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20

字數:2749   加入書籤

A+A-


    王勃的作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釋義:
    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和杜少府都是離開家鄉在京城裏做官的人,現在杜少府要離京到蜀州赴任,王勃就寫了這首詩給友人送行。
    第一句寫京城長安,第二句寫四川。接著說明彼此的關係和送別的情意。第五、六兩句指出,四海之內還有知心朋友存在,彼此雖然天各一方,也好像鄰居一樣貼近。
    因此,作者最後說,我們不要象兒女似的,在臨分別的地方時候),讓眼淚沾濕了袖巾。
    這首詩頗為壯健,它讚美唐朝京城長安的壯闊,把遠隔“天涯”看作近鄰,勸勉友人臨別不要傷心。詩中不但可見友誼的真摯,也表現出作者寬闊爽朗的胸襟。
    譯文參考):
    題:送別好友杜少府離京到蜀州赴任
    長安的城郭宮闕以三秦為輔,在煙霧中遙望蜀州,但見杳渺風塵。
    與您離別之時,想到你我同是為做官而奔走的人。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存在,彼此雖然天各一方,也好像鄰居一樣貼近。
    不要象兒女似的,在臨分別的地方時候),讓眼淚沾濕了袖巾。
    注釋:
    1、少府:當時縣尉的通稱,是縣長官的副職。 之任:上任。 蜀州:現在的四川崇慶縣。
    2、城闕:指長安的城郭宮闕。宮門前的望樓叫做“闕”。 輔:衛護。 三秦:這是承漢朝初期的舊稱項羽分秦地為雍、塞、翟三國,封秦將章邯等三人為王),泛指當時長安附近的關中一帶。 “輔三秦”:意為“以三秦為輔”。
    3、風煙:風塵和煙霧。 五津:指杜少府所去的地方。那裏長江上遊岷江,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有五處著名的渡口,名為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
    4、君:您,指的是杜少府。
    5、宦huan喚音)遊:為做官而奔走。君去入蜀,我遊長安,同是宦遊。
    6、海內:四海之內。 知己:知心的朋友。
    7、天涯:天邊,極遠的地方。 比bi必音)鄰:緊靠的鄰居。
    8、無為:不要。 歧qi其音)路:分路。
    9、沾:濕。
    王勃的作品
    3、《山中》
    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譯文參考):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已在外滯留太久,故鄉遠隔萬裏,令我時時想望。
    何況現在已經晚秋風高,滿山遍野枯黃的樹葉隨風飄舞,思念的心緒隨黃葉一起飛回了家鄉。
    釋義:
    《山中》是唐代文學家王勃的一首以思鄉為題材的五言絕句。前半部分采用了對仗的句式,通過地理與時間的雙重對比,深刻描繪了旅人的心境。詩的後半部分,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悲涼與思念的情緒,讓讀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秋風中的淒涼與落葉中的哀愁,與旅人的心境產生共鳴。本詩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寫作手法:
    以景結情:結尾“山山黃葉飛”以景結情,描繪了黃葉漫山飄飛的畫麵,將詩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這種寫法既增強了詩歌的意境美,又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悠長深遠,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借景抒情:“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描繪了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景象。詩人借“高風”“黃葉”這些秋日特有的景象,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悲傷與羈旅愁思。秋風凜冽,黃葉紛飛,營造出一種淒涼、蕭瑟的氛圍,烘托出詩人漂泊在外、歸心似箭的孤寂與惆悵之情。
    情景交融:“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詩人將自己的羈旅之愁與長江之水聯係起來,長江水仿佛也因詩人的悲傷而停滯不前,“萬裏念將歸”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後兩句的寫景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情感,秋風、黃葉的景象與詩人的思鄉之情相互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使整首詩的意境更加深遠,將詩人的悲愁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