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啟明二號”揚帆起航
字數:3753 加入書籤
啟明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內部,研發的重心開始悄然發生偏移。隨著“龍芯一號”dvd項目步入正軌,以及公司運營效率在趙晴鳶的“鐵腕”治理下顯著提升,林軒將目光重新聚焦到了公司的核心命脈——p3 soc芯片上。
pioneer的巨大成功證明了市場的潛力,但也暴露了第一代產品在技術上的諸多不足。更重要的是,競爭對手絕不會坐視啟明芯獨享這塊肥肉。無論是美國的帝盟diaond utiedia,其rio pp300已在北美上市,雖然性能和體驗遠遜於pioneer,但畢竟是第一個吃螃蟹者),還是新加坡的創新creative abs,擁有強大的音頻技術積累和全球渠道),亦或是蠢蠢欲動的日韓巨頭如索尼、三星),都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更具威脅的產品。
啟明芯必須跑得更快!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上午,林軒召集了以陳家俊為首的、負責下一代p3 soc——“啟明二號”項目的核心技術團隊成員,召開了項目加速啟動會。這個團隊中,超過一半是參與過“啟明一號”vcd soc研發的老兵,他們對公司的設計流程、ar+dsp異構架構以及與代工廠的合作模式都已相當熟悉。
“各位,pioneer的成功,‘啟明一號’的勝利,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和信心,也為公司贏得了時間窗口和充足的彈藥。”林軒站在會議室前方,目光掃過一張張熟悉的麵孔,“但是,我們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p3市場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我們的目標,是用‘啟明二號’,徹底甩開所有追趕者,定義下一代便攜式數字音樂播放器的標準!”
他身後的投影幕布上,清晰地列出了“啟明二號”的設計目標,每一項都充滿了挑戰性:<7tdis內核如果能及時獲得授權並驗證),主頻提升至80hz以上相比“啟明一號”的50hz)。優化dsp單元,提升音頻解碼效率和支持更多格式如a、aac預留)。
功耗控製:引入更精細化的時鍾門控和多電壓域設計,目標是將典型播放功耗降低30以上,大幅延長電池續航時間。
集成度:片上集成高速usb 1.1控製器和phy物理層),徹底解決pioneer v1通過串口傳輸速度慢的痛點。集成更大容量的片上sracache,減少對外部sdra的依賴,優化接口以支持更低成本的sdra。集成更高精度的音頻編解碼器dec),提升音質表現。
接口與功能:支持更大容量的nand fash為未來推出更大容量的播放器做準備)。優化文件係統處理能力。可能增加f收音、錄音等附加功能。
他開始逐一分析:“首先,我們有‘啟明一號’的成功經驗。在ar核集成、dsp協同處理、數模混合信號設計、低功耗設計流程等方麵,我們積累了寶貴的knoho。那些我們曾經踩過的坑,這次要堅決繞過去!比如,‘啟明一號’在時鍾樹綜合cts)和電源網絡poer grid)設計上遇到的麻煩,這次從設計初期就要用更嚴格的流程和更先進的工具來規避。”
“其次,我們有更成熟的團隊和更完善的工具鏈。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經曆過‘啟明一號’從設計到量產的全過程,彼此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公司的設計工具和仿真環境也比一年前鳥槍換炮,效率大大提升。”
“最重要的一點,”林軒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神秘的光芒,“我們正在秘密研發的‘盤古’eda工具,雖然尚未完全成熟,但其核心的布局布線引擎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們或許可以在‘啟明二號’的部分關鍵模塊設計中,嚐試應用‘盤古’的早期成果,看看能否給我們帶來驚喜,比如更高的性能、更小的麵積,或者更短的設計周期!”
聽到這裏,陳家俊眼中也亮了起來。他知道林軒對eda項目的重視程度,如果真能將自研工具的優勢轉化為產品設計的競爭力,那將是啟明芯真正的“殺手鐧”。
會議接下來的時間,進入了更具體的技術討論。
陳家俊作為項目總負責人,開始分解任務:“數字前端團隊,負責ar核、dsp核、usb控製器等核心邏輯模塊的設計與驗證;模擬團隊,老顧顧維鈞作為技術顧問參與)你們要負責攻克高精度音頻dec和usb phy這兩個硬骨頭,功耗和性能指標必須達標;後端團隊,這次我們要從一開始就與前端和模擬團隊緊密結合,采用‘物理實現感知’的設計流程,特別是在0.35微米工藝下,時序收斂和信號完整性問題會更加突出,必須提前考慮;軟件團隊,配合硬件設計,同步開發底層驅動、usb協議棧、以及優化的文件係統和用戶界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工程師們開始圍繞各項技術指標展開熱烈討論。
“usb 1.1 phy的集成難度很大,0.35微米工藝下模擬特性更難控製,幹擾問題需要特別小心。”負責模擬設計的資深工程師老王皺著眉頭說道,他是顧維鈞近期從飛利浦挖來的高手。
顧維鈞點點頭:“沒錯,usb phy對噪聲非常敏感,需要和數字部分做好隔離,供電網絡也要特別設計。我會和老王你們一起重點攻關這部分。”
“時鍾門控和多電壓域設計,會增加設計的複雜度,特別是驗證環節。”負責數字前端驗證的小李提出擔憂,“我們需要更強大的形式驗證工具和更完善的低功耗驗證流程。”
“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到了。”林軒插話道,“我已經讓晴鳶聯係了美國那邊一家新興的低功耗驗證解決方案提供商,準備引進他們的工具和方法學。同時,我們‘盤古’項目組也在預研低功耗相關的靜態檢查功能。”<7tdis內核的授權,我們能及時拿到嗎?如果不行,備用方案是什麽?”負責cpu子係統集成的工程師阿強問道。<總部溝通了,應該問題不大。如果實在不行,”林軒沉吟了一下,“我們就繼續沿用現有的ar7tdi核,但在架構層麵進行優化,比如增加2 cache或者改進總線效率,也能獲得不錯的性能提升。”
……
討論一直持續到中午,會議室的白板上寫滿了各種技術術語、框圖和性能指標。雖然挑戰重重,但整個團隊的士氣卻異常高漲。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參與的,是一款注定要再次改變行業格局的產品。
會議結束時,林軒做了總結:“‘啟明二號’項目,代號就叫‘phoenix’鳳凰)!寓意著浴火重生,再創輝煌!我給這個項目的時間是——六個月!第二季度末,必須完成tapeout流片)!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陳家俊代表團隊,斬釘截鐵地回答。六個月完成一款如此複雜的soc設計,這是一個極其激進的目標,但看著林軒充滿信心的眼神,以及團隊成員眼中燃燒的鬥誌,他知道,他們必須做到,也一定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