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登陸安南
字數:3743 加入書籤
次日清晨,《中華日報》頭版以潑墨狂草刊出通欄標題:《討安南檄》血書頒天下!長辮受辱之恥,今日揮刀斬之!
檄文首段“安南鼠輩,裂我商民衣袋,剜我子民血肉,更指我辮發如婦人簪花——是可忍,孰不可忍!”以朱砂圈紅,墨字似凝血,街頭報童攥著報紙狂奔大喊,油墨香混著市井煙火氣在晨霧中炸開。
京城茶樓上,老說書人拍碎醒木的脆響裏,混著鄰座“這檄文可是皇上親自改過”的私語。
當老說書人吼出“三十七個大清子民被安南人用鐵鏈穿掌吊城門”時,有人摔碎茶盞砸向“剪辮誤國”的論戰木牌,茶客們捶桌痛罵,有人揪著長辮低吼:“留這勞什子讓番邦笑話?明日就去剪了!”
濟南府孔廟前,報童故意將報紙甩向跪哭的士紳,“辮長而怯戰”四字正落在《剃發令》碑刻裂縫處。
老舉人咳血時,人群中突有人喊:“十幾年前安南使臣見咱辮子就捂鼻子,如今竟騎到孔聖人頭上拉屎!”
石牆外湧來數百短發百姓,有人舉著斷發高喊:“孔夫子教的是‘以直報怨’!留辮受辱,不如斷發雪恥!”
舉人們驚見斷發在風裏飄成黑壓壓的浪,老祭酒顫抖著解開發帶,白發混著斷發落在泮池裏。
通州港口的挑夫堆裏,疤臉漢子砸扁擔怒吼:“老子去年被紅毛鬼笑‘豬尾巴’,如今安南小崽子也來踩臉!”疤臉漢子扯開衣襟露出刀疤,周圍人紛紛攥緊拳頭。
街角剃頭棚突然掛出“斷辮免錢”的紅布,刀光中落下的發辮堆裏,有人用炭筆在牆上狂書:辮子軟,骨頭硬!斬藩賊,正國威!
弘曆負手立在乾清宮廊下,望著宮人捧來的各地剪辮奏報,見“安南辱華”四字已壓過“剃發違祖”的輿情,唇角揚起冷峭笑意。
弘曆指尖敲了敲《皇輿全覽圖》上升龍府的標記,“即日起在各府縣城門張貼《討逆安南詔》,詔書中明言——大軍南下之日,便是辮恥盡雪之時。”
《討逆安南詔》黃榜甫貼,街頭巷尾的“捐糧箱”“募銀桶”便被百姓塞得滿滿當當。
琉璃廠老板砸了安南黃花梨案幾充軍費,濟南老農趕著牛車送來新收的粟米,通州船工將斷辮係在桅杆上押運義糧。
當太監李玉稟奏“民間捐輸已足敷軍用”時,弘曆望著窗外沸騰的人潮,忽聞午門方向傳來山呼海嘯般的“斬藩”聲。
弘曆便知這一步棋走對了,借藩屬之辱點燃的野火,終是讓天下人將對剪辮的怨懟,盡皆化作了對安南的同仇敵愾。
1742年三月初五,收到皇帝八百裏加急傳來的密旨後,第四集團軍軍長宮兆麟當即下令第19師開赴雲南省東南邊境。
與此同時,廣州港內第三集團軍第13師與南海水師合兵,五十餘艘運兵船揚起"雪恥"大旗,朝安南升龍府破浪而去。
而安南升龍府裏,鄭杠還在禦花園逗弄金絲雀,諜報司每日呈遞的"清國邊軍巡防如常"的密報,被隨意壓在翡翠筆洗下。
三月初八卯時三刻,當第19師的前哨騎兵出現在紅河上遊的叢林邊緣時,安南河口關的守軍正圍著火堆煮早茶。
師長韓勳舉著單筒望遠鏡觀察敵營,突然揮手劈下——數百門“中華1738重型火炮” 同時轟鳴,石砌關牆應聲崩裂,衝擊波卷起的沙土糊住了哨兵的眼睛,清軍步兵已踩著碎石衝過壕溝。
同一時刻,南海水師的戰船已抵近安南升龍府附近的海防港。
當第一發實心彈撞碎港口望樓時,值勤千戶的佩刀還卡在鞘裏。
港口裏,安南水師的蜈蚣船被炸得粉碎,水兵們抱著木板在燃燒的海麵漂逃。
不到半天,第13師便在海防港灘頭成功登陸,工兵迅速用沙袋堆砌臨時工事,火藥箱沿滑道整齊碼放。
師長張煌踩著灘塗巡視,見士兵將斷發係在槍頭,冷風中"辮恥雪盡"的軍旗獵獵作響。
消息傳至升龍府,鄭杠震落手中鳥食罐:“清國怎會突然發兵?”
未時,河口關失守的塘報再至,鄭杠抓著諜報官衣領嘶吼:“不是說邊軍巡防如常嗎?”
"案頭"清邊軍無異常"的密報被拍得簌簌作響,墨字滲進灑出的茶水。
階下老謀士顫巍巍遞上諫言:"鄭公,清廷此次來勢洶洶必有緣由,可遣使出城問詢,或能化幹戈為玉帛。”
鄭杠望著謀士腰間晃動的辮穗,突然抓起案上密報砸去:"議和?清軍的檄文說要"斬藩賊、正國威"!此事怕是不能善了。”
老謀士退後半步,觸到廊下冰涼的石柱:"若戰,清軍實力遠勝我等,不如暫避鋒芒,以圖後舉?"
鄭杠癱在座位上,盯著梁上晃動的燭影,終於從齒間擠出字:"派左相為使,去清軍大營...”
鄭氏使臣李廷珪踏入清軍轅門時,迎麵撞上列隊操練的第13師士兵。
那些平頭青年,與記憶中拖在腦後的長辮清軍判若雲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某奉鄭公之命,特來與天朝議和,不知我安南何處衝撞天朝?”
師長張煌斜倚帥案,指尖摩挲著腰間火槍,忽然嗤笑出聲。
"你還不知?安南坊間辱罵我朝百姓辮發如"婦人簪花",更將三十七個清民穿掌懸城——天子盛怒,命我等討賊雪恥!"
"簡直荒謬!"李廷珪後退時撞翻銅燈,翎羽掃過帳中"斬藩立威"的軍旗。
"將軍,定是阮氏逆賊偽造謠言!請天朝明察!"
張煌猛地起身,逼近使臣,鎧甲上的銅釘幾乎戳進對方衣襟:"挑撥?我這裏有百餘名目擊者畫押證詞!證據確鑿。"
張煌看著神情有些恍惚的李廷珪,輕聲道。
"安南想要平息我朝民憤其實也不難——三日內將後黎國主綁來轅門,升龍府開城獻降。"
李廷珪望向帳外獵獵作響的"辮恥雪盡"軍旗,隻見士兵們攥著斷發係在槍頭,漲紅著臉梗著脖子道:"如此苛政,恐傷宗藩大義!"
張煌抄起案頭《討逆安南詔》甩在使臣腳邊,黃絹上"辮恥即國恥"的朱批刺得人眼眶生疼。
"安南笑我朝子民辮發如婦人時,可曾念及宗藩?"
張煌從箭筒抽出一支雕翎箭,猛地插在帥案上:"箭在弦上,射不射由我。
三日之後,升龍府若還飄著安南旗號,本帥不介意讓鄭杠見識見識,什麽叫"辮民之怒"。”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