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查流言
字數:3670 加入書籤
不孝的罪名很大,長安城流言飛起,讓朝中許多大臣坐不住。
“陛下,長安城有關太子不孝的流言蜚語,再不管製,任其發展下去,隻怕會影響到今年的製考。”
早朝上,房玄齡首先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有大臣附和。
馬周道:“一個月內,陛下命玄甲軍封了東宮兩次,對外說太子有疾,還不許人探視。休沐之日,臣多在民間走動,茶肆酒樓之中,有關於太子的爭議非常大。”
李世民道:“朕就想知道,怎麽爭議到太子不孝上了?”
魏征道:“太子有疾,陛下為何不許探視?民間揣測,多以為太子觸怒陛下才遭封宮。天下無不是之君父,就隻能是太子不忠不孝了。”
高士廉道:“長安持有《貞觀字典》,拜讀過太子殿下策論的文人,無人好奇咱們這位太子,太子在長安的名聲是完全的兩個極端。”
魏征道:“陛下,太子可是今年製考的主考官,要參與出題,主考,閱卷,品評天下士子文章的。”
“魏侍中說得極是。”蕭瑀補充,“不說長安的文人,就說臣,臣在看過《貞觀字典》,讀過太子的策論。覺得單從學問,以及文章功底看,太子足以當的起臣之師尊。”
魏征道:“太子縱然有錯,陛下也不該在這個關口,不明不白封宮,帶來的影響太惡劣了。陛下,您現在做事,實在是太任性了。”
李世民白了一眼魏征,沒好氣道:“朕就是任性,也沒帶壞太子。太子從前吃藥都是好好的,都是你帶的,你喝一口倒一碗,他一口都不吃倒一碗。”
魏征被迫閉麥,平常見慣了魏征懟人,難得見魏征被迫閉嘴,眾大臣不約而同捂著嘴笑。
“還有,什麽叫朕不明不白的封宮?”
承乾要離開,李泰也要被送走,李世民心情非常的差,魏征張了嘴,他直接逮住魏征開麥。
“小胳膊小腿,脆的琉璃一樣,朕都不敢碰他,生怕把他碰碎了,小心扔在手心裏,他為了幾株秧苗不顧身體淋雨把自己淋病了。還不好好吃藥,要不是怕白發人送黑發人,照朕的脾氣,不打的他在榻上趴半個月,朕都不是他老子。”
馬周十分會抓重點,趕緊追問,“什麽秧苗?太子在東宮種莊稼?”
李世民頓了一頓,本來是心情不好,拿魏征撒氣,說多了。《貞觀字典》造勢棋下得太猛,險些反噬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現在一切求穩,培育稻種等高明回來再說。
“太子長在深宮,出去看總比不過自己動手,大唐將來的皇帝,若不能了解民生疾苦,就是才高蓋世,又有什麽用處?”
魏征道:“種秧苗是奉皇命體驗民生疾苦,為了秧苗淋雨也是因是陛下所托,不敢懈怠。怎麽看,陛下都應該賞賜,您就賞了個封宮啊?”
李世民:……
“魏征,你少來汙蔑朕,太子自己要種的。編撰《貞觀字典》朕批了他五個月的假期,他三個月就結束了,閑得發慌,在東宮種地,還把他自己弄得病倒了。太子胡鬧,朕沒找你魏征的麻煩就不錯了,你還敢來找朕的麻煩。”
皇帝和魏征“積怨已久”,多少帶著個人情緒,房玄齡出來打圓場,“陛下,太子作為儲君的身份,他個人學問在朝野積攢的聲譽,封禁東宮本身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再有數日,吐蕃來朝商議和親,流言不止,在藩屬國麵前丟了國體,就有些不值當了。”
李世民冷哼一聲,“太子身在東宮,大內禁中的事情怎麽就在宮外鬧的沸沸揚揚?”
大殿內落針可聞,興風作浪的是皇帝另一個兒子,沒有證據就是知道,誰又敢多言。
“張蘊古,張亮,孫伏迦。”
李世民喊了一聲,三人齊齊出列。
“你們分別管著刑部、京兆尹、大理寺,去找司空長孫無忌,你們四個人給朕查,這些事情到底是怎麽走漏出去,還掀起如此大的風浪,查清楚到底是誰造謠太子不孝。不管涉及到任何人,都給朕查,朕倒要看看,誰敢在朕眼皮底下造次。”
方才被點名的三個人愣在當場,涉及到皇帝的另一個兒子,他們的心不約而同“咯噔”一聲。
不過很快,他們就迅速調整了情緒,領了皇帝詔命,默默退回隊列,長孫無忌才是主審,就是查到魏王李泰,也有國舅頂著。
東宮封了,太子詹事不用去東宮打卡,長孫無忌書房靜坐看,翻看《貞觀字典》,接到李世民的敕令,他忙換了正裝,進宮求見。
直覺告訴他,李世民是真要動手處理李泰,但李世民近來行事,實在是太“任性”了,他必須進宮問清楚此事。
李世民正預備去東宮看兒子,長孫無忌就來了,大舅哥比他活得都長,兒子再有幾個月就走了,當然是去東宮更重要。
“阿難,國舅來了你就告訴他,朕要他查的就是魏王泰,太子名分已定,不許任何人窺伺。”
李承乾在顯德殿練字,等待回去的日子,他顯的格外平靜,李世民覺得,李承乾不開口說話,就這麽靜靜地坐著,真的和高明一模一樣。
李世民走上去,俯身去看李承乾的字,“寫得還行,跟輪回後的你比,有一段距離。”
李承乾默默放下毛筆,擼著蜷縮在他身邊的小狸花,“我在高家就住了三年多,知識麵有限,您要是問那些亂七八糟的知識,安心等高明回來,別在我身上費心思了。”
李世民笑容僵在臉上,他就是來陪陪馬上要離開的兒子,這崽子真是一點兒都沒把他往好處想。
“那個小吏,會隨高明一起過來嗎?”
李承乾擼貓的動作一滯,抬頭看向父親,“父親為什麽要這麽問?”
李世民心下冷笑,臉上卻是淡然,“不是你說的,姓高的打算過來陪高明嗎?”
皇帝說話的這個語氣,老爸過來要是被發現了,凶多吉少啊!
“我盼著我爸過來不奇怪,他來了我可以厚臉皮讓他哄我,父親您盼著我爸過來幹什麽?”
李世民悠悠一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李承乾哈哈一笑,往後靠在憑幾上,揶揄父親,“父親應該說:有朋自遠方來,雖遠必誅!”
李世民聽罷大笑,隨便找了個地方落座,“高明才學高,卻總是放不開,真要論父子相處,還是承乾更加隨性。”
李承乾聽罷,父親依舊那麽喜歡刺激的。
“麵對父親你,高明當然放不開,怕父親你玩兒不起拿他當牲口打,換成我爸就另說了。我在父親這裏隨性,完全是不在乎父親怎麽處置我,在我爸麵前隨性,是因為我爸會心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