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盤古”效率革命 - 設計流程的重塑
字數:3554 加入書籤
“啟明二號”phoenix)的成功tapeout,不僅是啟明芯在p3 soc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更在公司內部,悄然引發了一場關於“效率”的革命。這場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是那個一直被寄予厚望、並在“啟明二號”設計中初露鋒芒的自研eda工具——“盤古”。
在“啟明二號”項目結束後,李誌遠帶領的“盤古”eda團隊並沒有停歇。他們立刻對“盤古”p&r布局布線)引擎在項目中實際應用的數據和反饋,進行了全麵而深入的複盤分析。而分析的結果,足以讓整個公司,尤其是那些曾經對自研eda持懷疑態度的人,感到震驚。
在一份由李誌遠親自撰寫、提交給林軒和公司技術委員會,一個由林軒、顧維鈞、陳家俊、李誌遠等核心技術負責人組成的內部決策機構的報告中,一組組詳實的數據,清晰地勾勒出了“盤古”帶來的效率提升:
關鍵模塊p&r迭代次數顯著減少 報告選取了“啟明二號”中五個複雜度最高、時序最關鍵的數字模塊包括usb控製器核心、dsp加速單元、存儲器控製器接口等)作為樣本。數據顯示,在使用商業eda工具cadence se)時,這些模塊為了達到時序收斂目標,平均需要進行8到12次的p&r迭代優化。而當後端工程師嚐試使用“盤古”p&r引擎後,平均迭代次數驟降至3到4次!這意味著大量的設計時間和人力被節省下來。
工具運行時間大幅縮短 對於同等規模和複雜度的模塊,“盤古”p&r引擎的平均運行時間,相比市麵上的商業工具,縮短了約40!這主要得益於其更先進、更優化的核心算法如林軒啟發的啟發式模擬退火結合機器學習思想)以及針對啟明芯內部服務器集群進行的並行計算優化。運行時間的縮短,意味著工程師可以更快地得到結果,進行更多的設計嚐試,從而加速整個設計進程。
更高質量的設計結果qor)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某些“硬骨頭”模塊上,“盤古”不僅更快,而且結果更好!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兩個案例:一個是某個高速接口模塊,商業工具反複優化都無法完全消除時序違例,而“盤古”一次就成功收斂,並留有正裕量;另一個是dsp加速單元,在滿足所有時序約束的前提下,“盤古”生成的布局麵積比商業工具小了5,這意味著更低的芯片成本和功耗。
對設計流程的積極影響 報告還引用了多位參與“啟明二號”項目的後端工程師的反饋。像張偉這樣的年輕工程師表示:“‘盤古’雖然現在還是命令行操作,但感覺它的算法更‘聰明’,特別是在處理擁塞和複雜時鍾樹方麵,比se更有效率。而且它生成的日誌信息也更清晰,更容易定位問題。”
另一位資深工程師則評價道:“‘盤古’讓我們在後端物理實現階段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武器。以前遇到難題隻能死磕商業工具的參數,現在可以試試‘盤古’,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確實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
報告最後給出了一個保守的估算:綜合考慮迭代次數減少、運行時間縮短以及問題解決效率的提升,“盤古”p&r引擎的應用,至少為“啟明二號”項目的後端物理設計階段,節省了三到四周的寶貴時間!
這份報告在技術委員會內部傳閱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顧維鈞這位一向嚴謹的模擬電路專家,看完報告後也忍不住讚歎:“誌遠,你們這個‘盤古’,真是了不起!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在p&r這個核心領域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甚至在實際項目中展現出超越商業工具的潛力,這在業界是難以想象的!”
陳家俊作為直接受益者,更是激動不已:“是啊!節省三到四周!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快速迭代、搶占市場窗口的產品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有了‘盤古’,我們以後設計芯片的底氣就更足了!”
林軒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當初力排眾議,投入巨資和資源豪賭自研eda,看中的正是這種潛力。“誌遠,報告我看了,數據很紮實,結論令人振奮。這充分證明了我們當初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他接著說道:“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盤古’目前還隻是在p&r的特定環節、特定模塊上展現了優勢。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覆蓋芯片設計全流程從前端綜合到後端驗證)的、高效、智能、自主可控的eda平台!這次的成功,應該成為我們加速前進的新起點!”
李誌遠立刻匯報了“盤古”團隊的下一步計劃:“林總,各位領導,我們已經根據‘啟明二號’項目的反饋,製定了下一階段的研發重點。首先,是繼續優化和完善p&r引擎,提升其處理更大規模設計千萬門級甚至更高)的能力和穩定性,並開發更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麵gui),降低使用門檻。其次,我們將正式啟動邏輯綜合ogic synt代碼高效地轉化為高質量的門級網表。同時,我們也會在靜態時序分析sta)、形式驗證fora verification)以及低功耗設計輔助等方麵,繼續投入研發力量,逐步補齊‘盤古’工具鏈的短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軒點點頭:“很好!方向明確,目標宏大!我批準你們的計劃!資源方麵,無論是人才引進、設備采購還是計算集群擴容,公司都會給予全力支持!我隻有一個要求:速度!要用最快的速度,讓‘盤古’從‘單點突破’走向‘全麵開花’!”
“盤古”的初步成功,如同催化劑一般,開始重塑啟明芯內部的設計流程和文化。
以前,工程師們對商業eda工具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離不開它們,恨的是它們價格昂貴、功能臃腫、響應遲緩,而且往往不夠“懂”自己的特定需求。
現在,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一個由自己公司開發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快速迭代優化、並且可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替代選項。
後端團隊開始更積極地擁抱“盤古”,在新的項目比如“龍芯一號”的後續優化或一些預研性質的小芯片)中,更大膽地嚐試使用它。他們甚至主動向“盤古”團隊提出各種功能需求和改進建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緊密互動。
前端設計團隊也開始關注“盤古”的進展,期待著未來能用上自研的邏輯綜合和仿真工具。
甚至連軟件團隊也受到了啟發,開始思考如何將一些ai機器學習的技術,應用到固件開發和測試流程中,以提高效率和質量。
一種以“效率提升”和“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工程師文化,在啟明芯內部悄然生根發芽。大家開始意識到,啟明芯不僅僅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更是一家致力於通過核心技術創新來驅動效率革命的科技公司。
林軒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文化上的積極變化。他知道,這種自下而上對效率和創新的追求,遠比任何自上而下的管理口號都更加有效。這是啟明芯未來能夠持續保持競爭力的真正源泉。
“盤古”開天,初顯神威。這場由自研eda工具引發的效率革命,雖然才剛剛開始,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本身。它正在重塑啟明芯的設計流程,激發著工程師的創新熱情,也為這家公司的未來,鋪就了一條更加寬廣、更加自主、也更加充滿想象力的道路。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