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顧茅廬?不,用技術說話

字數:2691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的兩周,林軒幾乎是以辦公室為家。白天,他在工作台上搭建電路,調試代碼;晚上,則對著電腦屏幕優化算法,繪製pcb印刷電路板)的初步設計圖。餓了就叫樓下茶餐廳的外賣,困了就在角落裏支起一張行軍床眯一會兒。
    他的目標非常明確:用現有的開發板和元器件,盡快搭建出一個能夠運行他優化後的p3解碼算法,並能驅動cd顯示基本信息、播放存儲在小容量fash中音樂片段的演示原型deo)。
    這絕非易事。1995年的開發工具遠不如後世成熟,很多問題需要靠經驗和反複試錯來解決。cu性能有限,內存緊張,他必須將每一行代碼都優化到極致。
    陳家俊那邊,林軒通過大學同學輾轉打聽到了他的聯係方式和工作地點——果然是在觀塘附近的一家小型電子廠當工程師。
    林軒沒有貿然上門,而是先打了個電話。電話那頭的陳家俊聲音略顯木訥,對這個不太熟的師弟突然打來電話有些意外。林軒沒有多寒暄,直接表明來意,說自己正在做一個“很有意思的數字音頻項目”,想請他這位技術高手幫忙看看,指點一下。
    陳家俊顯然對此興趣不大,言語中有些推脫。林軒沒有放棄,強調這個項目采用了一些“非常規”的算法和硬件實現思路,可能會顛覆現有的便攜播放器格局。最後,他留下了自己“芯啟科技”辦公室的地址,邀請陳家俊有空過來看一眼,“絕對不會讓他失望”。
    掛了電話,林軒心裏沒底。技術宅通常有自己的驕傲,能不能打動他,就看deo的成色了。
    幾天後的一個傍晚,陳家俊竟然真的出現在了芯啟科技那間簡陋的辦公室門口。他穿著洗得有些發白的工廠製服,背著一個舊帆布包,臉上帶著好奇和一絲懷疑。
    看到林軒和他麵前工作台上那個用洞洞板搭建、線路飛得有些雜亂的“怪物”,陳家俊皺了皺眉。
    林軒沒有多解釋,直接將原型通上電。隨著他的操作,連接在原型上的一個普通耳機裏,竟然真的傳出了清晰流暢的音樂聲!雖然隻是短短幾十秒的片段,而且音質談不上hifi,但在1995年,能用如此簡陋的、非專用芯片的設備播放壓縮數字音頻,這本身就足夠令人震驚。
    更讓陳家俊驚訝的是林軒展示的解碼效率——通過簡單的調試接口,他看到cu的資源占用率遠低於他的預期。
    “你是怎麽做到的?”陳家俊的眼睛亮了起來,語氣中充滿了難以置信。
    林軒微微一笑,開始向他解釋自己優化的定點解碼算法思路,以及如何通過軟硬件協同來降低係統負載。他沒有絲毫保留,將核心的技術思想和盤托出。
    陳家俊聽得入了迷,不時提出關鍵問題,兩人就著技術細節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從算法優化到硬件選型,從功耗控製到成本考量……陳家俊發現,眼前這個師弟對技術的理解深度和廣度,遠超他的想象,甚至比他廠裏的總工還要厲害!    搞定了陳家俊,林軒信心大增,開始著手接觸黃耀龍。
    接觸黃耀龍的過程相對周折一些。林軒通過一些半公開的商業信息找到了黃耀龍工廠的地址,嚐試了幾次,才在一個行業展銷會的小角落裏“偶遇”了他。
    麵對林軒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黃耀龍起初並沒太在意。但當林軒拿出那個雖然粗糙但能實際播放p3音樂的原型機,並清晰地闡述了p3技術將如何顛覆傳統音樂市場、芯啟科技的低成本方案將如何搶占先機時,黃耀龍那雙精明的眼睛裏閃過一絲興趣。
    “你的意思是,以後聽歌不用買磁帶、不用買cd,直接用這小玩意兒就行?”黃耀龍拿起那個簡陋的原型機,掂量著。
    “是的,黃老板。音樂數字化是必然趨勢。誰先抓住這個機會,誰就能挖到第一桶金。”林軒不卑不亢地回答,同時遞上了一份他精心準備的簡易商業計劃書,裏麵包含了市場分析、成本估算、盈利預測和風險提示。
    黃耀龍仔細翻看著計劃書,又問了許多尖銳的問題,從專利風險到供應鏈保障,從市場推廣到競爭對手……林軒結合自己的未來視野和對當前市場的分析,一一作答,邏輯清晰,數據詳實雖然部分是基於未來的推演)。
    最終,黃耀龍沒有立刻答應加入,但他同意對芯啟科技進行一次“小規模的天使投資”,並提出條件:他需要看到更完善的產品原型和更詳細的市場驗證計劃。作為回報,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工廠資源和供應鏈關係,為芯啟科技提供樣品打樣和小批量試產的支持。
    雖然沒有一步到位,但這已經是巨大的成功!
    黃耀龍的投資意向和陳家俊的技術加盟,標誌著芯啟科技終於湊齊了最初的核心班底。
    林軒站在辦公室裏,看著身旁幹勁十足的陳家俊,以及剛剛簽署的與黃耀龍的初步合作投資意向書,心中豪情萬丈。
    萬事開頭難,最難的一步,他們已經邁了出去。
    真正的“芯海爭流”,從這一刻,正式啟航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