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武當山,在武俠與現實之間遊走

字數:11459   加入書籤

A+A-


    2014年清明節前後我終於安排出一周時間準備去武當山一遊,這是繼1992第一次去青城山之後最令我心馳神往的一次旅行!隻不過青城山之行更像是一次天賜奇緣,而武當山則是一次主動修行。不僅因為兩座都是道教四大名山,更是經典武俠小說中著名的“青山派”和“武當派”及宗師高人輩出之聖地。所以此番出行之前和遊曆其中,我都仿佛元神附體,把自己想像為一代亦道亦俠之身一一尤其尋訪中竟發現與我在京所居十年“回龍觀”同名的遺跡,更是神奇地驗證了這一點……
    小時候在鄉村幾乎沒有什麽書讀。除了爸爸每次從城裏回來省親帶的小人書如《小兵張嘎》和八大. 樣. 板. 戲,主要就是在民間流傳的《大八義》、《小八義》和《七俠五義》等傳統武俠小說。正規的就是《水滸傳》。後來進城後尤其上中學和大學期間,開始接觸金庸和古龍的現代武俠小說,更是沉迷不能自拔,幾近瘋狂。因此埋下一種影響終生的俠義情結和武俠夢。但相比於金庸包括梁羽生和溫瑞安,最喜歡古龍隻有唯一!尤其青春年代更喜歡古龍,他的武俠小說形神兼備、快意恩仇。文字語言簡潔直感。特別是他的生活/命中的名士風流、英雄本色一一那種不自由勿寧死,大醉吐血而逝的放縱不羈的悲劇人生……
    以至2023年春又新買了一整套《古龍武俠小說全集》,重讀熱血年代最喜歡的古龍,是準退休生活和晦暗時代難得的快樂和寄托。
    無論是古龍先生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出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驚世之言,還是由他為江湖的稱謂做的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一一更成為本人寫作這部長篇自傳體小說《江湖與彼岸》(前傳命名《江湖江湖》)的初衷和動因。
    2013.12.18 (微信)電影《四大名捕》讓俺憶起當年讀古龍武俠小說的酣暢淋漓、快意恩仇的時光……真想一刀斬斷這些年用忍耐、妥協、世俗、功利甚至苟且換來的一切所謂!
    特別是新冠期間一條豆瓣動態引發的“疫情文學”複興更是讓人格外懷念“小李飛刀”一一“李尋歡忽然笑道:“你可知道我為什麽喜歡你這朋友?”
    阿飛沉默著,李尋歡笑道:“隻因你是我朋友中,看到我咳嗽,卻沒有勸我去做核酸的第一個人。”一一古龍 《多情劍客無情劍》。
    用三個月重讀了一遍並寫下《古龍武俠英雄譜》(組詩)
    古龍武俠英雄譜(組詩選四)
    《小李飛刀 江湖再見》
    小李飛刀
    例不虛發
    以快取勝
    三代探花
    書香世家
    卻投身江湖
    倚武立身
    前半生
    呼朋喚友
    但被號稱最好的兄弟出賣
    虎落平陽
    一世至愛唯初戀情人
    也以悲劇結尾
    隻有酒成為終身伴侶
    當惡人穀的妖魔鬼怪橫行大陸
    遂抱病退隱山林
    但始終密切關注局勢
    期待某日東山再起
    與塞外高人裏應外合
    重振中原
    小李飛刀
    例無虛發
    江湖再見
    《三少爺的劍與燕十三》
    三少爺
    劍術天下第一
    人生最高信條
    可以死
    但不可以敗
    因此江湖上無數高手
    要與他一決勝負
    渴望一戰成名
    但其中隻有一位劍客旗鼓相當
    以十三招劍式橫掃武林
    綽號燕十三
    並從三少爺反目成仇的戀人口中
    得知他劍術中的致命缺陷
    練就破解招式第十四式和第十五式
    經過多年的修練和等待
    雙方都己步入花甲之年
    終於迎來巔峰對決
    結局競是
    燕十三以命相博
    殺身成仁
    一擊封神
    三少爺戰敗苟活
    生不如死
    遂永久退出江湖
    寄情山水
    《阿飛的劍》
    阿飛的劍
    最大的優勢就是忍耐+準確
    一招致命
    無招勝有招
    可以鐵器
    可以木棍
    甚至稻草
    他來自野外和狼群
    視所有人為敵
    一生隻交了一位朋友
    小李飛刀李尋歡
    得一知己足矣
    阿飛相信一見鍾情
    即使對方不愛他
    即使被騙
    甚至己故
    依然癡心不改
    因為他愛的隻是自己的理想和永恒的美
    阿飛
    半生漂泊
    仍孑然一身
    孤獨和自由
    成了他的最高境界和最終歸宿
    當戀人夭折
    功名利祿化為浮雲
    他為自己規劃了兩種退隱方式
    一是回歸童年田園詩酒為伴
    二是遠遁海外尋道成仙
    《白雲城主葉孤城與西門吹雪》
    兩名一時瑜亮的絕世無情劍客
    都視對方為最強的敵手
    他們之間注定要有一戰
    卻把敗於對方當做最大的榮譽
    他們之間的勝負
    不僅關乎自己
    更影響天下武林
    他們尚乎交鋒
    仿佛己分輸贏
    因為西門吹雪即將娶妻生子
    英雄氣短
    而葉孤城卻霸氣正盛
    正卷入一場宮廷政變
    但決定這場賭局
    卻不是兩位當事人
    而是他們雙方的至交
    那個長著四條眉毛的陸小鳳
    因為他在關健時刻站邊將被推翻的皇上
    最後結局
    葉孤城主動死於西門吹雪劍下
    革命流產
    國家重回封建之路
    猶記1982年《少林寺》的發行,讓功夫熱起來。這部電影獲得了一億六千萬的票房,超過五億的觀眾。我也在大二時看得熱血沸騰!但我從小就是個文弱書生,一生都未與人動過手,隻喜歡做軍師角色和精神導師/領?。青春年代追求恩怨分明,成王敗寇;中年時代祟尚非暴力主義,最欣賞甘地、馬丁·路德金和納爾遜·曼德拉等;花甲之年反而又篤信以暴製暴才能真正回歸和平。
    1985年大學畢業後經曆人生第一次挫折、打擊和失敗,激憤狀態下寫下了第一首武俠詩一一
    《少林真功》
    天下武功出少林
    我們是鐵血男兒
    忍讓是避實就虛
    沉默是臥薪嚐膽
    笑中殺機四伏
    舉杯相邀
    暗運內功
    劈手刀
    起腿劍
    招招致命
    大擺擂台風雲陣會
    暗器傷人武徳喪盡
    點到為止
    自欺欺人
    不殺生實是放虎歸山
    硬碰硬強中自有強中手
    說聲走輕功淩空隱姓埋名
    遍訪宗師老林苦練
    爐火純青再度出山
    向壁十年修身養性
    醉臥沙場一路迷蹤
    麵對善良我是善良之子
    麵對邪惡我是邪惡之墳
    不淫欲匡扶大業
    除奸暴武林正名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巍巍青山
    滔滔江水
    暮色蒼茫
    古刹鍾聲
    1985年於黑龍江
    1999年股市重創,十載江湖沉浮,心生厭倦,暫時退出商場一年修生養息,棲居珠海做自由撰稿人時寫了“言為心聲”的關於武打/俠片的影評一一
    《電影進人平民時代》
    一一從武打片的遊離與英雄主義的衰微談起
    1999.11.5 《南方都市報》
    在華語世界沒有哪一種書像武俠小說一樣流傳,在華人社會也沒有哪一種電影像武打片一樣風靡。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不知製造了多少商業和文化的奇跡,武打片就是電影這個奇跡中的奇跡,李小龍和成龍無疑是這個奇跡中的“雙龍出世”!
    武打片何以如此火爆呢?也許不外乎三種原因:一是武打片比其它類影片更具欣賞快感和心理滿足感;二是點燃了人們心中亙古不變的英雄主義火焰,女人崇拜英雄,男人想做英雄;但在現實中英雄難覓,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武打片使觀眾的英雄主義情結得到間接的釋放。三是近代中國積弱已久,民心低迷,東亞病夫渴望變成東亞醒獅,這種強烈的民族主義光複夙願與武打片高揚的民族主義大旗風帆正掛??
    武打片的開山鼻祖李小龍是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中唯一一位人選的華人,他1964年在美國獲萬國空手道比賽冠軍。他獨創的截拳道以快準狠的回旋腿和飛踢聞名武林內外,達到了不受拘束和完金自由的武術化境。1971年4月他主演的第一部武打片《唐山大兄》引起空前的轟動,同年10月他主演的〈精武門》更被今年評選為香港十大經典電影之一。尤其他在該片片尾於槍聲和怪嘯中騰空飛躍的鏡頭更成為武打片經典中的經典!
    成龍的武打片與李小龍的武打片最大的相同點就是以真功夫出演,絕無替身。但成龍與李小龍也有重要的差異:李小龍的武打片一般都情節簡單,充滿了懲惡揚善的愛國主義的主調,他幾乎總是穿一件中式黑色馬褲,白土布中式襯衣,足蹬黑色布鞋,一副中華傳統武林人士的打扮,一對眼睛精光熠熠,嘴中怪叫連連,在對手心慌意亂之際突然一招製敵!李小龍的影片正如他個人的命運一樣均是以悲劇結局,被視為悲劇武打片。而成龍的武打片更多地注入了諧趣性和驚險性,可稱為喜劇武打片。
    這與成龍那著名的大鼻子小眼睛很匹配。1978年10月成龍的〈醉拳》上映時在觀眾中掀起陣狂飆,票房直追李小龍,被譽為李小龍第二。
    此後的成龍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警察故事》、《紅番區》、《霹靂火》,《我是誰》一部接一部,表演風格日益嫻熟並自成一派。1995年的《紅番區》票房達2.23億港幣,創造了香港電影票房的高峰。是香港電影明星中唯一被評為香港百位富豪的一位。
    成龍武打片的現代場景和都市內容,尤其是他嬉笑麵對生活中發生一切的勇敢和智慧,更適合現代觀眾的生活理念,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享受、放鬆和快樂。特別是他演得最精彩的《警察故事》一片的片尾加上影片拍攝過程中穿幫的鏡頭更告訴觀眾不必當真,純屬遊戲(但成龍每拍一部片子都受傷卻是真的)。看成龍的影片,場麵更大更刺激不由大呼過癮!
    香港武打片的崛起堪與美國的西部片相提並論,都洋溢著理想主義的旋律,閃爍英雄主義的光輝,把觀眾從瑣碎,庸常,妥協和分裂的日常生活中拯救和提升出來,把他們積鬱已久的憤怒和憂怨化作欣賞的快感,起到“片壯英雄膽”的理想效果。尤其影片中弘揚的“正義戰勝邪惡”、“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常青主題,更散發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生活渠道的豐富多彩,現時的觀眾看李小龍的武打片更像是緬懷一位民族英雄紀念一個逝去的偶像了。而成龍的武打片由於情節的雷同化和人物臉譜化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後期的《我是誰》、《尖峰時刻》更讓觀眾開始拒絕這種單調的重複,他的巨大號召力也正在減弱。所以從武打片衍生出來的武俠片生逢其時備受歡迎,武俠片與武打片的本質區別是不以真功夫見長,而是靠特技、煙霧、道具,配音等現代電子手段營造更加離奇更加玄妙更加詭異的視覺空間,更具戲劇化和超現實感,徐克的《新龍門客棧》無疑是武俠片的代表作。
    那種長發飛揚,衣袂飄飄、飛簷走壁、淩空蹈虛的人物和畫麵,更好看更符合現代人喜新厭舊和精神漫遊的特點。因為現代人再也不想活得那麽累,已把看電影與唱卡拉OK,打保齡球等同於一類的消費娛樂活動了。所以才有周星馳的鬧劇武打片的乘虛而人,他的誇張、搞笑和近乎荒誕的後現代表演對李小龍的悲劇武打片和成龍的喜劇武打片簡直就是一個毀滅性的瓦解打擊!而王家衛的新武俠片《東邪西毒》更注重表情,除了畫麵,服裝和音樂更加唯美外,在取得藝術性的同時也喪失武打(俠)片的動作性和通俗性。王家衛使武打(俠)片走到極至的另一麵也使武打(俠)。片走到了輝煌的盡頭,周星馳的鬧劇武打片與王家衛的精英武俠片從兩個極端宣告了武打(俠)片和英雄主義的衰微和沒落,也標誌著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更加自由的平民時代的來臨……
    2000年再度出山,殺回帝都,一晃又是十五年,屢敗屢戰,屢敗屢戰,雖敗猶榮,主觀或客觀都以武俠精神和道家思想這一看似矛盾的價值觀和哲學宗旨指導人生與實踐。2014年上武當山無疑是一次中途反思和加油,也為後十年的世俗之戰和退隱東山打下伏筆和軌跡……
    2014.4.7.武當山下武當鎮清虛宮,不收門票、香火隨緣,雖年久失修、略顯荒落,但正與安貧樂道相契。宮內習武者精氣神飽滿、閑遊者,安祥恬淡。一幅教俗和融、士民同樂的畫麵與氣場……
    2014.4.6. 此次來武當山還有一驚奇:竟有一回龍觀景跡,與貧道在北平居住了十二之久的大社區回龍觀同名。看來山人與道法真有不解之緣!回想1992年初登青城山就找到神仙的感覺和體驗、從此成為每次打坐必重溫的最強氣場……
    2014.4.5.
    雲峰霧穀
    煉日水月
    鳥糞褐石
    仙樂催梁
    雙手如握
    吐氣長坐
    夢醒之刹
    神歸去世
    骨酥漸幻
    淚灑成珠
    咳痰化血
    愛象澄空
    餓胃騰飛
    遙寄幡魂
    回轉來生
    立值當下
    2014年清明於武當山麓
    2014.4.3.武當山紫宵宮、殿堂巍峨、台階逶迤,香火繚繞、樂聲玄美,道士、道姑、還有洋道姑,俗道和諧、陰陽平衡、天人合一,其氛融融……
    一盤山野菜、一盆農家白菜豆腐、一杯藥酒、一個人的逍遙穀、一個人的武當山,夫複何求……
    2014.4.2. 淩辰馳達武當山下、開始一周的打坐吃素與隱修靜思……
    現在坐大巴上武當山、好想一路輕功直達巔峰……
    武當山:
    武當本名「仙室山」,方圓八百餘裏,有峰七十二,有岩三十六。
    峰以「天柱峰」為首,岩以「紫霄岩」稱冠。
    山中有道觀五所,其名:「太和觀」、「南岩宮」、「紫霄觀」、「五龍觀」、「玉虛觀」,均建於永樂年間。
    武當派擁道俗弟子千名以上,為武林正派中人才最盛者。(見慕容美《黑白道》)。
    武當派
    武當派是中土武術門派之一,按照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說法,張三豐為少林覺遠大師的徒弟、師徒因違反少林不準擅自學武的禁令,被趕了出來,後來他根據少林功法變通,且自創內家拳,開山立派,武當由此立足於江湖。武當為內家之宗,在武林中與「少林派」齊名,同被譽為「武林中的泰山北鬥」。
    1958年出版的臥龍生成名作《飛燕驚龍》中,即有武當派的描述,並列入「九大門派」之中。
    武當武術一度在文學作品中被描繪得神乎其技,人們通常把這種練習內功為主的拳法稱為「內家拳」;武當道士們所創的武當武術中,蘊含著珍愛生命的傳統哲理,小說家們將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等哲學理論用於拳理、拳技、練功原則和技擊戰術中,組成一個龐大的武當武係。
    武當與少林派兩派在武俠小說中均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一直都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這兩派也常聯合起來主持武林正義。兩者的不同除了分屬佛道兩種宗教信仰外,少林寺的地理位置是較明確的,武當派就隻說是在武當山上,這或許是因為武當山上的知名道觀多。
    武俠小說中的武當派高人:
    《倚天屠龍記》:張三豐(開山鼻祖)、「武當七俠」;
    《笑傲江湖》:衝虛道長(掌門人/當今正教中十位最強的好手之一);
    《俠客行》:愚茶道長(掌門人)
    《書劍恩仇錄》:「千裏獨行俠」馬真(掌門人);
    《蕭十一郎》:徐青藤(掌門真人最心愛的弟子;
    《陸小鳳傳奇》:木道人(武當派輩分最尊貴的長老)、石雁(掌門人)、石鶴(昔日武當最負盛名的劍客)、鍾無骨(武當俗家弟子中的第一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