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社稷壇祭祀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A+A-


    二月初一,李承乾三更起身洗漱,往承天門外同百官一起等候入朝。
    籍田禮前一天,皇帝率百官往社稷壇祭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一向閑賦在家的李靖、尉遲恭等人也必須上朝,隨同皇帝一同參與祭祀。
    宮門緩緩打開,眾大臣文武分做兩列,自覺排到太子身後,經過太極門,入太極殿朝拜過皇帝。
    皇帝儀仗至承天門前候駕,皇帝受過百官朝拜,乘坐車駕往社稷壇南郊社稷壇去。
    ?“太子,你與朕同乘。”
    李承乾回頭看了眼馬兒,不太想和皇帝同乘。
    “阿難,扶太子上車。”
    李承乾被推上馬車,氣結無比,這哪裏是扶,分明是挾持。
    “這兩天風大,騎馬吹的頭疼,乖乖坐馬車。”
    李承乾不想聽皇帝打感情牌,直接問:“水稻三月份之後育苗,陛下給臣找的安南稻,找的怎麽樣了?三月份能到嗎?”
    李世民笑笑,糧食大事,關乎朝廷社稷的大事,他就是忘了吃飯,也不可能忘了找稻子。
    “四百裏加急,肯定能在三月份之前,把稻種從安南給你送過來。”
    “四百裏加急?長安到安南大概是四千六百多裏,四百裏加急保守估計要走半個月前後,來得及。”
    李世民道:“後世從長安到安南,要多久?”
    “坐飛機四五個小時,高鐵暫時沒有直達安南的,火車沒坐過不知道。”
    “火車級別很高嗎?你都不能坐?”
    李承乾:……
    “火車是最慢的出行方式,臣出門一般不坐火車,以高鐵和飛機為主。”
    李世民:……
    “你去過安南?後世之人將安南治理的如何?”
    李世民思索片刻,決定告訴皇帝真相:“安南丟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也不是藩屬國。臣去安南,屬於出國旅遊。”
    “丟了?”李世民氣極反笑,無法形容他此刻的心情,道:“丟了?吐蕃和高句麗這麽難啃的骨頭都啃下來,安南,朕給你們打下來,你們給丟了?這群後世兒孫,太沒出息了,坐擁神兵利器,還能丟領土,不孝子孫,奇恥大辱。”
    李承乾:……
    “陛下,未來和現在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的?朕告訴你,強則生,弱則亡,自古以來都是這個道理。今日送出去一寸土地,明日就有人想要你送出去一尺。想要解決這種問題,就一個辦法,打,打服了他憋屈也得忍著,打死了取而代之,一了百了。”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意味深長的說:“朕告訴你,大臣們說對內要施行仁政,對外要施行仁義。可無論仁政還是仁義,都隻是馭下的一種手段,不是一種心性。沒有雷霆手段,你是坐不穩江山的。”
    李承乾沉默片刻,想到《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李世民哈哈一笑,撫掌喝彩:“就是這個道理,聽不懂孔孟之道,那就隻能上拳腳功夫了。”
    許久沒有早起,李承乾有些困乏,靠在馬車一側閉上眼睛。
    “陛下,臣睡一會兒,到了叫臣。”
    “《貞觀字典》的進度朕一直都在盯著,前日傳了房遺直來問,聽說已經弄完了一萬兩千多字,最多一個多月就可以交到朕的禦案之前。”
    李承乾心下一沉,想起上次李靖的比喻,他又要被套上去犁地了。
    “陛下,您可批了五個月假期,朝野都知道。您在臣麵前戲言就罷了,眾大臣看著您不能戲言吧?”
    李世民拍拍李承乾肩膀,笑的眉飛色舞:“承乾,別總把朕想成強盜,你有了出息,朕還能不高興?”
    李承乾聽得渾身雞皮疙瘩直掉,旅長的發財電話照進現實,太驚悚了。
    “三月份稻種回來,臣是一點兒時間都沒有,四月份也沒有。”
    “朕打算巡狩洛陽,承乾你……”
    “沒時間!”李承乾直接拒絕,接著又補充:“稻種一旦種下,就要一直盯著,還要人工授粉,去不了。”
    “美得你,你跟著一起,誰監國?”
    李承乾:……
    自己出去逍遙,拿他當牛馬,李承乾氣鼓鼓道:“臣手頭上的事情已經很多了,陛下要是再把監國甩過來,臣就直接穿陛下的袞冕上朝,您自己看著辦。”
    “李承乾!”
    “您敢去,臣就敢穿,您自己看著辦吧!”
    李世民抬手,李承乾下意識雙手抱住腦袋,擋著臉:“陛下,打人不打臉,籍田禮那麽多人看著呢!”
    “你的金冠有些歪了,君子正冠。”
    李承乾這才將手放下,李世民微躬了身子上前,替李承乾將頭冠戴正。
    “一點規矩都沒有,還蠢得不行,朕這一巴掌打下去,大臣們的奏疏得把朕埋了,朕有那麽蠢嗎?”
    之前動鞭子,傷處看不到,就算知道太子挨了打,眾大臣也隻當做沒看到,一巴掌打到臉上,都不敢想眾大臣會怎麽議論。
    “那一次讓你跪太極殿前思過,言官奏疏差口氣沒把朕埋了,你那個是師傅更過分,三天上了七道奏疏,要不是你舅父攔著,朕非砍了他不可。”
    李承乾心下歡呼,罵得好,往後多孝敬魏征。
    “臣睡一會兒,到了叫臣。”
    “你那個拳打的,衛國公每天板著臉,你舅父要不是你的太子詹事,他都直接一眼不想看。”
    李承乾:……
    社稷壇在太極宮西側,走幾步就能過去,可皇家講究排麵,車馬儀仗不能少。
    總算到了,不用再被皇帝挖苦小胳膊小腿。李承乾先一步下車,代替了張阿難的作用,扶皇帝下車。
    社稷壇隻有皇帝與負責禮儀的特定官員能上,李承乾鬆開皇帝,默默在祭壇左側下首位置站好。
    皇帝在祭壇前站定,禮官念完祝禱詞,皇帝持香祭拜,眾人跟著皇帝一同下跪,對著祭壇裏麵的五色土行稽首大禮。
    如此往複三次,皇帝轉身麵向眾臣工,領導訓話,展望未來宏圖,李承乾隨著眾大臣向皇帝三拜。
    李世民下了祭壇,張阿難上前攙扶,被李世民一眼製止,又使了個眼色給李承乾。
    封建社會,忠孝治國,李世民有意營造太子仁孝的人設給李承乾刷聲望,也告訴眾臣工君臣父子一心,禁止亂押寶,挑起奪嫡之爭。
    李承乾明白皇帝的意思,就算不明白,這種場合也不能讓皇帝下不來台,接到目光之後,果斷上前攙扶皇帝上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