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49
字數:2960 加入書籤
韓愈的作品
5)《山石》
原詩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鬆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釋義
這是一首紀遊詩,敘寫初夏遊山寺時所見所聞的情景。全詩按遊蹤順序安排層次,狀物寫景,設色調光,是詩如畫,很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優美的遊記影片。
先寫黃昏到寺。起句寫路途,次句寫時間,第三、四句寫坐看新雨,觀賞庭院中的芭蕉、梔子花。接著寫天黑後,寺僧引觀古壁佛畫,招待膳宿。
寫了寺中所見,再寫寺外“夜深”兩句寫寺靜月冷的幽夜;“天明”以下六句寫離寺獨遊,飽賞山間景色,盡享天然奇趣。
平明時,霧濃路沒,日出後,山紅澗碧;鬆櫪森森,流水潺潺。這變幻的氣象,勃發的生機,怎不令人心曠神怡!作者身在畫中,觸景生情。
最後四句寫無窮的感歎人生能如此自在娛樂,何必要整天被人製約呢?我們誌同道合的幾個人呀,怎麽才能在此終老一生而不再返回塵世呢?
這裏既表明作者不甘受人驅策的倔強性格,又透露了他想消極隱居的思想。
這首詩看來句句都是“直言其事”,其實比、興手法是很高妙的。如詩以“山石”為題,雖是照慣例取首句二字,也是包含著作者官途多蹇、人世坎坷的感慨。
毛主席指出“韓愈以文為詩;有些人說他完全不知詩,則未免太過。” 所謂“以文為詩”和“奇崛險怪”正是韓愈詩藝術上企圖有所革新的表現。
譯詩(參考)
山石嶙峋路難行,黃昏時分到寺中。
升堂坐階雨初停,芭蕉葉大梔子紅。
僧言古壁佛畫好,借火照看確奇妙。
鋪床拂席擺飯菜,粗茶淡飯也能飽。
夜深人靜百蟲息,明月出嶺照入扉。
天明獨去任意行,高低錯落雲煙霏,。
山紅澗碧彩繽紛,時常可見鬆十圍。
赤足踏過澗中石,水聲嘩嘩風吹衣。
人生如此多快樂,何必拘束受羈絆?
可歎我與知近友,怎能到老不歸還!
注釋
1、山石古代作家的詩題,很多取首句二字,不另作題目。此詩也是如此,不是詠山石。
2、犖(o落音)確山石不平的樣子。 微細小,狹窄。
3、梔子亦作支子,植物名。這裏指梔子的花,俗稱“黃梔花”,花好則瓣肥厚,故說梔子肥。
4、稀依稀、模糊;亦可作“稀罕”解。
5、置準備。 羹(ng庚音)飯指飯菜。
6、疏糲即糙米。
7、百蟲絕各種蟲子都停止了鳴叫
8、扉門戶。
9、去離去。 無道路是說任意走去,不擇路徑。
10、出入指出入山穀。 窮煙霏穿過山中雲霧。 窮曆盡。
11、山紅澗碧寫初晴霧消,陽光普照的五彩繽紛的山色。又解,紅,代替花;碧,代替水。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方法。
12、櫪一作“櫟”,互通,樹名。 圍古代圓周計量單位。 十圍是形容樹身很粗大。
13、蹋(ta榻音)踏。
14、局束同“局促”,不自在的意思。 靰(ji基音)馬絡頭,這裏用如動詞。 為人靰指被人牽製,管束。意指幕僚生活。
15、嗟哉歎息,感歎。 吾黨、二三子都出自《論語》。《公冶長》“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 《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等。這裏似對同遊的人說。
16、安得怎麽能夠。 歸即用“歸與”之意,指歸隱。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