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等待宣判的“寧靜”
字數:2654 加入書籤
設計文件一旦送出,就如同離弦之箭,再無更改的可能。接下來的幾周,是“啟明芯”全體成員一段既充滿期待又備受煎熬的時光。
光刻掩模的製作本身就需要一到兩周時間,這套由十幾層到二十幾層精密圖形構成的“模具”,每一層的誤差都必須控製在納米級別,其製造費用更是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一旦設計文件有問題,或者掩模製作出現瑕疵,這筆巨額投入就可能打了水漂。
掩模完成後,晶圓afer)才會被送入那條價值數億美元的、如同迷宮般複雜的超淨生產線fab)。在一片片直徑通常為6英寸或8英寸在1995年)的、閃耀著金屬光澤的矽晶圓上,要依次進行氧化、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化學機械拋光等數百道精密工序,如同在微觀世界裏建造一座座複雜無比的立體城市。整個流程通常需要4到6周時間。
這段時間裏,林軒要求團隊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以緩解等待的焦慮。
新實驗室的裝修和改造進入尾聲。黃耀龍采購回來的各種“寶貝”——那些散發著獨特工業美感的頻譜儀、示波器、邏輯分析儀、溫控箱、芯片測試台、甚至還有幾台用於大規模仿真的小型服務器,被陸續小心翼翼地搬入、安放、連接、調試。原本空曠的廠房空間被分割成一個個功能區域:設計區、仿真區、測試區、硬件實驗室、軟件實驗室、小型服務器間……防靜電地板光潔如新,恒溫恒濕空調係統發出低沉的運行聲,一排排嶄新的工作台整齊排列,高速局域網也已鋪設完畢。一個現代化集成電路研發中心的雛形,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工程師們興奮地在新環境中安頓下來,每個人都分到了更寬敞舒適的工位和更先進的設備。林軒甚至兌現了承諾,給核心技術骨幹配備了當時最新款的ib thinkpad筆記本電腦雖然價格不菲),極大提升了團隊的士氣和歸屬感。
趙晴鳶也已經處理完交接手續,正式飛抵香港,加入了“啟明芯”。她的到來,如同給這台高速運轉的機器注入了最專業的潤滑劑和導航係統。她迅速組建起精幹的財務和法務團隊初期以外部顧問為主),完成了公司vie架構的搭建和離岸公司注冊,建立了完善的財務報告和內部審計製度,並開始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進行多幣種現金管理和風險對衝。她甚至已經開始起草a輪融資的商業計劃書bp)初稿,其專業、高效和國際化的視野,讓黃耀龍等“本土派”管理人員自愧不如,也讓林軒徹底放下了對公司“後院”的擔憂。
盡管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但所有人心頭都懸著一把劍——“啟明一號”的流片結果。這不僅關係到數百萬美金的投入,更關係到公司的生死存亡,關係到林軒描繪的所有宏偉藍圖能否邁出第一步。
團隊成員們表麵上努力工作,但私下裏總會忍不住討論:“你說……良率能有多少?”“第一次流片,能點亮就不錯了吧?”“要是失敗了怎麽辦?我們還有錢再來一次嗎?”……焦慮的情緒如同病毒般悄悄蔓延。
唯有林軒,始終保持著一種近乎“非人”的平靜和篤定。他按部就班地指導著各個項目組的工作,定期與趙晴鳶開會討論資本戰略,甚至還有閑暇研究起了當時剛剛嶄露頭角的java語言和網絡瀏覽器技術。他幾乎從不主動提及流片的事情,仿佛那隻是一個必然會成功的、無需掛齒的小插曲。
他的這份從容,並非刻意偽裝。一方麵,源於他對自身技術實力的絕對自信,以及對那個“隱藏缺陷”的精準規避;另一方麵,也源於他兩世為人、見慣風浪的沉穩心態。他知道,越是關鍵時刻,主帥的鎮定越是重要。
他的這份鎮定,也確實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團隊成員們看著林軒每天依舊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地處理著各項事務,仿佛流片成功已是囊中之物,他們內心的焦慮也漸漸被一種“林生說行,就一定行”的盲目信任所取代。
當然,隻有林軒自己知道,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麵對那塊寫滿了未來技術節點的白板時,他內心深處也並非毫無波瀾。蝴蝶效應是否存在?這個時空的物理規則是否會有細微的偏差?萬一……萬一失敗了呢?這個念頭偶爾會像毒蛇般鑽出來,啃噬著他的信心。
但他會很快將這些雜念驅散。他不是賭徒,他是掌握了未來地圖的穿越者!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基於比這個時代所有人更豐富、更深刻的知識和經驗!如果連這樣都失敗了,那隻能說是天意!
“盡人事,聽天命。”林軒常常這樣告誡自己,“但我的人事,已經盡到了極致!”
這份強大的信念,支撐著他度過了這段看似寧靜、實則暗流湧動的等待期。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