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最後的活路

字數:4088   加入書籤

A+A-


    數日後,晨霧未散,正城門斑駁的城牆、四街熙攘的鬧市口,悄然貼上黃底黑字的官道改造工程招標告示。
    消息迅速傳遍京城,不到半個時辰,告示前已擠滿了摩肩接踵的商賈。
    "最多授予三十年特許運營權!這是要讓咱們當收費郎啊!"晉商王掌櫃踮著腳擠在人群前排,金絲眼鏡被推搡得滑到鼻尖。
    "朝廷這算盤打得精,一毛不拔就想把官道修好,可咱們也不是省油的燈!
    要是沒錢賺,傻子才攬這活!"王掌櫃的話引發眾人共鳴,議論聲此起彼伏。
    徽商胡二爺踩著夥計的肩膀探出身,錦緞馬褂蹭著城牆斑駁的石灰。
    胡二爺枯瘦的手指戳著朱批,眯起眼睛逐字辨認:"就是不知道收費章程如何,要是收費太低,怕是三十年都無法回本吧!"
    "收費細則告示上有呢,看那些小字。"人群中突然響起清亮的聲音。
    眾人這才注意到密密麻麻的價目新修水泥路每裏成本預計一萬五千銀元,規定馬車通行費每裏不得超過十文,依路段興衰劃定運營年限——偏遠路段授予三十年特許運營權,州府要道授予二十年,跨省官道僅授予十年。
    "諸位聽好了!"人群中有人掏出算盤快速撥弄,"按這價目算,偏遠路段每日不過百來輛馬車往來就能回本,州府要道隻需兩百出頭,跨省官道四百餘輛!”
    話音未落,人群中忽有銅鈴驟響。
    一位身著藏青綢緞的中年商人分開眾人,腰間銅鈴配飾隨著步伐叮咚震顫:"自聖上推行商貿新政,南北商路千帆競發!
    跨省官道每日車流如蟻,數萬之眾川流不息,州府要道亦有數千輛馬車往來如織!莫說這些繁華路段,便是偏遠地界,鹽幫的騾隊、茶商的駝鈴也是日夜不絕!"
    隻要挑中路段,莫說回本,翻個十倍利潤也是手到擒來!”
    眾人眼中紛紛燃起精光,低聲商議聲此起彼伏。
    頃刻間,便有人撥開人群疾步離去,綢緞長衫在晨霧中揚起殘影——顯然,他們已決意回去籌措銀錢,準備在這場朝廷招標中大顯身手。
    與此同時,新成立的中華交通銀行門前排起了長龍。
    在京城專攬民房營造的商人王茂,麵色漲紅,將城西數十間商鋪的地契"啪"地拍在櫃台上:"這些全都押上!能貸多少銀錢?"
    櫃台後的工作人員推了推圓框眼鏡,指尖在算盤上飛快撥弄:"王老板,您這些商鋪地段倒是不錯,但行規得按市價六折算,估摸著六十萬上下,能貸給您三十六萬。"
    "三十六萬?"王茂喉結滾動兩下,額角青筋突突直跳,"我聽說每段十裏的標段,朝廷告示寫著至少要十五萬本金才能競標。這點錢連三個標段都拿不下!"
    "王老板容稟,"工作人員賠著笑遞上蓋滿紅印的章程,"抵押放貸是行裏死規矩。您要是嫌少,要不把宅子也押進來?"
    王茂從懷中摸出紅木盒,抽出一根中華香煙猛吸一口。
    窗外排隊的商人們擠擠攘攘的議論聲飄進來:"城西老張家貸了六十萬!可以拿四個標段!"
    "罷了!三十六萬就三十六萬!這官道回本少說十年,把身家全押進去,風險實在太大,留些餘地,總歸穩妥。"
    王茂抓起貸款文書簽上歪歪扭扭的大名,轉身時撞翻了候客的圓凳,卻渾然不覺。
    “王老板走好!”還未等夥計扶起圓凳,一個頭戴瓜皮帽、身著藏青綢緞馬褂的商人已從王茂身後搶上半步,將用油紙包裹的地契遞上櫃台。
    “我這城東三進帶花園的宅院地契,您給瞧瞧,能貸多少銀子?我後頭還排著三位爺,可都等著使現銀競標呢!”
    “……”
    京城郊區,中華水泥公司議事廳內,長案上攤開著泛黃的廠區分布圖。
    生產經理李超指著廠區分布圖,自豪說道:"莊總!城北、城西兩大廠區晝夜不停,再加上四川分廠,如今匠工已達三千餘人,每日水泥產量穩穩三十萬斤!"
    莊有恭指尖摩挲著案頭的官道改造告示,目光掃過長案的公司高層:"朝廷這次開放數萬裏路段招標,若是同時開工,每日水泥需求不下百萬斤!"
    莊有恭忽然重重叩擊桌麵,"按眼下產量,僅能滿足工部所需,遠不能滿足民間需要!當務之急,必須擴產招工!"
    眾人還未及回應,莊有恭已展開一卷新圖紙,上麵標著"保定府"三個朱砂大字:"前些日子勘探隊傳回消息,保定府周邊石灰石儲量驚人!"
    莊有恭的食指狠狠點在圖紙某處,"不僅要讓現有三個廠區開足馬力,更要在保定府再建分廠!
    三個月內,日產量必須衝上百萬斤!這是生意,更是聖上托付的差事!誰掉鏈子,就提著腦袋來見我!"
    話音落下,議事廳內算盤聲、議論聲頓時交織成一片。
    與此同時,京城中央廣場的建築工地被竹籬笆圍得嚴嚴實實,一月份的北風卷著細雪掠過空地,工地上的牛皮旗幟獵獵作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奉旨建造"的金字在陰雲下若隱若現。數百工匠裹著粗布棉襖,踩著結霜的木板,揮著鐵鎬鑿開凍土。
    "這地基挖得比尋常宅子深三倍,到底要蓋啥?"
    年輕瓦匠搓著凍得發紫的手,哈出的白氣瞬間凝成冰晶。
    "告示上寫著"中華公共圖書館"。”老師傅將木夯重重砸進土裏,夯聲震落竹籬上的積雪說道。
    "往後窮人家的娃娃,都能來這兒免費看書。"
    年輕瓦匠的鐵鎬停在半空:"當真?像我這樣沒念過書的......"
    "聖上說了,要讓全天下的娃娃都有好書看!"
    監工突然從土坡上冒出來,棉襖肩頭落滿雪粒。
    "好好幹!這個月工錢翻一番,等圖書館蓋成,你們的名字都能刻在功德碑上!"
    這話讓眾人精神一振,鐵鎬撞擊凍土的鏗鏘聲更響了,木夯起落間揚起團團白霧。
    不知誰起了個頭,蒼涼的號子聲衝破雲層:"嘿喲——鑿開冰!嘿喲——立根基!"
    當這股建設熱潮席卷大清各地時,南疆之外,另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正在紅河之畔悄然展開。
    凜冽的寒風掠過安南的紅土地,在紅河省象郡府,數萬安南土民背著簡陋的行囊,在清兵甲胄的冷光監視下,沿著被踩踏得泥濘不堪的道路,朝著西北山林艱難進發。
    這些人皆是交不起田稅的苦命人——就在數月前,紅河省巡撫趙文楷一紙政令,將田賦從三十稅一驟然提至十稅五,無數農戶很快傾家蕩產。
    "快走!磨蹭什麽!"一名清軍士兵揮起皮鞭,鞭梢精準地抽在隊伍末尾的老者腿彎,老人用安南土話痛呼著栽倒在泥地裏,竹簍中滾出幾個幹癟的紅薯。
    老人滿嘴土語的求饒在清軍耳中不過是無意義的嘟囔。
    "這是你們最後的活路,別不識好歹!"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