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我國封建社會~南北朝時期31
字數:3180 加入書籤
劉勰的《文心雕龍》
《明詩》—3)
注釋:
1、“詩言”兩句:語出《尚書?舜典》。永:長。這兩句說:“詩是表達思想願望的,歌是把這思想願望詠唱出來。”
4、shu舒:布。 舒文:就是鋪張文采的意思。 實:指“詩言誌”的“誌”說的。 載實:就是把詩人的意誌寫出來。
5、茲:此。這裏的意思,指“詩”而言。
6、詩和持在古韻裏同韻,用同韻字來解釋訓詁家叫“聲訓”。 持人情性:就是約束人的情性。這三句是講詩的社會作用。
7、三百:《詩經》三百篇。 蔽:論斷或概括的意思。《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8、訓:訓詁,解釋。 符:符合。
第一段提要:本段運用儒家正統文學觀點,來說明詩的產生及其社會作用。)
9、稟:受。說人之情是受於天的。 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
10、葛天氏:傳說中帝王名。《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中說,葛天氏時代樂曲有:《載民》、《玄鳥》……八首歌。
11、《雲門》:歌頌黃帝的一首樂曲。
12、《大章》:唐堯時樂名。大章是說堯德章明。 章:一作“唐”。
13、舜造《南風》之詩,《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正義》引《南風詩》:“南風之熏和暖)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增多)吾民之財兮。”
14、九序惟歌:《尚書?大禹謨》:“九功惟敘,九敘惟歌。” 敘:作“序”。 九序:是說“水、火、金、木、土、穀、正德、利用、厚生九項政事都有次序。”
15、《史記?夏本紀》:“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待)於洛汭,作《五子之歌》。” “諷”:一作“怨”。
16、鄭玄《詩譜序》:“論功頌德,所以將順其美;刺過譏失,所以匡救其惡。” 順:順而行之。 匡:正。
17、暨:及,至。 雅:指《詩經》的《大雅》、《小雅》。 頌:指《詩經》的《周頌》、《魯頌》、《商頌》。 周:一作“圓”。
18、四始:一說以為《風》、《小雅》、《大雅》、《頌》四者是論王道興衰之始,所以叫四始;一說以為《風》、《小雅》、《大雅》、《頌》各有第一篇,以四者的第一篇叫做四始。二說當以前說為適宜。
19、六義:!《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其中風、雅、頌是詩的體裁,賦、比、興是詩的作法。 環深:周密精深的意思。
20、子夏:孔子弟子,名商。 監:通“鑒”。 素:白色。 絢:彩色。絢素之章:指《詩經?衛風?碩人》之第二章。
21、子貢:孔子弟子,名賜。 琢磨之句:見《詩經?衛風?淇澳》。 切磋:加工骨、牙。 琢磨:加工玉石。
22、王澤:先王的恩澤。 彌:更。 竭:窮盡。 風人:采風的人,即采詩的人。 輟:停止。 彌:一本作“殄”,盡。
23、春秋時代各國相互往來的使節,不以做詩寫個人的意誌,而是念《詩經》三百篇中的作品來表明自己的意誌。
24、酬酢:指宴會上的應付。 賓榮:賓客的榮譽。 吐納:就是談吐,這裏指諷誦詩篇。 身文:個人的光彩。
25、逮:及。
26、滅典:焚毀典籍,指秦始皇焚書,事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27、西漢韋孟有四言《諷諫詩》一首。。見《漢書?韋賢傳》。 軌:是“法”的意思。 周人:實質上指《詩經》。
28、柏梁列韻:《古文苑》卷八:“漢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詔群臣二千石有能為七言詩,乃得上坐……。” 列韻:就是“聯韻”,“聯”與“列”雙聲,古可以通用。《柏梁詩》每句押韻,一韻到底,所以說列韻。這就是後世所謂柏梁體。
29、嚴:嚴忌。 馬:司馬相如,都是漢朝辭賦家。 屬zhu主音):是連綴的意思。 屬辭:就是屬文,這裏指作詩。 方:法度。
30、《漢書?藝文誌》:“成帝時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 詩賦略載 “凡歌詩28家,314篇。” 品錄:品評校錄。
31、采:文采、文章。 朝章國采:朝廷國家的文獻。
32、遺翰:遺筆、遺作。
33、李陵:漢成紀人,廣孫。武帝時拜騎都尉,自請將步騎五千,伐匈奴,矢盡而降。相傳有《與蘇武詩》,五言。 班婕妤:漢成帝宮人,先得寵,後趙飛燕得寵,被譖,退侍太後於長信宮。相傳作《怨歌行》以自悼,也是五言。這兩首詩,後人多疑為偽托。
34、“按召南行露”兩句:《詩經?召南?行露》第二章:“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前半章四句)為五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