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來自寶島的“友好建議

字數:3255   加入書籤

A+A-


    淩晨四點,當工作站的屏幕上終於跳出“drc cean, vs cean, erc cean”的綠色最終確認信息時,整個實驗室爆發出短暫而壓抑的歡呼!這意味著,“啟明一號”的設計文件,在經過林軒和他團隊嘔心瀝血的打磨後,終於達到了可以送去製造的完美狀態!
    林軒深深地吐出一口氣,緊繃了幾十個小時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一股強烈的疲憊感如同潮水般湧上。但他沒有休息,而是親自檢查了最終生成的gdsii版圖文件的數據完整性,確認無誤後,才授權團隊將其加密打包。
    目標代工廠——台灣新竹的“台聯電”。這是林軒經過反複權衡後的選擇。相比當時已經聲名鵲起、行事風格更穩健保守的“台積電”tsc),“台聯電”作為追趕者,作風更激進,願意接納新興設計公司的訂單,並且在價格和服務上更具彈性。更重要的是,林軒清晰地記得,在他前世的資料庫中,記載著“台聯電”在19961997年間,其編號為“faos生產線這正是“啟明一號”選擇的工藝節點),曾因為一個批次的化學機械拋光p)工藝參數漂移,導致其金屬互聯層特別是3和4層)的平坦度略有瑕疵,在高電流密度下容易引發“電子遷移”效應,進而影響芯片的長期可靠性。這個問題當時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直到幾年後大規模應用時才逐漸暴露。
    而林軒,恰恰在“啟明一號”的設計中,針對這個“未來”才會發現的隱患,做足了文章。他在芯片內部幾個關鍵的大電流路徑,如核心處理器的電源網絡、高速時鍾樹的主幹道等區域,不僅大幅加寬了金屬走線遠超標準設計規則的建議值),還密集增加了數倍的冗餘通孔,並在這些關鍵線路周圍設計了特殊的“虛擬填充”結構和應力緩衝帶。這些設計在版圖上看起來有些“臃腫”和“浪費”,甚至略顯“醜陋”,但卻是林軒為了確保芯片在“有瑕疵”的工藝下依然能長期穩定運行而埋下的“伏筆”。
    加密後的設計文件,通過當時速度慢得令人發指的x.25或早期撥號網絡專線,緩緩傳輸到了台灣新竹。
    兩天後,一封來自“台聯電”客戶工程部的電子郵件,準時出現在了林軒指定的項目郵箱裏。郵件由一位名叫“陳誌明”的資深工程師撰寫,措辭極其“專業”且“客氣”:
    “尊敬的啟明芯林先生及設計團隊:
    感謝貴司選擇台聯電作為‘啟明一號’芯片的製造夥伴。我們已收到並初步審閱了貴司提交的gdsii設計文件。文件完整性校驗通過。
    在進行初步的製造可行性分析和設計規則檢查drc)過程中,我們的工程師注意到,在芯片的若幹關鍵區域詳見附件高亮標注圖),金屬走線寬度、通孔數量及布局方式,似乎顯著超出了我們基於該0.5微米工藝節點提供的標準設計套件pdk)中的推薦值。
    我們理解貴司可能有特殊的可靠性考量,但從優化芯片麵積利用率、降低光刻掩模複雜度和潛在製造成本、以及最大化初始流片良率的角度出發,我們強烈建議貴司考慮對這些區域進行適當的‘優化’調整。附件中包含了我們工程師基於經驗提出的幾套優化版圖建議方案,供貴司參考。這些調整理論上不會影響芯片的邏輯功能,但能帶來更優的製造經濟性。
    期待貴司的反饋。順頌商祺!
    台聯電客戶工程部 陳誌明 敬上”
    黃耀龍第一個看到了這封郵件,他不懂技術細節,但“強烈建議”、“優化調整”、“降低成本”、“最大化良率”這些字眼還是看得懂的。他立刻拿著打印出來的郵件找到了正在閉目養神的林軒。
    “林生!台灣那邊來郵件了!他們說我們的設計好像有點……有點太‘浪費’了?建議我們修改一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良率!”黃耀龍的語氣帶著明顯的擔憂和一絲被“專家”指點的理所當然。
    林軒接過郵件,快速掃了一眼,特別是附件裏那些被“優化”得更緊湊、更“漂亮”的版圖方案,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果然來了。”他心中暗道,“這些工程師倒是‘盡職盡責’,可惜,他們的‘好意’,恰恰是通往地獄的路。”
    他將郵件遞還給黃耀龍,語氣斬釘截鐵,不帶一絲猶豫:“老黃,立刻回複郵件。措辭要客氣,但態度要堅決。”
    “回複什麽?”黃耀龍有些發懵。
    “告訴他們,”林軒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仿佛在口述一篇早已擬好的腹稿,“感謝台聯電工程師的專業建議和負責任的態度。啟明芯設計團隊經過慎重評估,認為當前設計方案是基於我們產品在極端環境下的特殊應用場景例如持續高負載、寬溫差運行)而進行的定製化可靠性增強設計。所有超出pdk推薦值的部分,均經過我們內部嚴格的多物理場耦合仿真驗證再次拋出高級術語),是確保產品長期穩定性的必要冗餘。因此,我們堅持采用最初提交的設計文件進行光刻掩模製造和後續生產。由此可能帶來的芯片麵積增加、成本上升或初始良率波動,啟明芯將自行承擔全部風險和責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頓了頓,補充了一句點睛之筆:“同時,我們也相信並期待台聯電能夠嚴格控製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工藝參數,確保其穩定性和一致性,特別是貴司fab 8a產線在該節點下卓越的過程能力指數cpk)表現。順祝合作順利。”
    這句話看似是恭維和信任,實則暗藏機鋒——既是強調對方的責任,也是隱晦地提醒對方“你們的工藝不是完美無瑕的,我們心裏有數”。
    黃耀龍雖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深意,但他聽懂了林軒的堅決。他立刻按照林軒的意思,組織語言,回複了郵件。
    遠在新竹的台聯電辦公室裏,工程師陳誌明收到回複郵件後,皺著眉頭看了許久。這家香港初創公司……口氣不小,態度更是強硬得罕見。居然敢無視代工廠的“優化建議”,還反過來強調他們的工藝控製能力?他搖了搖頭,將郵件轉發給了自己的主管,附言:“客戶堅持原設計,風險自負。已存檔。”
    主管掃了一眼,也沒太在意。每年總有那麽幾家自以為是的設計公司,不聽勸告,最終撞得頭破血流。既然對方簽了免責條款,那就按規矩辦事吧。
    於是,“啟明一號”那份在台聯電工程師看來有些“臃腫”和“古怪”的設計文件,被正式送往了光刻掩模製造中心。一場關於未來科技的豪賭,其最關鍵的骰子,終於被擲了出去。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