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58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白居易的作品
3)《杜陵叟》
原詩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幹。
長吏明知不申破,剝我身上帛,
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日裏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釋義
這首詩的前麵原有小序“傷農夫之困也”。809年(唐憲宗元和四年),旱荒嚴重,李絳與作者上疏請免除農民的租稅。
憲宗雖然頒布免稅的命令,但具體執行政策的貪官汙吏還照舊“急斂暴征”,農民們並沒有得到絲毫實惠。
這首詩對貪官汙吏們痛加指斥,為被剝削被迫害者鳴不平。
譯文(參考)
杜陵叟,住杜陵,年種薄田餘一頃。
三月沒雨旱風吹,麥苗無花多剩莖。
九月下霜秋早寒,禾穗沒熟死幹淨。
官吏明知不申報,橫征暴斂求表彰。
賣地典物納租稅,來年衣食無保障。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糧。
虐人搶物汙官吏,鉤爪鋸牙如豺狼。
不知是誰奏皇帝,帝知民困心善良。
白麻紙上寫詔書,京畿年稅都免光。
昨天村官才到來,拿著告示村裏牓。
十有九家稅收畢,並未來把皇恩享。
注釋
1、這是《新樂府》五十篇的第三十篇。 杜陵在長安東南郊。
2、不秀未開花。
3、申破呈報事情的真相。
4、求考課力求完成征收賦稅的任務,作為考績。
5、弊勞瘁困乏之意。
6、白麻紙唐製中書省所用公文紙分黃白兩種,紙的原料是麻,有關任命將相、赦宥、豁免等重要命令,照例都寫在白紙上。至於黃紙是用以寫一般的詔令的。 德音指皇帝頒布下來的免賦稅的“好消息”。
7、裏胥即裏正,唐製一百戶為裏,設裏正,掌管督察及“課植農桑,催驅賦役”等事(見《唐六典》)。
8、尺牒指免稅的公文。 牓同“榜”,張貼的意思。
9、蠲(捐音)免除。
4)《賣炭翁》
原詩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麵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釋義
全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概括描述賣炭翁辛勤的勞動,貧困而悲慘的生活和運炭到集市出賣的情況。
第二部分寫宮使仗勢掠奪、欺壓人民的罪行和賣炭翁的不幸遭遇。
本詩通過對賣炭翁不幸遭遇的描寫,揭露和譴責了唐朝宮市製度的罪惡,反映了勞動人民被欺壓、被掠奪的痛苦,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在寫作上,本詩通過人物外貌、內心活動和環境描寫,成功地塑造了賣炭翁這個受封建統治階級壓榨、掠奪的勞動人民形象。
語言準確、精煉、通俗,含意豐富。
譯文(參考)
賣炭翁,南山砍柴燒炭忙。
滿麵灰塵煙火黑,兩鬢花白十指髒。
賣炭賺錢為哪般?買件寒衣充饑腸。
可憐身上衣服單,隻盼天寒炭價漲。
昨夜城外雪茫茫,清晨駕車冰上闖。
牛乏人饑日頭高,城南門外泥裏蹚。
忽有兩騎翩翩來,黃衣使者白衫郎。
口讀帝詔宮需炭,叱牛牽車向北方。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搶炭沒商量。
半匹紅紗一丈綾,炭值太低翁心涼。
注釋
1、這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二篇。作者在詩前有小序“苦宮市也”。 宮市是皇帝派太監到宮外劫奪人民資財的一種方式。
從唐德宗貞元末年起,宮中食用所需不用官府承辦,直接由太監向民間采購。太監和爪牙多至數百人,經常在市上巡邏,強買甚至硬奪老百姓的東西。
2、伐薪砍柴。
3、鬢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人的白發往往從兩鬢開始。 蒼蒼黑白相間的顏色。
4、何所營作何打算,做什麽用。 營經營,謀求。
5、 輾滾,軋。 轍車輪軋出的痕跡。 輾冰轍車輪在冰雪上軋過。
6、翩翩輕快的樣子。 兩騎兩個騎馬的人。
7、黃衣使者指太監。 白衫兒指太監手下的隨從。
8、文書公文。 敕(chi斥音)帝王的詔書,命令。
9、回車把車拉轉了個方向。 叱(chi赤音)吆喝。按唐朝長安建置,市在南,宮在北。 牽向北即牽向宮中。
10、驅將把牛車趕走。 惜不得舍不得也沒辦法。
11、綾絲織品。
12、直同“值”,價值。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