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p3,未來的金礦

字數:1996   加入書籤

A+A-


    揣著一萬五千港幣的“巨款”,林軒感覺自己的腰杆都挺直了不少。雖然這點錢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連個像樣點的辦公室都租不起,但至少,他有了可以調配的資源,可以開始為他的第一個目標——p3播放器,進行實質性的準備了。
    他沒有立刻去租辦公室或者注冊公司,而是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技術分析和市場調研中。    通過大學圖書館的數據庫幸運的是,原身還保留著學生證,可以混進去查資料)和市麵上能找到的科技期刊,林軒確認了p3peg1 audio ayer 3)標準的核心專利確實掌握在德國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tiedia)等少數機構手中。這意味著,任何商業化的p3播放器都繞不開專利授權問題。
    “專利是攔路虎,但也是護城河。”林軒在筆記本上寫道。短期內,完全繞開專利不現實,但可以通過技術優化和成本控製來建立優勢。    “瓶頸在於解碼效率和硬件成本。”林軒找到了關鍵點。
    他的優勢在於,他腦中有未來幾十年各種音頻編解碼算法優化的經驗,深知如何在有限的硬件資源下榨取出更高的性能。
    他開始構思自己的技術路徑:
    1. 軟件算法優化: 放棄追求“完美”的浮點運算解碼,專注於開發高效的“定點運算”解碼算法。這種算法精度略有損失但在普通人耳聽來差別不大),但對處理器要求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在一些性能稍強的cu上流暢運行,從而大幅降低硬件成本。
    2. 硬件方案選擇: 不追求一步到位使用昂貴的專用dsp,而是考慮采用“cu + 簡單外圍邏輯”的方案。cu負責核心解碼和係統控製,一些重複性的計算任務如比特流處理、反量化等)可以用簡單的可編程邏輯器件如cpd,成本遠低於fpga)甚至定製的簡單邏輯門電路asic中的一部分)來加速。目標是找到成本和性能的最佳平衡點。
        4. 用戶體驗: 不能隻關注技術,還要考慮易用性。簡潔的操作界麵、方便的歌曲傳輸方式初期可能需要通過電腦串口或並口連接)。
    林軒在筆記本上畫著框圖,寫著代碼片段,進行著功耗和成本的初步估算。他沉浸在技術的海洋中,仿佛又回到了前世那個熟悉的實驗室。    “必須盡快做出一個能工作的原型。”林軒意識到,隻有拿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能吸引到投資和人才。    一萬五千港幣,購買這些開發所需的元器件,再加上必要的測試設備如示波器、邏輯分析儀,哪怕是二手的),依然捉襟見肘。
    看來,在正式啟動硬件開發之前,他還需要做一件事——找到誌同道合的夥伴,以及……一個能讓他安心搞研發的“根據地”。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