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資金的“渴”與“天使”的門

字數:10593   加入書籤

A+A-


    亞熱帶的香江已經褪去了冬季最後一絲寒意,空氣中開始彌漫起潮濕而溫潤的氣息。與季節一同升溫的,還有芯啟科技內部那股近乎沸騰的研發熱情,以及與之相伴相生的、日益嚴峻的資金焦慮。
    公司位於觀塘的辦公室裏,呈現出一派矛盾而又真實的繁忙景象。
    一方麵,是技術研發的高歌猛進。
    秘密進行的“盤古”eda項目組,在林軒的親自坐鎮和高強度指導下,已經度過了最初的迷茫期,開始真正啃食那些算法實現和軟件架構的硬骨頭。
    會議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關於布局算法模擬退火參數調優、分區策略)、布線引擎數據結構選擇、擁塞預測模型)的討論和推演。顧維鈞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將,正帶領著陳家俊和幾位新招募來的、具有紮實計算機科學背景的年輕工程師林軒通過大學關係和獵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來的幾個寶貝),一行行地編寫著底層的c++代碼。他們時而激烈爭論,為一個數據結構的選擇或者一個優化算法的複雜度而麵紅耳赤;時而又陷入長時間的沉默,對著複雜的邏輯和難以捉摸的bug苦苦思索。
    林軒幾乎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與他們一起,不僅提供方向性的指引,甚至會親自下場,編寫核心模塊的偽代碼,或者調試那些最棘手的性能瓶頸。進展雖然談不上神速——eda開發本就是水磨工夫,但方向明確,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卻又無比堅定。    團隊正在全力進行關鍵模塊的rt寄存器傳輸級)代碼編寫,用veriog 語言將邏輯功能轉化為代碼實現。高性能低功耗dsp核心的設計是重中之重,工程師們絞盡腦汁地優化指令流水線、設計精巧的門控時鍾邏輯;集成音頻dac的模擬電路部分,也由一位擅長模擬設計的工程師負責攻關;與閃存接口、電源管理單元pu)相關的模塊也在同步進行。辦公室角落裏新增的幾台高性能服務器和工作站花掉了公司賬上一大筆錢)幾乎全天候高速運轉,進行著邏輯仿真和驗證,確保設計的功能正確性和時序滿足要求。每一次仿真通過,都會引起一陣小小的歡呼。
    然而,技術的快速推進,如同一個高速旋轉的引擎,驅動它的燃料——資金,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急劇消耗。
    eda項目是純粹的研發投入,短期內看不到任何產出,卻需要支付高薪工程師的工資、購買昂貴的開發工具即使有林軒的“指導”,一些基礎的商業軟件和服務器硬件還是必需的)、承擔服務器集群的巨大電費和維護費用。
    項目雖然是產品導向,但前期的研發投入同樣巨大。工程師團隊的規模比“啟明一號”時更大,設計複雜度更高,需要的仿真驗證資源更多。未來如果要采用台積電更先進的0.35微米工藝,其光罩費用ask st)和nre非經常性工程費用)將遠超之前的0.50.6微米工藝。此外,為了實現p3解碼,可能還需要購買一些基礎算法或者接口標準的第三方ip授權,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每一項,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流出去。
    黃耀龍作為公司的“大管家”,這段時間簡直是度日如年,愁得頭發都快白了。他幾乎每天都要更新財務報表,看著公司銀行賬戶上的數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持續減少,就像沙漏裏的沙子,無情地流逝。每一次發工資、付供應商款項,都讓他心驚肉跳。
    在一個隻有他和林軒兩個人的碰頭會上,黃耀龍終於忍不住爆發了,他將一份最新的現金流預測報告拍在林軒麵前,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慮和急躁:
    “林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看這份預測,按照我們現在這個燒錢的速度——eda團隊每個月的人力成本和運營開銷,團隊的研發投入,再加上基本的公司運營費用——我們賬上這點錢,最多!最多隻能再支撐三個月!三個月後,別說給台積電付‘啟明一號’的流片費了,下個月的工資能不能按時發出來都是個大問題!”
    “這段時間,我跑斷了腿,見了不下十幾波投資人,結果呢?”黃耀龍的語氣充滿了挫敗感,“要麽是根本聽不懂我們在做什麽,那些大財團看不上,小的投資人又不敢投!”
    林軒默默地聽著黃耀龍的抱怨和發泄,遞給他一支煙。他對此早有預料,甚至比黃耀龍感受到的壓力更大。黃耀龍看到的隻是財務數字,而林軒心中清楚,一旦資金鏈斷裂,不僅兩個寄予厚望的項目將戛然而止,整個團隊也可能瞬間分崩離析,他重生以來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這段時間利用前世的一些人脈和關係,確實也在接觸一些潛在的投資渠道,概念遠未成熟,尤其對於半導體這種需要長期巨額投入、技術門檻極高、市場不確定性大的產業,願意下注的資本寥寥無幾。所有人都更願意投資那些模式清晰、短期內能看到回報的項目。
    眼看著賬上的資金一天天減少,林軒甚至開始暗中盤算,是否要動用自己最後那點“儲備”——利用前世記憶,去金融市場上進行一些高風險的短期投機,例如在外匯或者期貨市場上博一把,來為公司“飲鴆止渴”,爭取一點時間。但這終究是下下策,風險極大,一旦失手,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林軒幾乎要被逼到絕境,焦慮得夜不能寐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如同黑夜中的一絲微光,悄然出現了。
    他曾經就讀的香江大學電子工程係裏,有一位看著他長大的老教授——陳啟明教授,在學術界頗有聲望,為人正直熱心。陳教授一直很欣賞林軒的技術天賦和學習能力,對於他畢業後沒有選擇出國深造或進入大公司,而是選擇自主創業,更是讚賞有加。在聽說了林軒帶領團隊克服困難,成功交付了香港本土設計的第一款vcd soc芯片雖然過程曲折,利潤微薄)之後,陳教授特意打來電話表示祝賀和鼓勵。
    在電話中,林軒也隱晦地向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輩透露了公司目前麵臨的資金困境和尋找投資的艱難。
    陳教授沉吟片刻,說道:“阿軒啊,你搞的這個芯片設計,確實是代表未來的方向,很有意義,但也確實燒錢。香港這邊的資本環境,對你們這種初創科技公司確實不太友好。不過……”
    他話鋒一轉:“我最近認識了一位很特別的年輕律師,叫張晚晴。她可不簡單,雖然是律師出身,但在投資界,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投融資和知識產權方麵,眼光非常獨到,名氣很大。聽說很多從矽穀回來的精英創業,都點名要找她做法律顧問和融資顧問。她不僅精通法律和商業規則,對前沿技術也有著超乎尋常的理解力。我感覺,她可能會對你做的事情感興趣。”
    “這樣吧,”陳教授熱心地說,“我幫你搭個線,約個時間,你準備一下,好好和她聊聊。就算她不能直接投資,以她的人脈和專業眼光,說不定能給你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或者幫你對接一些真正懂行的風險投資機構vc)。試試總沒壞處。”
    “張晚晴?” 林軒握著電話的手猛地一緊,心髒也隨之加速跳動。
    這個名字!
    他在前世的記憶碎片中,似乎捕捉到過這個名字!好像在多年以後,這位張晚晴成為了亞洲科技投資界一位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以其精準的判斷、犀利的風格和在多起重大科技公司投融資、並購案中的關鍵作用而聞名遐邇。難道……真的是她?
    如果真是那位未來的“投資女王”,那這次見麵的意義就非同小可了!這可能不僅僅是一次融資的機會,更是一次與未來行業巨擘建立早期聯係的契機!
    “好!太好了!謝謝您,陳教授!真的太感謝您了!” 林軒壓抑住內心的激動,連忙答應下來,語氣中充滿了感激,“我一定會好好準備,不會讓您失望的!”
    放下電話,林軒立刻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動力襲來。無論對方是不是他記憶中的那個人,這都是目前他能抓住的最好,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機會。他必須全力以赴,將芯啟科技的價值和潛力,以最專業、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現出來。
    接下來的幾天,林軒幾乎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準備工作中。他讓黃耀龍整理出最詳細、最真實的財務數據;讓顧維鈞和陳家俊分別準備了“啟明一號”和“盤古”項目的技術亮點和進展報告;他自己則反複梳理公司的戰略規劃、市場分析、競爭優勢和風險應對,一遍又一遍地演練著如何在短時間內清晰、準確、有力地闡述自己的願景和需求。他甚至還去請教了鄭家誠,了解了一些與頂級律師和投資人打交道的注意事項和禮儀。
    幾天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林軒獨自一人,再次來到了中環那片象征著財富與權力的摩天樓群。他走進了一家位於頂級寫字樓高層的、裝潢低調奢華的國際律師事務所正是他之前谘詢過的高偉紳,張晚晴顯然已經在這裏成為了重要成員)。
    在預約好的、可以俯瞰整個維多利亞港景色的高級會議室裏,林軒見到了張晚晴。
    眼前的女子比他想象中更年輕,大約二十七八歲的年紀,比林軒稍大幾歲。她穿著一身剪裁極其合體的煙灰色高級職業套裝,內搭簡潔的絲質白襯衫,襯托出玲瓏有致的身材和優雅幹練的氣質。齊肩的短發打理得一絲不苟,露出光潔的額頭和精致的五官。她的眼神明亮而銳利,帶著一種洞察人心的審視意味,讓人不敢有絲毫懈怠。她身上散發出的,是一種融合了法律人的嚴謹、商界精英的敏銳和女性特有的知性魅力的複雜氣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有過多的寒暄和客套,在助手送上咖啡,雙方簡單交換名片並相互介紹後,張晚晴便示意助手離開,然後目光直視林軒,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林先生,早上好。陳啟明教授已經向我詳細推薦了你和你的芯啟科技。”她的聲音清晰、冷靜,語速適中,普通話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港式口音,卻異常標準流利,每一個字都準確地落在點上。“陳教授對你評價很高,他說你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用很短的時間就成功設計並量產了一款複雜的vcd係統級芯片,這在幾乎沒有半導體產業基礎的香港本土公司裏,確實非常罕見,令人印象深刻。”
    她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專注地看著林軒:“那麽,能請你詳細談談你的公司、你的技術、你的團隊,以及你對未來的計劃嗎?特別是,你目前麵臨的主要困難是什麽?以及,你期望從投資者或者我這裏,獲得什麽樣的幫助?”
    她的提問直接、精準,邏輯清晰,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瞬間就將談話引入了核心。
    林軒深吸一口氣,穩了穩心神。麵對著這位氣場強大、很可能就是未來投資界大鱷的女子,他知道任何浮誇和隱瞞都是徒勞的,唯有真誠、專業和實力才能打動對方。
    他開始了他的講述,語速平穩,條理清晰。
    他沒有像對普通投資人那樣過多渲染所謂“成功”,而是非常坦誠地回顧了整個過程——從最初的技術選型失誤,到研發過程中的艱難,再到測試環節暴露出的良率問題,以及最後與遠大電子在價格和交付上的艱難博弈,最終隻獲得了微薄利潤甚至虧損的結局。他沒有回避失敗和挫折,反而將其作為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展現了反思和學習能力。
    接著,他話鋒一轉,開始重點介紹芯啟科技的核心優勢:“雖然‘麻雀(啟明零號)’的過程很坎坷,但它證明了我們的核心能力。第一,我們擁有一支技術實力過硬、執行力極強、並且高度凝聚的團隊。顧工在後端物理設計和與代工廠合作方麵經驗豐富,陳工在算法實現和測試驗證上能力突出,我自己則負責整體架構設計和關鍵技術攻關。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對未來芯片技術和市場發展趨勢,有著超越當前時代的判斷力。”    更讓張晚晴眼神中閃過一絲異彩的是,林軒並沒有止步於產品層麵,而是進一步闡述了那個更加宏大和冒險的計劃——“盤古”自主eda項目。他解釋了為什麽掌握核心eda工具對於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實現長遠發展和建立技術壁壘至關重要,以及他們計劃如何從最關鍵的p&r環節入手,逐步構建自己的工具鏈。他沒有透露過多的技術細節,但清晰地表達了這一戰略的深層邏輯和決心。
    “……所以,基於以上規劃,我們目前麵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在清晰地展示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市場洞察和長遠布局後,林軒終於談到了最核心的訴求。“我們需要融資,目標金額大約是三百萬美元。”
    他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資料,展示了資金的初步用途規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三個方麵:第一,支持‘啟明一號’p3芯片的後續研發、在台積電的流片包括可能的多次p試產和最終全光罩量產)以及初步的市場推廣;第二,支撐‘盤古’eda項目的持續研發,包括引進更多頂尖的算法和軟件工程師,購置必要的服務器和開發工具;第三,作為公司未來至少1218個月的運營儲備資金,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作為回報,”林軒看著張晚晴,報出了自己的底線,“我們願意出讓公司融資後10的股份。”
    在林軒長達近一個小時的講述過程中,張晚晴始終保持著令人敬佩的專注。她沒有看手表,沒有接電話,隻是靜靜地傾聽著,偶爾在她麵前的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什麽。但她的“靜聽”絕非被動接受,她會在林軒講述的間隙,或者在他闡述的邏輯節點上,突然打斷他,提出一些極其精準和尖銳的問題,如同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準確地切中要害:    “自主研發eda,聽起來很美好,但投入巨大,周期漫長,失敗率極高。cadence等巨頭每年投入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研發。你們憑什麽認為能成功?你們的核心技術優勢在哪裏?僅僅是你個人的‘指導’嗎?這如何規模化和持續化?” “你的團隊目前有多少人?核心成員的背景和穩定性如何?未來一年計劃擴張到多少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何吸引和留住頂尖的芯片設計和eda人才?特別是在香港這個人才相對匱乏的環境下?” “你提到的三百萬美元融資額,是基於什麽樣的財務模型計算出來的?能否提供詳細的未來三年財務預測,包括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你對估值的依據是什麽?”    每一個問題都如同精準製導的導彈,直擊芯啟科技目前存在的潛在風險和邏輯漏洞。這些問題,遠比黃耀龍之前遇到的那些普通投資人要深刻和專業得多。
    林軒額頭上甚至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他慶幸自己這幾天做了充分的準備,更慶幸自己擁有兩世的知識和經驗積累。他沉著應對,對每一個問題都進行了坦誠而深入的回答。對於能夠清晰解釋的,他據理力爭,引經據典當然,很多“經”和“典”來自於未來);對於目前確實存在的風險和不足比如詳細的財務預測模型還不夠完善,專利規避策略還需要更深入的論證),他也並不回避,坦誠說明目前的進展和下一步的計劃,並強調自己有信心帶領團隊解決這些問題。
    他重點突出的,始終是自己的核心價值——對技術方向的精準把握,解決關鍵技術難題的超強能力,以及帶領團隊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決心和執行力。他甚至將“啟明一號”在最後關頭依靠他的方法大幅提升良率的例子,作為自己“解決關鍵技術難題能力”的佐證。
    當林軒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時,他感到自己口幹舌燥,後背也已經被汗水浸濕。他看著對麵依舊平靜、眼神深邃的張晚晴,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表現是否能打動這位眼光挑剔的專業人士。
    張晚晴合上了麵前的筆記本,沉默了片刻。會議室裏隻剩下空調運行的微弱噪音和窗外遙遠的海浪聲。這短暫的沉默,對林軒來說卻如同一個世紀般漫長。
    終於,張晚晴抬起頭,目光再次聚焦在林軒臉上,語氣依舊冷靜,但似乎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
    “林先生,感謝你坦誠的分享。”她緩緩開口,“你的項目,和你這個人一樣,非常有趣,也充滿了野心。用‘雄心勃勃’來形容,毫不為過。”
    她頓了頓,食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仿佛在權衡著什麽。
    “坦白說,從純粹的投資角度來看,風險極高。”她毫不客氣地指出現實,“你所描繪的p3市場能否如你預期那樣快速爆發,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即使爆發了,你們能否在與國際巨頭的競爭中勝出,也是未知數。而那個自主eda項目,更是如同一個美麗的夢想,實現難度極大,短期內不可能產生任何回報,卻會像一個無底洞一樣吞噬你們本就稀缺的資金。”
    “再加上,你們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確實非常脆弱,幾乎沒有任何抵抗風險的能力。你所要求的三百萬美元融資額,坦率地說,對於同時支撐p3芯片的量產和eda項目的持續研發這兩個‘吞金巨獸’來說,也並不算特別充裕,甚至可能隻是杯水車薪。”
    張晚晴的每一句話,都像是在給林軒剛剛燃起的希望潑冷水。林軒的心,也隨之微微一沉。難道……這次機會也要錯過了嗎?
    就在林軒的心情跌落穀底之際,張晚晴的話鋒卻突然一轉。
    “不過,”她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揚了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弧度,眼神中也多了一絲探究和欣賞,“我對你本人,以及你所展現出的技術洞察力、戰略構想和那份近乎偏執的自信,非常感興趣。”
    “你很年輕,卻有著遠超年齡的沉穩和視野。你敢於挑戰巨頭,敢於布局未來,這種勇氣和魄力,在香港這個商業環境裏,很少見。而且,你並非隻有空想,你在帶領團隊上證明了你們的執行力。這一點,難能可貴。”
    她停頓了一下,給出了她的決定:“這樣吧,林先生。我需要時間消化今天的信息,也需要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和評估。我會盡快安排時間,親自去你的公司實地看一看,和你的核心團隊成員再深入地聊一聊,做一些初步的盡職調查。”
    “在此之後,”她看著林軒的眼睛,語氣變得鄭重,“如果你能提供一份足夠專業、詳盡、數據支撐紮實的商業計劃書——我指的是真正符合國際頂級vc標準的bp,裏麵需要包含你對所有風險的清晰認知和應對預案,以及明確的股權結構設計和未來可能的退出機製。並且,你也願意接受一些符合早期高風險投資慣例的、相對嚴格的投資條款比如設置業績對賭、創始團隊股權鎖定、投資方在董事會的席位和一票否決權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麽,”張晚晴微微一笑,“我想,我或許可以利用我的一些渠道,幫你對接幾家在美國矽穀或者新加坡,對早期硬核科技項目有投資偏好的風險投資基金。甚至……”
    她稍微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做一個重要的決定,然後用一種更輕鬆但依然認真的語氣說道:“如果你的商業計劃書足夠打動我,並且我們能在條款上達成一致,我個人……也可以考慮作為天使投資人,參與你們這一輪融資的一小部分。”
    “天使投資?!”林軒的眼睛瞬間瞪大了,巨大的驚喜如同電流般傳遍全身!
    他原以為張晚晴最多隻是答應幫忙引薦vc,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幫助了。卻沒想到,她竟然表示自己也可能親自下場投資!這意義完全不同!這代表著她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專業的律師或顧問在看待芯啟科技,而是真正看到了其中的潛力,願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銀來下注!
    獲得一位在未來可能成為“投資女王”的專業人士的天使投資,其價值絕不僅僅是金錢本身,更是一種強大的背書,對後續吸引更多頂級vc將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可能性。”張晚晴立刻補充道,將林軒從狂喜中拉回現實,“最終的決定,完全取決於你接下來提供的商業計劃書的質量,以及我們後續就估值、條款等細節進行談判的結果。在高科技投資領域,從初步接觸到最終完成交割,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交易都可能失敗。”
    “我明白!完全明白!”林軒用力地點頭,強壓住內心的激動,連忙保證道,“張小姐,請您放心!也請給我一點時間,最多一周!我一定會給您和您對接的投資機構,提供一份最專業、最詳盡、最有誠意的商業計劃書!”
    這一刻,林軒感到籠罩在頭頂數月的陰霾,終於被撕開了一道縫隙,一縷金色的希望之光,頑強地照進了困境重重的現實。
    與張晚晴的這次會麵,無疑是芯啟科技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雖然融資之路才剛剛開啟,前方還有盡職調查、商業計劃書的打磨、艱難的估值談判等一係列挑戰,但林軒知道,他已經為芯啟科技贏得了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個機會——一個被頂級的專業人士看到、審視、並初步認可的機會。
    接下來,他需要將這份被看到的潛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業邏輯和價值呈現,去敲開資本那扇沉重而又充滿誘惑的大門。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