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盤古”初鳴 - p&r 引擎的突破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與“啟明二號”項目組那邊熱火朝天的啟動氛圍不同,位於啟明芯總部大樓另一側、安保級別更高的eda研發中心,則呈現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景象。
這裏沒有喧囂的討論,隻有鍵盤敲擊的劈啪聲和服務器風扇低沉的嗡鳴。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高度專注、近乎凝滯的學術氣息。由李誌遠領銜的這支“盤古”eda團隊,是林軒傾注了巨大心血和資源的“秘密武器”,他們的目標,是攻克被譽為現代集成電路設計“三座大山”之一另兩者是邏輯綜合和仿真驗證)的核心技術——布局布線pace and route, p&r)。
p&r是芯片設計的後端物理實現階段,它決定了芯片上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個邏輯門如何被精確地放置在矽片上,並用複雜的金屬導線網絡連接起來,直接關係到芯片的性能速度)、功耗、麵積成本)以及製造良率。長期以來,這一領域一直被美國的三大eda巨頭——cadence、synopsys和被收購前的avant!其核心技術後被synopsys繼承)——所壟斷。他們投入了數十年時間和數以億計的美元,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壁壘和專利護城河。任何後來者想要挑戰,都如同蚍蜉撼樹。
但林軒堅信,掌握核心eda工具,是啟明芯未來擺脫“卡脖子”風險、建立真正技術優勢的關鍵。他不僅親自指明了技術方向強調采用更先進的算法思想,如啟發式搜索、機器學習雛形、並行計算等),更是不惜血本,從全球各地招募頂尖的算法專家、軟件架構師,並配備了當時最頂級的計算資源。李誌遠,這位曾經在矽穀eda公司鬱鬱不得誌的天才工程師,正是在林軒的感召和充分授權下,得以將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傾注到“盤古”這個宏偉的項目中。
過去一年多裏,李誌遠和他的團隊幾乎是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從最基礎的數學模型開始研究,閱讀了浩如煙海的學術論文,嚐試了各種不同的算法路徑。林軒時不時會過來和他們進行深入的技術探討,提出一些看似天馬行空、卻往往能切中要害的“點子”或“方向指引”。
比如,林軒曾建議他們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模擬退火或遺傳算法,可以嚐試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並引入一些基於“機器學習”的思想,讓布局引擎能夠根據電路的特點進行“智能”優化。這一點子,成為了“盤古”p&r引擎取得突破的關鍵。
這天下午,李誌遠盯著自己工作站屏幕上剛剛運行結束的一個p&r任務結果,眼睛瞪得滾圓,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被稱為“is93 vp1”的標準布局布線測試電路的結果。這是一個業界公認的、規模不大但布局布線難度很高的測試案例,經常被用來檢驗新的p&r算法性能。
他們剛剛完成了一次關鍵的算法迭代——將之前分別開發的、基於“啟發式模擬退火”的全局布局引擎,和一種借鑒了“蟻群算法”思想的、具有自適應擁塞預測能力的全局布線引擎,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耦合與協同優化。
結果……令人難以置信!
“快看!快看這個結果!”李誌遠猛地站起身,激動地招呼著團隊的其他核心成員。
幾位同樣熬得雙眼通紅的工程師立刻圍了過來。
“總線長tota ireengtin ensebe,當時業界主流的p&r工具之一)跑出來的結果,縮短了7.3!”一位負責算法實現的博士工程師看著結果報告,聲音都有些顫抖。在線長驅動的模式下,線長縮短意味著芯片麵積可能更小,功耗也可能更低。
“關鍵路徑延遲critica patay)……在時序驅動模式下,比se優化後的結果,還要快了近5!”另一位負責時序分析集成的工程師失聲喊道。這意味著芯片的最高運行頻率可以更高。
“而且……你們看運行時間!”李誌遠指著屏幕上的另一個數字,“se跑這個case用了將近45分鍾,而我們的‘盤古’引擎……隻用了不到25分鍾!效率提升了接近一倍!”
整個eda研發中心瞬間沸騰了!
成功了!他們真的成功了!在p&r這個被巨頭壟斷的核心領域,他們這支“草根”團隊,憑借著林軒超前的思路指導和自身的艱苦奮鬥,竟然真的在關鍵性能指標上,超越了業界標杆!
雖然目前還隻是在一個標準測試電路上取得的突破,距離能夠穩定處理數百萬門級別的商業芯片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無疑是“盤古”項目自啟動以來,最重要、也最激動人心的一個裏程碑!這證明了他們的技術路線是可行的,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李誌遠強壓住內心的狂喜,立刻拿起電話,撥通了林軒的內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林總!”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顫,“我們……我們成功了!在is93 vp1測試集上,我們的p&r引擎核心指標……全麵超越了cadence se!”
電話那頭,林軒沉默了幾秒鍾,似乎在消化這個消息。然後,傳來了他沉穩而帶著笑意的聲音:“誌遠,我就知道你們一定能行!辛苦了!這個結果……太棒了!”
即使隔著電話線,李誌遠也能感受到林軒發自內心的喜悅和讚賞。這比任何獎金都更能讓他感到滿足。
“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林軒很快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下一步,“標準測試電路和真實的芯片設計複雜程度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需要盡快將這個成果,應用到實際的項目中去檢驗。這樣,一方麵可以驗證它的穩定性和魯棒性,另一方麵,也能讓芯片設計團隊切身感受到自研eda工具帶來的價值。”
“林總,您的意思是……”李誌遠心中一動。
“沒錯。”林軒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意味,“‘啟明二號’項目不是剛剛啟動嗎?他們的目標很高,時間很緊。我希望,‘盤古’的p&r引擎,能夠在‘啟明二號’的設計中,扮演一個‘秘密武器’的角色!能不能做到?”
“這……”李誌遠猶豫了一下。目前的引擎還隻是原型,穩定性和易用性都還有待提高,直接用到如此重要的商業項目上,風險很大。“林總,引擎的魯棒性還需要大量測試,而且我們還沒有完善的圖形用戶界麵,對設計工程師來說可能不太友好……”
“我知道有風險,也有困難。”林軒打斷了他,“但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實驗室裏。真正的武器,隻有在實戰中才能得到檢驗和磨礪!我會和陳家俊溝通,讓他們挑選‘啟明二號’中一個合適的、非最關鍵但足夠複雜的模塊,作為‘盤古’引擎的第一個‘實戰演練場’!你們eda團隊要全力配合,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確保這次嚐試能夠順利進行,並盡可能拿到有價值的數據!”
“我給你們一周時間,對引擎進行加固和優化,並準備好必要的技術文檔和支持方案。”林軒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一周後,我要看到‘盤古’的p&r引擎,開始真正在‘啟明二號’的設計流程中,發揮作用!這是命令!”
掛掉電話,李誌遠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但也同時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興奮和使命感。林軒的決策大膽而激進,但也正是這種敢於冒險、敢於將實驗室成果快速推向實戰的精神,才讓啟明芯這家公司充滿了活力和無限可能。
“兄弟們!”李誌遠轉身麵對團隊成員,眼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林總下令了!一周之內,我們要讓‘盤古’引擎具備初步的實戰能力!準備好迎接真正的考驗吧!我們要讓所有人看到,我們中國人自己研發的eda工具,不僅能用,而且好用!甚至比國外的更好用!”
“好!”團隊成員們齊聲呐喊,士氣如虹。
短暫的慶祝之後,eda研發中心再次恢複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節奏。隻是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更加明確,動力更加澎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手中正在打磨的,不僅僅是一行行代碼,一個複雜的軟件工具,更可能是改變中國乃至全球半導體設計格局的一柄“開天神斧”!
“盤古”初鳴,雖然聲音尚顯稚嫩,但其蘊含的力量和潛力,已經開始讓整個啟明芯,乃至未來的整個行業,都為之側目。屬於中國自研eda的序幕,正在悄然拉開。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