才謝幕,令人不勉扼腕。
附《“悲情才俊”劉波:40歲逃到日本,53歲客死他鄉》
“那是1998年的一天,一場名流聚集的酒會,著名女星許晴坐在角落裏,麵色憂鬱。這時的許晴剛和前男友王誌文分手,酒會上人來人往,很多人都想來搭訕許晴,但是許晴卻沒什麽興致。
這時一個人的出現吸引了許晴,隻見觥籌交錯的酒會上,有一個談吐不俗充滿書卷氣的男人,在人群中看起來和其他的人都有一些格格不入。
就在許晴打量男人的時候,男人也看向了許晴。
男人眼睛一亮,許晴是國民女星,在屏幕上經常看見,但是這樣的許晴他卻是第一次見。
許晴的安靜吸引了男人,最後男人忍不住的走向了許晴。
許晴見狀,朝著男人微微一笑。
這個笑容讓男人一見鍾情,他走到了許晴麵前,將自己的名片遞了過去。
許晴接過去看了一眼,柔聲說道:劉先生,幸會。
從此,劉波不顧自己已有妻女,開始對許晴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劉波覺得自己終於遇見了命定的愛人,所以他不想錯過。第二年,恢複了單身的劉波終於如願追求到了許晴,許晴成為了劉波的女朋友。
當時劉波還在北京花3000萬買了豪宅,和許晴開始了甜蜜的生活……
劉波是湖南株洲人,1964年出生,出生的家庭也很普通,隻是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十四歲的時候就考到了武漢大學中文係。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劉波就有了“株洲神童”這個稱號。
而且從武漢大學畢業以後的李波,繼續著自己的神話,他又跨專業考到了湖南中醫研究院,成為了一名醫學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以後,令所有人都驚訝的是,劉波又再一次跨專業,考進了北京大學的哲學係,成為了我國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關門弟子成為了一名博士生。劉波還是一位優秀詩人並成為了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
大學畢業劉波回到了老家擔任了當地一家報刊的副總編輯,並扭轉走下坡路的報紙使銷量急劇上升,很快就超過了一百萬,從這時開始,劉波就展現了自己的商業才華。
兩年後,1990年,劉波又開始趕潮流,開始“下海”,來到了海南。
在這裏,劉波一邊繼續自己的報刊行業,一邊開始做起了房地產和醫療保健行業的工作。
1992年,劉波開始編撰自己的《傳世藏書》,還力邀自己的老師季羨林擔任了這本書的主編。每套書售價十萬元。一時洛陽紙貴!
1994年,劉波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而《傳世藏書》作為公司的資產,竟然估出了接近七個億的價值!就這樣,劉波成了文化行業的新貴。
1999年,劉波的《傳世藏書》和上市公司“誠成文化”進行資產置換,之後的劉波又開始接連收購國內雜誌,開始在文化產業方麵不斷拓展,誠成文化也成了我國文化產業數一數二的品牌。劉波也鑄就文化商業的傳奇!
其實劉波創業這麽多年來,全靠銀行貸款和資本運作,收購的批量雜誌,大多都虧損。
2002年,誠成文化的股價更是一落千丈,無奈之下,劉波隻好把公司的股權轉出去,同一年十月份,劉波因為還不上銀行的巨額欠款,被相關部門傳喚,還被監視居住,這一切都是因為司法機關依法懷疑劉波涉嫌金融詐騙罪。
第二年,劉波提出自己患有嚴重的胃病,需要前往日本治療,從此就再也沒有回國。
2014年,相關部門針對劉波的追債還在繼續,國際刑警更是因為劉波的“詐騙罪”,將他列入了紅色通緝令。
2017年,劉波在日本因病去世,時年僅五十三歲,“株洲神童”、“湖南才俊”、“商界新秀”這些曾經屬於劉波的稱號都化過往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