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人才窪地,精英加盟

字數:4172   加入書籤

A+A-


    eda“追光者”引擎的初步成功,極大地增強了芯啟科技內部的凝聚力和對未來的信心。這也讓林軒更加堅定了在金融危機期間“逆勢抄底”人才的決心。他深知,一流的人才,永遠是科技公司最核心、最寶貴的資產。尤其是在半導體這個高度依賴經驗積累和智力密集的行業,一個頂尖人才的作用,往往勝過一個普通的團隊。
    在他親自督戰和極具誘惑力的條件吸引下,芯啟科技的“人才窪地”效應開始顯現。除了之前成功招攬的eda算法專家李誌遠外,更多在危機中“流落江湖”的精英,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家在寒冬中逆勢擴張、充滿神秘感和技術野心的香港本土初創公司。
    這一天,林軒的辦公室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顧維鈞。
    顧維鈞,年近四十,貌不驚人,微胖的身材,鼻梁上架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頭發也有些稀疏,看上去就像是那種隨處可見的中年工程師。但他的履曆,卻足以讓任何一家半導體公司為之側目。
    他是中國大陸最早一批公派留學美國的微電子學博士,畢業後加入了當時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半導體,在模擬和混合信號ic設計領域工作了近十年,主導或參與了多款成功的通訊芯片和電源管理芯片的設計。後來,他又被高薪挖到飛利浦半導體,香港研發中心,擔任模擬設計部門的主管。可以說,在模擬ic設計這個需要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域,顧維鈞絕對算得上是華人圈子裏頂尖的人物之一。
    然而,金融風暴的衝擊,加上飛利浦自身業務調整的原因,香港研發中心近期進行了大規模裁員,顧維鈞這位“元老級”的主管,也不幸進入了裁員名單。
    林軒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讓黃耀龍通過一切可能的渠道聯係上了顧維鈞,並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了這次會麵。對於這樣一位“國寶級”的模擬設計大師,林軒誌在必得。
    會麵安排在芯啟科技那略顯局促的會議室裏。林軒親自泡上從家裏帶來的、珍藏的武夷山大紅袍,以示尊重。
    “顧博士,久仰大名。我是芯啟科技的林軒。”林軒主動伸出手。
    顧維鈞禮貌地與他握手,眼神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和疲憊。失業的打擊,加上對未來的迷茫,讓這位一向在技術領域揮灑自如的專家,顯得有些意興闌珊。
    “林總,客氣了。”顧維鈞坐下,開門見山,“黃先生大概也和您介紹過我的情況。說實話,我現在對未來還沒什麽明確打算。芯啟科技……我之前似乎沒怎麽聽說過。”言下之意,他對加入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興趣不大。
    林軒並不意外。他知道,對於顧維鈞這個級別的技術大牛來說,找一份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到一個能讓他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平台。
    “顧博士,芯啟科技確實是一家年輕的公司,成立至今還不到兩年。”林軒坦誠道,“我們沒有飛利浦、摩托羅拉那樣響亮的品牌,也沒有他們那樣龐大的資源。甚至,我們的辦公室也很簡陋,研發條件也還在逐步完善中。”
    他先是自揭其短,沒有畫不切實際的大餅。
    “但是,”他話鋒一轉,眼中閃爍著光芒,“我們有一樣東西,是那些大公司可能給不了您的。”
    顧維鈞挑了挑眉,示意他繼續。
    “那就是一個從零開始,親手打造世界一流芯片的機會!”林軒的聲音充滿了感染力,“我們正在研發的‘麻雀’p3 soc芯片,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解碼器。我的目標,是要將cpu內核、音頻編解碼、電源管理、甚至usb接口等所有核心功能,都集成到一顆芯片上!而且,在功耗和成本上,要做到極致!”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快速地勾勒出“麻雀 rev b”的soc架構圖,特別是在模擬部分的規劃——高精度的audio dacadc、低噪聲的p、高效率的dcdc電源管理單元……
    “顧博士,您是模擬電路設計的頂尖專家。您看看這個架構,”林軒指著白板,“這裏麵的挑戰有多大,機遇有多大,您應該比我更清楚!在飛利浦,您可能隻是負責其中一個模塊,或者在一個成熟的平台上做一些改進。但在芯啟,您可以親自操刀,定義和設計整個模擬前端和電源管理係統!您可以將您畢生的經驗和最新的想法,毫無保留地應用到這顆芯片上,沒有任何大公司的流程束縛和部門壁壘!”
    顧維鈞的目光,不自覺地被白板上的架構圖吸引了。以他的專業眼光,自然能看出這個soc架構的野心和技術難度。特別是林軒提出的幾個關於低功耗電源管理和高信噪比音頻處理的設計思路,相當新穎,甚至有些超前。這激起了他內心深處那份屬於頂尖工程師的技術熱情。
    “林總,這個架構確實很有挑戰性。”顧維鈞的語氣緩和了一些,但疑慮仍在,“不過,想法再好,也要能實現才行。貴公司的團隊……能支撐起這麽複雜的soc設計嗎?尤其是模擬部分,對設計經驗和測試環境要求極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問得好!”林軒似乎早有準備,“家俊哥,麻煩你把我們‘麻雀 rev a’的測試報告和rev b的初步仿真數據拿給顧博士看看。另外,把我們新買的那台安捷倫混合信號示波器和音頻分析儀的資料也介紹一下。”
    陳家俊立刻將準備好的資料遞給顧維鈞。當顧維鈞看到rev a原型在功耗和音頻指標上已經展現出的潛力,以及公司在核心測試設備上的投入那台安捷倫設備價格不菲)時,眼神中的疑慮又消散了幾分。
    接著,林軒又向顧維鈞介紹了芯啟科技在eda領域的布局和“追光者”sta工具取得的突破。“我們不僅設計芯片,我們還在開發自己的設計工具!我們相信,設計與工具的協同進化,才是未來芯片設計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林軒談到了最實際的問題——待遇和發展。
    “顧博士,我知道您之前的薪酬水平很高。芯啟目前可能無法完全匹配您在飛利浦的現金收入。但是,我們願意為您提供公司初創期最高規格的期權!我堅信,芯啟科技未來一定會上市,而且會是一家偉大的公司。這些期權,在未來可能價值千金,甚至萬金!”
    “更重要的是,”林軒的目光變得無比真誠,“在這裏,您將不僅僅是一名高級工程師或者部門主管,您將是芯啟科技模擬和混合信號技術的奠基人!您將有機會帶領一個團隊,攻克最前沿的技術難題,做出足以載入史冊的產品!這份事業的成就感,我相信,是用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
    技術上的挑戰、從零開始的創造機會、極具潛力的期權激勵、以及林軒本人展現出的遠見卓識和真誠態度……這一切,終於打動了顧維鈞內心深處那份沉寂已久的渴望。
    他沉默了良久,推了推眼鏡,最終伸出手:“林總,你的故事很精彩。我……願意賭一把!”
    “歡迎加入芯啟科技!”林軒用力握住顧維鈞的手,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
    顧維鈞的加盟,如同給芯啟科技的模擬設計領域注入了定海神針。他的到來,不僅帶來了頂尖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工程經驗,更重要的是,他的“標杆效應”吸引了更多原本處於觀望狀態的優秀人才。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又有幾位在驗證、後端設計、嵌入式軟件等領域有著資深背景的工程師,陸續加入了芯啟科技。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是林軒和黃耀龍“求賢若占”的對象,但之前因為種種顧慮未能下定決心。如今,看到李誌遠、顧維鈞這樣的技術大牛都選擇加盟這家“前途未卜”的初創公司,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增強。
    芯啟科技的辦公室變得更加擁擠,也更加充滿了活力。不同技術背景、不同工作經曆的人才匯聚一堂,帶來了思想的碰撞和知識的融合。雖然偶爾也會因為工作方式、技術理念的不同產生一些小的摩擦,但在林軒的協調和共同目標的凝聚下,團隊的整體戰鬥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林軒看著眼前這支日益壯大的“精銳之師”,心中充滿了豪情。他知道,有了這些“千金馬骨”,芯啟科技這艘船,才真正具備了在“芯海”中乘風破浪的底氣。人才窪地,正在變成人才高地。而這一切,都得益於這場席卷香江的金融風暴,以及他自己那份“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洞察和果決。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