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eda,點亮星星之火
字數:3542 加入書籤
銀行的風險評估風波暫時告一段落,林軒將更多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公司的核心——技術研發上。尤其是被他寄予厚望,甚至在內部被視為“未來核武器”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項目,更是到了一個關鍵的爬坡期。
芯啟科技的eda團隊,在林軒的親自規劃和新加盟的技術大牛李誌遠的帶領下,已經從最初的“草台班子”,逐漸成長為一支小而精悍的專業力量。除了李誌遠這位算法核心外,團隊裏還有幾位從hp、cadence等公司“挖”來的資深軟件工程師,以及幾位香港本地高校計算機或微電子專業的優秀畢業生。
他們的辦公區域被安排在辦公室相對安靜的一角,幾台新購置的高性能圖形工作站雖然還不是頂級的sun,但也算當時的主流配置)屏幕上,閃爍著密密麻麻的代碼和複雜的圖形界麵。白板上,寫滿了各種數學公式、算法流程圖和關於veriogv語言的語法探討。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與隔壁硬件團隊略有不同的、屬於軟件工程師特有的、混合著咖啡因和邏輯思維的緊張氣息。
林軒深知,eda工具的開發是一項係統性、長期性的巨大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以芯啟科技目前的體量和資源,想要全麵挑戰cadence、synopsys等巨頭,無異於癡人說夢。因此,他從一開始就製定了清晰的“點工具突破”策略:不求大而全,而是集中優勢兵力,選擇一個或幾個特定、但又至關重要的eda細分環節,研發出在性能、效率或特定功能上超越現有主流工具的“殺手鐧”產品。
他們選擇的第一個突破口,是靜態時序分析。
在深亞微米時代,隨著芯片時鍾頻率的急劇提升和內部連線延遲的日益顯著,如何精確、快速地分析和確保芯片在各種工作條件下都能滿足時序要求,成為了芯片設計流程中最關鍵、也最耗時的環節之一。當時主流的sta工具,雖然功能強大,但在處理超大規模電路、以及考慮串擾、電壓降等複雜效應時,往往速度慢、精度不足,或者需要用戶進行大量繁瑣的手動設置。
林軒的目標,就是開發一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使用更便捷的sta點工具。他將自己前世對於sta算法發展趨勢的理解,特別是後來出現的基於路徑和基於圖混合分析、統計靜態時序分析等先進理念,進行簡化和改造,融入到芯啟科技第一代sta工具的架構設計中。
李誌遠這位算法大牛的加盟,則為這些“超前”的理念注入了強大的實現動力。他精通圖論、最優化算法和並行計算,很快就理解了林軒的設計思想,並帶領團隊開始了艱苦的算法實現和軟件開發工作。
這是一個充滿了挑戰和挫敗的過程。
他們需要將抽象的數學模型,轉化為高效、穩定的c++代碼。他們需要處理複雜的時序庫格式,兼容不同的工藝角和工作條件pvt)。他們需要設計巧妙的數據結構,來存儲和處理包含數百萬甚至數千萬邏輯門和連線的龐大電路網表。他們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測試、調試、優化,與已知的商業sta工具進行對標,尋找差距,改進性能。
無數個夜晚,eda團隊的燈光都是整個辦公室最後熄滅的。白板上的公式被反複推演,代碼被一遍遍重構,為了一個微小的性能提升或者一個潛在的bug修複,團隊成員們常常爭論得麵紅耳赤,然後又一起埋頭苦幹。
林軒雖然不能全程參與編碼,但他幾乎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和李誌遠以及團隊核心成員進行深入的技術討論。他常常能一針見血地指出算法設計中的瓶頸,或者提出一些看似異想天開、卻又能巧妙解決問題的優化思路。他那超越時代的視野和對底層邏輯的深刻理解,讓李誌遠這位技術大牛也常常感到驚歎和佩服。
“林總,您對時序傳播和串擾耦合的理解,簡直……不像這個時代的人。”一次深夜的技術攻關後,李誌遠忍不住感慨道。
林軒隻是笑了笑,沒有過多解釋,將話題引回了技術本身。
終於,在經曆了近三個月的艱苦奮戰後,芯啟科技的第一款sta點工具的核心引擎——代號“追光者”ight chaser)——初步成型了!
為了驗證“追光者”的真實能力,李誌遠選擇了一個公開的、規模相當大的基準電路,這個電路也被業界廣泛用於評估各種sta工具的性能。他將同樣的電路網表和時序庫,分別輸入到“追光者”和一台裝有當時最新版本synopsys prietie業界公認的sta標杆工具)的工作站中,進行時序分析。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緊緊地盯著兩台工作站的屏幕。
然後,輪到“追光者”了。李誌遠深吸一口氣,敲下了回車鍵。
幾乎是瞬間,“追光者”的日誌信息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在屏幕上滾動!得益於林軒提出的先進算法框架和李誌遠團隊精湛的並行優化實現,它的運算效率遠超眾人預期!
林軒也走上前,仔細比對著兩份報告,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雖然這隻是一個點工具的核心引擎,距離商業化發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完善用戶界麵、報告格式、與其他工具的集成等),但這個結果,已經足以證明: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芯啟科技,完全有能力在eda這個被巨頭壟斷的領域,點亮屬於自己的星星之火!
這個突破性的進展,如同一股強勁的暖流,迅速傳遍了整個公司。硬件團隊的同事們也紛紛前來祝賀,對這群“神秘”的軟件工程師刮目相看。之前因金融危機而有些低迷的士氣,被這個“內部喜訊”極大地提振了!
林軒當即宣布,晚上公司聚餐,為eda團隊慶功!同時,他也指示李誌遠,要趁熱打鐵,一方麵繼續優化“追光者”引擎的穩定性和精度,另一方麵,要開始規劃用戶界麵和產品化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林軒敏銳地意識到,“追光者”的這次成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可能成為芯啟科技撬動未來市場和融資的一個重要杠杆。
他開始思考,如何將這個“秘密武器”適時地展示給潛在的合作夥伴或投資者?或許,下一次與vc接觸時,除了p3芯片,這個“超越prietie”的sta工具,會成為一個更具想象力、更能打動人心的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軒仿佛看到,芯啟科技的eda版圖上,第一顆,也是最關鍵的一顆棋子,已經落下。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