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河:牡丹江、林海雪原與威虎山及雪鄉

字數:27195   加入書籤

A+A-


    小時候過年有一燈謎“花河”打一城市名即“牡丹江”,所以在本書每次提到俺的故鄉“牡丹江”我都稱為“花河”。故鄉最有名的啤酒品牌即為“花河”。
    印象最生動的是大學看金庸的《鹿鼎記》中“第三十五回:曾隨東西南北路獨結冰霜雨雪緣”寫到“牡丹江”:“後來,康熙派親兵都統韋小寶去遠東地區的海山崴剿滅神龍教,擒拿假太後,在戰亂中,為躲避洪教主追殺,從海參崴向北接連走了十餘天,一日在牡丹江巧遇三個通古斯人,喝酒席間得知鹿鼎山之所在位置”
    “一名四十來歲的漢子道:“我們去牡丹江趕集,你們又去哪裏?”口音甚是怪異。韋小寶道:
    “啊喲,牡丹江是向那邊去嗎?我們走錯了,跟著三位大哥去,那再好不過了。”當下和三人並排而行,有一搭沒一搭的撩他們說話。
    原來三人是通古斯人,以打獵挖參為生,常到牡丹江趕集,跟漢人做生意,因此會說一些漢話。到得牡丹江,卻是好大一個市集。”
    “韋小寶和雙兒從神龍島逃出來到了一個北方的山上,但是迷路了,又下著雪,兩個人迷迷糊糊就睡過去了,後來來了一個獵人穿著動物的毛皮衣服,給寶和雙兒喝酒,把他們救到自己家裏,後來韋小寶問獵人,這是哪裏?獵人說是:牡丹江.”
    “還有一次我們竟不期而遇於故鄉花河。那是2018年早春,清明我回去給爺爺奶奶上墳。她去接春節一直待在老家的媽媽回京。我們相約在29年前第一次見麵的工人文化宮廣場,蘇聯時期建的哥特式建築橫亙在現代高樓大廈的中央,宛若一座恐怖荒誕的古堡,恰如一個時代和政治的縮影!
    我請她吃冰糖葫蘆,一路高高興興,走走停停,指點著我們當年共同親曆的記憶點,高高興興,不知不覺就到了江畔,望著開江的冰排前赴後繼地奔湧著,反射著太陽的光芒,發出陣陣隱隱的雷鳴聲一一那是春與冬的激烈博弈,是記憶與未來的強烈對衝,是情與怨的濃烈交鋒……
    兩個遠離故鄉多年的遊子置身於故鄉的山水中,卻有一種恍如異鄉的錯覺。而且每一次回來都好象是最後的告別!也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流浪,最後的歸宿或注定是遠方和未知……“(節選自本書“第十一章:早春的花朵在深秋綻放”)
    河流正穿過城市的心髒
    把世界一分為二
    遠處的橋梁
    跨越時空
    用自己堅硬的身體
    將短命的人類
    送向彼岸
    2005年,知名台灣流行樂隊《牡丹江》,2005年,有一首歌曲《牡丹江》開始風靡華語樂壇,是由在周傑倫的支持下成立的台灣流行樂團南拳媽媽(Nan&na)演唱的,並憑借該歌曲《牡丹江》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十大優良單曲獎”。著名詞作家方文山作為歌曲的填詞人,在他的歌詞書《中國風》中明確指出了《牡丹江》的地理位置就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方文山寫《牡丹江》,倒不如是說寫自己的家鄉,“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方文山通過歌曲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厚誼,而牡丹江作為他心中的“遠方”和“家鄉”的代名詞,被巧妙地融入了歌詞之中。
    《牡丹江歌詞》
    彎成一彎的橋梁
    倒映在這湖麵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
    月光下一輪美滿
    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過的地方
    那段斑駁的磚牆
    如今到底啥模樣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 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彎成一彎的橋梁
    倒映在這湖麵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
    月光下一輪美滿
    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過的地方
    那段斑駁的磚牆
    如今到底啥模樣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 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 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牡丹江
    古稱忽汗水、瑚爾哈河。據文獻記載,古代的牡丹江,自鏡泊湖以下稱“忽汗”(“湖爾哈”“呼爾哈”“虎爾哈”“富爾翰”“胡裏改”)江(海、河)等,文字雖略有出入,實為同一名稱的音轉。鏡泊湖以上稱“穆丹”(“木丹”“牡丹”)江,亦係同一名稱的音轉,清代始稱為牡丹江。牡丹江之稱,係因發源於穆丹哈達而得。“哈達”,滿語,意為山嶺,“穆丹”,滿語,意為彎曲。《金史》曾稱牡丹江為“曲江”其“曲”字,恐與“穆丹”有關。皇太極即位後把牡丹江土著人稱為滿族,“牡丹江”在滿語的意思是“彎曲的江”。
    牡丹江市
    別稱雪城,黑龍江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黑龍江省東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風景旅遊城市。[1]牡丹江市共轄4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麵積4.06萬平方千米。[2]截至2023年末,牡丹江市戶籍人口238.1萬人。[65]
    牡丹江市地處中國東北地區,位於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上,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11公裏。牡丹江是“*******”、龍江絲路帶的重要戰略支點,中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牡丹江屬溫帶季風氣候,素有“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牡丹江因鬆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牡丹江已開發利用的主要風景名勝古跡及人文景點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雪鄉滑雪場、牡丹峰滑雪場、八女投江紀念群雕、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麵上建設的雪堡等。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
    2014年牡丹江市曾聘請過我熟識的策劃大師王誌綱為城市戰略和規劃把脈開方,而我也有幸在2003年即為家鄉江南新區做過“一江居中,兩岸同興”的定位報告。
    中國大多數人知道牡丹江,都是源於曲波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和據此改編的革. 命. ***《智取威虎山》。其中的正反派主角楊子榮和座山雕更是名揚神州大地。2024年12月2日,“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去世還上了微博熱搜。
    林海雪原與威虎山
    1975年,我從生活了8年的爺爺奶奶的小鄉村回到牡丹江爸媽家。那年的春節我去林海雪原深處的柴河林場即“夾皮溝”過的,最後一段行程就是坐的《林海雪原》小說描寫的小火車。大雪封山,熊虎出沒……
    2013.6.11. 回到著名的威虎山,隻想回到楊子榮的林海雪原做座山雕搶個押塞夫人過無法無天逍遙自在的日子……
    2013.3.11. 某日在某咖啡廳發現一本少年時代最喜歡的小人書革命***之?智取威虎山?,如獲至寶遂仿效孔已乙老先生讀書人偷書不叫偷叫順[得意]。喜歡該書還有一原因即故事發生在俺的家鄉牡丹江一帶。所以上世紀八十年代與全國各地詩友通信時常落款於威虎山上,匪性昭然[悠閑]
    2013.10.3. 回到林海雪原的年代、落草為寇、占山為王、做一天胡子(土匪)頭……
    2013.10.7. 每次重返故鄉再離開時、都有一種故鄉一次比一次遠的悵惘感覺……
    2014.2.2. 坐上馳往哈爾濱的高鐵一路向北,駛向大雪覆蓋的桑梓駛向童年的記憶……
    2013.2.8. 戶外雪花飛舞,室內溫暖如春,泡一壺大紅袍,陪老爸抽煙聊天,聊陳年往事聊親朋故友聊同鄉舊鄰…有這種天倫之樂和童年趣憶墊底,何懼異鄉漂泊何懼征途漫長…
    2013.2.11. 《怒放的雪? 經曆了季節的重複和五彩斑斕的鮮花 如今你隻選擇一種簡樸的顏色綻放 綻放於最寒冷的城市深處 縱酒淌成血液 點燃火的雄雄儀式 獨自臨風清唱 在子夜的燭光下 笑看神靈默禱鬼魅起舞 讓一襲潔白遮蓋所有來時的腳印 任天地一體無始無終
    2013.2.24. 喧嘩的鞭炮化為一地紙屑,繽紛的禮花定格瞬間閃耀…初五早吃餃子放鞭炮,大年主體基本過完。明天漂泊在外的人們將陸續離家出行踏上工作的歸途過年是一次放縱的休閑是一種歡樂的無聊是一座繁華的驛站是一場告別的盛宴…
    2013.5.12. 故鄉的天空好藍!
    古語曰:父母在不遠遊。但掐指算來離鄉背井已23載,如在加上兒時在祖父母家的8年和上大學的4年,已然是35年有餘每每唱起淩峰兄的365路都不免淚水盈眶:365裏路遙,從故鄉到異鄉;365裏路遙,從少年到白頭…
    家鄉夜江景,燈火守候著一個古老的節日…
    人歸故裏鳥歸林
    風吹花河龍舟新
    不聞黃狗聞鴨叫
    隻見高樓不見村
    2013.9.30. 放大假啦!逃離霧都北京、回山高皇帝遠的東北老家哈……
    著名的威虎山也是電視劇闖關東的實景拍攝地,鄉村、自然與革命融匯貫通……占山為王一天、撤離城市反叛文明向現實宣戰……
    “唯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
    “一心要砸碎千年鐵鎖鏈,為人民開出萬代幸福泉。”
    五花山層林盡染、人跡罕至、勝過諸多風景名勝……
    在自已的家園背井離鄉
    在自已的祖國漂泊流浪
    遠離桑梓、疏離家園、四海為家、友朋為家、自然為家、心靈為家~~~無家可歸、何況國乎……
    接近子夜的故鄉、空氣冰涼而清新、那是一種田園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也是一種自然的氣息自由的氣息……
    長假最後一天、今曰午夜就要返回偉大的霧都。對於我們這代人,北京也象征著這個國家,好壞、愛恨、機遇與風險、責任與命運甚至死活都注定和它捆綁在一起了!猶如東北老家之亂燉、爛在一鍋、也許被悶死、也可能是一道名菜……
    《候機室》
    所有人都是過客
    《飛行》
    為了安全降落
    2013.10.6. 故鄉的風是涼爽的、夜是寧靜的、陪兩老嘮嘮家常是幸福的……
    美景會在陶醉中麻木,美食會在饕餮中厭倦,充分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和戰鬥!
    美景和美食都會消磨人的心誌,正如追求所謂俗世的快樂和幸福也是造成人(類)的慵懶、奢蘼和墮落的源由之一……
    2013.10.5. 天高地闊、金色田野,氣溫倏降零下、要穿小棉襖了……
    假若祖國是這如畫山水、似錦風光,我願樂此不疲、終老田園;假若祖國是這如蟻人群、魚龍混雜,我願抑惡揚善、共渡芸生;假若祖國是康梁變法、中山共和,我願鳳凰涅槃、中西合璧。又假若祖國是戰國七雄、秦皇漢武,唐明再現、元清輪回,我更願春秋大夢、共產烏托……
    2013.10.1. 家鄉的工商銀行、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如今離開桑梓已23年,1989年是一代人理想主義終結的象征年代、也是中國人徹底轉變為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娛樂主義的發韌年代……
    長假第一天的下午、一個人坐在故鄉江. 邊的木質台階上發呆,江水淤緩地流淌、時光已無法倒轉、桑梓反而成了驛站,隻有記憶的片斷次第閃回……想起當年告別家鄉時的雄心和目標、如今都已成為累累傷痕和過眼雲煙……未來尚有多遠?歸宿竟在何方?
    2013.10.17. 今天是老娘的生日、上午打坐、中午電話微信處理公事、下午灑掃庭除洗衣服、天涼了換上她老人家十一長假為我做的厚褥子、傍晚給自已做頓東北燉菜,然後給遠在家鄉的媽媽打電話拜壽、電話裏傳來她無比親切和熟悉的因外孫女送花高興的大笑聲……現在點上一支煙、用久韙的筆紙為母親寫詩:
    母親 您的** 就是我的天堂
    當我的華發開始春芽一般的生長
    在最美的夕陽下
    與您一生的霜雪 交相輝映
    母親 您爽朗的笑聲 就是我的幸福
    從您第一次把我帶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我就一直在尋找我的山峰與河流
    當我曆盡四季更迭 花開葉落
    當我的孩子象星辰一樣呼嘯而來
    母親 您堅忍的愛就是我的故鄉
    母親 我是您的血肉
    落地生根 漸漸參成一棵蒼鬆
    任風雨衝涮 雷電劈閃
    不斷向太陽的方向昂起頭顱
    母親 今天是您的生日
    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曰子
    地上的兒女為您擺筵
    (在長壽麵裏臥下孝敬的雞蛋)
    雲中仙女為您獻桃
    (用月光點燃祝喜的蠟燭)
    母來 在您生日的今天 我默默許願
    終有一日 我將把生命重新交還給您
    您溫暖的** 才是我最後的天堂
    2014.1.5. 故鄉的大雪為故人送行……
    向著故鄉向著大雪向著少年向著友情向著親人向著輪回,進發……
    2014.1.23. 今天小年、回到桑梓與兩老及家人團聚、遙祝異國他鄉的女兒生曰快樂……晚上放完鞭炮煙花、正式進入“野人”狀態到元月初八上班:繼續蓄須殆發、停用洗漱和化妝用品、同時暫別電腦微博和微信等電子工具,隻保留手機電話和短信功能~~~特在此提前預祝各位微友新春喜樂萬事順安……
    2014.3.25. 在桑梓早春的冷風中陪老爹喝兩壺灼心的白酒、聊些小時候的舊事趣聞和故人、父子情深頻頻舉杯相談甚歡有這杯酒墊底還有什麽對付不了的!不由得想革命***《紅燈記》裏的那句經典台詞: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糾糾……
    2014.3.16. 故鄉的雪、冷得清新冷得幹淨冷得溫暖冷得幽默……
    《冰河》
    故鄉的河流
    早春的河流
    蕭紅的河流
    少年的河流
    依然冰雪覆蓋
    磚治的白色形同霜霧
    彌漫城市、鄉村與心頭
    黑夜漫長
    夢醒如豆
    2014.9.30. 做遊子不如做孝子,回桑梓陪兩老過節。
    2014.10.1. 《祖國》
    祖國不隻是一麵赤色的旗幟
    祖國千歲
    山河萬裏
    比長城更長
    祖國也不是一位六旬白翁
    祖國神仙
    詩歌悠遠
    比老子更老
    祖國是漂浮的大陸
    祖國是流動的庶民
    祖國是春秋
    祖國是漢字
    祖國是抽象的八卦
    更是一股燒灼的血液
    祖國是一頭睡獅
    是被利箭刺中的那一聲嘶吼
    但隻有當它不再吞食羊群時
    才是我們真正的祖國
    祖國是新鮮的空氣
    祖國是明媚的陽光
    祖國是寬廣海洋
    奔騰帆船上
    那自由的風!
    2014年10月1曰於桑梓
    2015.1.20. 今天終於抽空看了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其喜劇性的英雄主義,與同名的革命***異曲同工!其對我最大的魅力和意義主要是俺的家鄉並繼承了那種山高皇帝遠的匪性~~~因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混跡於中國詩江湖時、每次落款必是:於牡丹江一帶威虎山上……
    2015.4.5. 窗外雨雪交加、已屆中年的兄妹三人、節日期間齊聚桑梓、吃老爸老媽我們從小就拿手做的、吃了半輩子的幾樣經典飯菜,幸福的感覺和表情無以言表,勝過任何山珍海味!
    而且越是吃的杯盤狼藉兩位老人家越高興不由得想起革命***《紅燈記》裏的一句著名台詞:有這碗酒墊底、還有什麽對付不了……
    2015.4.6. 故鄉的風、零度。路邊還堆砌著昨日的殘雪……城郊之間、桑梓的早春恍若初秋……
    回故鄉看望住在郊區大院的姑姑、與家裏的晚輩們玩了一會自製土藍球(筐),雖然幾十家沒打了,依然身手敏捷、不減當年哈[呲牙]
    今天趕早班飛機回桑梓參加發小把兄弟兒子的婚禮故鄉和童年已成為記憶中僅存的兩塊淨土……
    夕陽下的故鄉以及祖國,濃濃的家宴友席也難掩深深的國愁……
    在童年的車站走散
    在初戀的春天夭撓
    在親人的家園放逐
    在仇敵的江湖完敗
    在故鄉的街道迷失
    在祖國的鄉村隱居
    一扇風聲如咽的下午
    聽江水破冰的巨響
    從平地仰望頂峰
    柳芽初綠
    積雪於融化中反複凍結
    每一次節假日後離開桑梓、無論心裏有多少眷戀和不舍,其實你都很清楚,回來的越頻繁你會飛得越遠,最終會變成靈魂的故鄉,因為注定要一生漂泊……
    2016.6.5. 也許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三重的故鄉、一是父親出生的鄉村或城市,二是自我出生的鄉村或城市,三是孩子出生的城市,隻所以為故鄉、正是因為己遠離!猶如風中的蠟燭、越吹越明亮,更似水裏的寶劍、愈磨愈鋒利……
    我在黑夜的中央偷窺放射的燈光
    我在蛛網的中心囿困束縛的天空
    我在都市的田園澆灌饑餓的莊稼
    我在旅行的驛站夢想消逝的故鄉
    《過去的鐵軌》
    吃著童年的零食
    在故鄉的街道 迷失
    記憶的綠皮火車
    慢跑
    倒行
    隻要不脫離過去的鐵軌
    神也無法飛翔
    蜷縮於無人的軟臥
    有書陪伴
    有水充實
    窗外的風景
    閃耀著虛幻的光芒
    向著天堂的車站
    進發
    那是起點
    或是終點
    2016.6.5於故鄉的火車上
    《倒行逆施》
    你明明上的是尾車
    可你卻執意撲在車頭的窗戶上
    看著過去海潮般撤去
    變成一個個銘刻的站名
    你的未來在倒退中飛速降臨
    你選擇終點站的方式
    讓過去與未來交匯
    下車
    卻不走出站台
    2015.10.2. 悠長的假日、窗外快雨淋漓、陽光璀燦,宅在家裏陪老爸看紀錄片《園林》:
    該片立意高遠、落筆細微,縱古貫今,尤其唐宋延宕滿清一段著墨深邃而直臆,寫盡文人與自然與城市的演進與困境,寓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退與進、仕與隱包括家國興亡中的忍與挺、盡顯氣節與境界!尤其大唐詩人王維的桃花源與白居易的履道裏,更將大自然向微縮自然“園林”的衍展與詩人的宦海生涯迭變、交織象征,讓園林成為回歸自然與鄉村的情感寄托與生命歸宿,更成為逃遁官場與江湖的心靈淨土和精神家園……而著眼當代部份則遊移平民和都市失落,透示無奈的犬儒與平庸……
    2016.5.2. 假日即將結束的前夜,站在遠離帝都千裏萬裏的桑梓的某個不確定的街頭位置,等待中舉頭閑看電影院的戶外廣告大屏幕,思緒驀然搖回到童年鄉村時的露天電影和大學時代與電影中相似的鏡頭,虛幻的的電影與真實的記憶一樣都是瞬間與縹緲,切割永恒。為了回歸現實,你必須擊碎這些記憶與想象中的玻璃,讓飛行把肉體拉向遙遠的但無法擺脫的當下與江湖,用西西弗斯的石頭填滿未來和終極......
    麵對自然和鄉村、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許人類的所謂進步都是一種倒退、破壞甚至毀滅……
    2016.5.8. 今天在桑梓給八旬老娘過母親節。是這麽多年來第一次,很幸福更瘣疚。古語曰父母在不遠遊,但掐指算算這半生與媽媽在一起的歲月不足十五載,4歲到12歲為躱避**去祖父母的鄉村度過,17歲至22歲去外地上大學,89年更是背井離鄉一直到如今。唯願老人家健康長壽,盡一切可能抽時間回老家陪她,吃她做的記憶飯菜,聽她爽朗一輩子的笑聲......
    2016.9.16. 休閑不忘工作,應亞太學院學員、牡丹江城投郝總之約與學院京津冀師生會執行會長、博地設計機構曹總一起赴家鄉探討和交流如何打造三線城市新啇圈把盒子+街區、零售+體驗、曆史+現代、國際(俄羅斯+韓國)+本土(渤海國)一體化兼容並蓄的縱橫(高度+水平)的城市綜合體(城市運動營)。
    2016.9.17. 帶領京城的兄弟們到威虎山上夾皮溝一帶體驗一下占山為王,當胡子搶押寨夫人大碗吃肉喝酒的草莽英雄的趕腳[呲牙]
    節日期間,京城的兄弟們來俺老家威虎山一帶,請吃冷麵、辣拌萊,大醬湯、白米飯,喝真露......
    2017.10.5. 發小把兄弟專程自京返回故鄉參加兩老(其幹爹幹媽)八十壽誕,不似兄弟勝似兄弟!
    2017.10.5.
    十五月亮十六圓
    腳踏故土望天邊
    風吹落葉鳥離巢
    一江秋水直向前
    2017.10.4. 秋高氣爽,在桑梓的母親河岸陪八十高齡、身輕體健的老爸散步聊天、閑嘮些家國舊事......
    2017.10.6. 今天老爸老媽八十壽宴,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國破山河在、家和萬事興!
    父母在不遠遊按照古代的標準我們都是不孝子孫哈??[轉圈][豬頭]
    中國人傳統的家庭倫理與責任是上有老下有小,一要為父母養老送終;二要待子女長大成人。才可以真正的追求所謂自我與自由。
    故鄉與母親(五首)
    《開往故鄉的高鐵》
    這是一列開往故鄉的高鐵
    一直奔向記憶的源頭童年的深處
    好似要把一切推倒重來
    所有既往的風景
    一幅幅掛滿窗口
    一閃即逝
    把現實越甩越遠
    一節開往故鄉的高鐵
    倒行逆駛
    風馳電掣
    《穿越東北大平原》
    過了山海關
    東北大平原
    像一隻大肥羊
    在車窗裏慢跑
    這裏曾經富得流油
    是大金國
    是滿州國
    是中原饑民和罪犯的福地
    是所謂共和國的長子
    天高雲淡
    金色的麥田
    湍急的大河
    漫山遍野的鮮花
    如今的東北大平原
    荒蕪而美麗
    像一隻被射殺的肥羊
    所有人都変成驚弓之鳥
    舍棄黑土地
    飛往有海的城市
    穿越東北大平原
    穿越曆史和童年
    有一個聲音在腦海裏盤旋
    如果當年吳三桂不因陳圓圓引滿入關
    如果溥儀和他的後代一直做傀儡皇帝
    現在的東北大平原
    會是啥樣
    穿越東北大平原
    高鐵隻需6個小時
    但我想騎馬入關
    《在故鄉吟唱那遠離故鄉的離愁》
    這雨細到無處可尋
    非來自天庭
    源於睫毛深處
    淅淅瀝瀝 斷斷續續
    打滑了堅硬的地麵
    溫潤著枯萎的秋花
    滲透骨縫 無比之癢
    雨不破窗
    猶似簾紗
    輕籠一江的渾濁
    也無白帆的飄零
    隻有遠處的一抹黛山
    正恰祖母的發髻 高聳
    獨自酒的暈紅中 提筆忘字
    在故鄉吟唱
    吟唱那遠離故鄉的離愁
    《母親  我隻想重返您的**》
    離鄉數載
    花白發際的兒子又一次繾在您的身旁
    午夜的靜秘中傾聽您蒼頓的呼吸
    此時的我是如此脆弱
    隻想重返您的**
    逃離這個喧囂的世界
    母親
    我又是如此強大
    早已長成一塊滾石一棵勁鬆
    在您的屋簷下
    沉默矗立並卷起濤聲
    母親
    您每次爽朗的笑聲
    都振落我心頭的枯葉
    你曾經健步如風的背影
    照亮我未來的道路
    母親
    時隔近半個世紀
    今夜我又一次躺在您的身旁
    已憶不起您奶水的甘甜
    我隻想重返您的**
    或展翅高飛
    《故鄉就是母親的**和第一口奶水>>
    故鄉一片一片溶化的雪花
    是雪花中逆風飛翔的丹項鶴
    離鄉背井的背影
    一道從小吃慣的美食
    故鄉是榮歸或療傷的隱居
    而你注定遠山高飛甚至馬革裹屍
    故鄉是父親的白發一抹夕陽下的河山
    少年時代難以啟齒的一次偷窺
    故鄉是午夜夢回的驚魂場景
    異鄉繁華喧囂中一次酩酊大醉
    河邊小芳一刹那的低頭溫柔
    清晨白幡送走的祖母爽朗笑聲
    故鄉是一幅越來越遠的斑駁油畫
    一部不斷流傳的民間故事
    故鄉就是最終闔下眼簾時的那滴眼淚
    是母親的**和第一口奶水
    2017.10.7. 鐵鍋貼餅子七十年代童年的味道人窮誌短、馬瘦毛長……
    天高地闊、草長水深,童年的寄居和放飛地,向著童年之路回歸並超越!
    2017.1.12. 雪中的故鄉,童年的故鄉自然的故鄉與朝代和時間無關的故鄉,背井離鄉的故鄉……
    《冬喜》
    這個季節象冰一樣光滑並閃亮
    雪上點燃一團火
    酒中點燃一團火
    你是那位千年豎子
    被祖國放逐
    去故鄉流浪
    在自己的家園無家可歸
    當冬天的狗走到盡頭
    抖落一地的毛發
    一個重複過了半生的節日
    將再次盛開愛與傳承的雪花
    2018.2.23. 春節長假停發微信一周,讓碎片化的時間歸於完整,留給親人,睡眠、發呆、閱讀和沉思,心情平靜、輕鬆而充實......
    今天在桑梓最後一天,下午陪老爸和外甥女在冰封的母親河一牡丹江上踏雪溜冰。
    回桑梓過大年,長假今晚結束。下午的冬日斜陽中,與老娘一個斡皮、一個包餃子,感覺母愛的溫暖與沉浸其實人之一生就是在母親的**(生)與上帝的天堂(死)之間遊走,窮盡可能、極限和無常完成這一曆程和閉環。生死為大若不能超越的頂峰,而過程卻是至關重要如滔滔江河奔騰不息......
    2019.4.4. 《清明雪》
    千裏迢迢趕回桑梓
    陪兩老吃頓飯
    廚房裏餐桌上飄著童年的味道
    與他們隻嘮些陳年往事
    明早去給祖上掃墓
    預報有雪或雨雪交加
    那裏背山向水
    梅花依舊綻放
    遠處的田野若隱若現
    2019.10.3. 今老朱家一家去《林海雪原》之夾皮溝朱家鎮吃殺豬菜[呲牙]
    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上山打虎、下鄉種田......
    2020.10.19. 三道關:荒涼而壯美,了無人跡、超然世外、天地無語、魂歸自然……
    如此秋色、收割後的秋色、成熟後的秋色與被大水洗禮後的秋色:蒼涼而洶湧、豐收而荒蕪......
    風叩門??緊
    光照舊書新
    靜待白雪降
    晚陪兩老親
    天暗鳥歸林
    平生好青雲
    江河無語逝
    一地野花繽
    2021.4.2. 回故鄉祭奠懷念老友、著名畫家王文江兄[合十][合十][合十]
    2021.4.11. 林海雪原中楊子榮的“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土匪精神還是值得好好學可和借鑒的[得意][悠閑][呲牙]
    雪鄉
    “中國雪鄉”景區坐落於長白山脈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交會處,位於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施業區,山高林密,擁有“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奇特小氣候,雪期長達7個月,雪景純淨無瑕、千姿百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世外桃源”。--正如中學時代的恩師韓老師所言:故鄉的雪郜是熱的!
    第一次到雪鄉是2001年冬,女兒6歲時我和太太一家三口回牡丹江過春節。那時的雪鄉尚未出圈,所以外地尤其南方旅客還很少。這是女兒第一次滑雪非常興奮,隻可惜我這個雪城人卻不會滑雪,所以從山上下衝時,沒能好好保護她,結果倒栽蔥把小臉都搶破了。我被她媽和我媽一頓說!
    “2004元旦後她到我桑梓“雪鄉”釆訪,後來雪鄉因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而爆火。我放下手的工作也趕回去陪她。住在小時候的火炕上,吃著過年時才能吃到的殺豬菜,於飛揚的雪花中打雪仗,從山頂大叫著衝下去滑雪,仿佛童年再現,忘卻現實,無憂無慮地歡笑著,玩耍著……”(節選自本書“第九章:非典年代的邂逅”)
    “回到家鄉第二天我約李慶一同去雪鄉祭奠老陳。車行於林深草長的曠野山間,我和李慶幾乎一路無語,仿佛都沉浸在回憶之中。一個小時抵達小鎮的一座簡陋的東正教教堂式的殯儀館,老陳尚未下葬,骨灰盒還暫存於小木屋中。窗口上貼著老陳年輕時穿軍裝的照片,橫眉立目,英姿勃發。我一時無法接受當年那位雄心萬丈的狂人和賭徒,竟是如此虎落平陽、抑鬱而終的結局?!我倒寧願看到他戰死商場哪怕是慘遭意外一一老陳,兄弟一場,一路走好!
    《悼老陳》
    一生張狂不服輸
    商場馳騁畫歸宿
    縱橫跌宕海內外
    葉落歸根化黑土
    2022年7月18日於桑梓”
    (節傳自本書“前傳第六章:狂徒老陳的跌宕一生”)
    橫道河子
    一座百年老鎮,有著悠久的曆史與俄羅斯文化脈絡。1903年中東鐵路開通後,自沙俄經營中東鐵路起至日偽時期,一直是重要軍政機關所在地,一些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在此修建別墅和公寓,開設工廠和商行,當時商賈雲集,高樓林立,有“花園城鎮”之稱。
    小鎮留有許多曆史古跡,至今仍有256 棟1901至1905年建成的俄式風格建築,其中國家級保護建築5處,市級保護建築104棟。我國現存的唯一一處木製東正教堂原址、中東鐵路機車庫等建築,都完整地保留至今。橫道河子2007年5月被批準為第三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
    2017.10.6. 建於1902年的中東(俄)鐵路(博物館)及俄羅斯畫家村,層林盡染,絕世美景……
    從北京、江蘇和哈爾濱分別返回家鄉的少年小夥伴們攜手重遊,我代表六十年代的童鞋們臥軌高呼:為了新中國,向我開炮!
    2019.10.6. 攜妻女坐上綠皮火車,返回童年般的鄉村,劈柴、曬穀,吃小笨雞,筋餅卷豆芽和土地絲,豬肉燉粉條……感受時光倒流的快樂與惆悵......
    水涼月釣沉
    小城秋葉深
    溫酒覓故友
    遠山近黃昏
    牡丹峰
    清朝,寧古塔將軍,為了演軍習武,圍獵朝貢,牡丹峰一帶屬“北圍場”。
    民國期間,寧安縣知事王世選騎馬遊覽了該片區域,因覺得此處是寧古塔十裏長江最近的一座山峰,便在此山峰建立“勒馬臨江第一峰”碑。
    1981年,黑龍江牡丹峰被批準為省級天然次生林係統自然保護區。[3]
    1992年,黑龍江牡丹峰被原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3]
    1994年,黑龍江牡丹峰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 [8
    2013.2.13. 牡丹江牡丹峰,花開富貴,焉在南國…
    2015.10.3. 牡丹峰的樹與葉、路與穀……
    牡丹峰下吃農家菜,雞是現殺的,菜是園子裏剛摘的,魚是才釣的,酒是自家醇的一一真正的天然食材,原汁原味……
    2020.10.6. 雨中的牡丹峰:曠世風景、深秋顏色,人生至此、也是一絕。
    2021.4.19.
    牡丹峰上牡丹紅
    春光秋色幾相同
    風急林密溪清淺
    任爾東南西北中
    《下 山的路》
    下
    山
    的
    路
    鋪滿落葉的黃金
    雨中的陽光
    穿透樹林的利劍
    所有上山的人
    一步一步退為背影
    曾經的美景和高峰
    都化做手機裏的圖片
    路
    的
    山
    上
    風一般短暫
    下
    山
    的
    路
    影子一般漫長
    在出世與入世的交界
    在成與敗的中間
    在生與死的邊緣
    在白晝與黃昏的關口
    在禁止焰火的野外
    點燃一隻螢火蟲
    點燃一支衰弱的香煙
    照亮腳下的墓地
    照亮陰冷的唇
    山頂無廟
    一道閃電正擊中紀念碑
    雷聲滾滾
    2020.10.16於桑梓牡丹峰
    倒退的過去是一條漸漸冰封的河流、如果你不能穿透堅硬而厚重的寒冷、就無法欣賞奔湧的的波浪和魚兒。但未來卻如一座雪山、無論多麽不可預測甚至充滿風險、恐懼和死亡,但你別無選擇,依然無法停止前行和攀登的腳步!因為你寧願投身未知而壯麗的峭崖、也不願停留在安全和狹窄的冰床上,也許你還相信會有奇跡發生、也許你隻是為了不斷地逼近天堂……
    一葉豈知秋
    秋華勝春花
    穀幽峰自美
    石落水有涯
    《家山北望》
    家山北望
    浮名若雲
    鳥兒在林木間雀躍
    離鄉千裏萬裏
    在此一別
    聽江水濤濤
    去程無盡
    走遍大江南北
    與寺廟同眠
    任記憶的風琴漸次拉開並合閉
    渤海囯的鍾聲回蕩於夢中
    親手做一麵自由的帆
    送子嗣飄洋海外
    不再落葉歸根
    2020.10.22於桑梓北山
    2023.12.31. 《新年穿新衣》
    回桑梓看望二老一晃快一個月了,萬馬齊喑的2023年即將過去,明年就是2024年元旦了,準備好糧食和鞭炮,默待咒語和預言應驗!
    寒風凜冽,冰雪齊白中,87歲的老娘依然獨來獨往地出去轉了一圈,回家時給我買回兩件新絨衣,一件深灰色的內衣、一件藏青色暗格的薄外套,並敦促我當場試穿,柔軟、舒服、溫暖而講究。背井離鄉33年已入花甲之齡的我不由心頭一熱、眼底有點濕潤一一腦海中的鏡頭刹那間拉回1976年,我從鄉村的爺爺奶奶家回到小城牡丹江,一別我與媽媽己經分離8年之久,之前除了我每2~3年回城過春節,其間媽媽隻去奶奶家看望過一次,依稀記得她給我買了乒乓球和球拍,臨走前,我一直讓她背著、賴著不下來……
    返城回家的第一個春節,爸媽要給我們兄妹三人做新衣服過年,記得當時不知為什麽隻給我做一件藍布上衣,妹弟卻做了全套,爺爺說他們偏心眼。我雖然心裏也有點氣,但好在爸爸給了我零錢買鞭炮,我也就轉移了注意力不太在乎了,因為過年放炮才是男孩子最開心的頭等大事。
    更記得1980年考上大學時,媽媽也給我準備了新衣服和新被褥送我踏上人生的征程,“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仔細算起來,60年的時光,除去8年的鄉村歲月、4年大學和1990年背井離鄉至今33年,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隻有短暫的15年。古語雲:父母在不遠遊,那我絕對是個典型的不孝之子,而且更是個豎子,半生叛逆且不斷捅窿子,讓父母操碎了心最後隻能聽我任我……
    今天再次穿上媽媽的新衣,不由得想起小時候革命***《紅燈記》裏李玉和臨行前對李奶奶說的一句台詞:媽,有您這碗酒墊底,什麽樣的酒我全能對付!一一我也想對老娘說:有你這件新衣在身,什麽樣的寒冷我都不懼!
    窗外山河悲(五絕兩首)
    (一)
    千裏歸桑梓
    大雪映燈籠
    空把少年夢
    全付爆竹聲
    (二)
    末日青鳥飛
    遊子故鄉歸
    小樓一統樂
    窗外山河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