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杜荷的勸告
字數:3369 加入書籤
謹言慎行?
李承乾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失言,可魏師傅能出此言,必然不會是空穴來風。
魏征看李承乾的表情,大抵猜想李承乾沒聽懂他言外之意,遂又補充道:“千古第一諍臣,殿下身在當世,如何能夠知曉後世之人,對臣的讚譽或是毀謗?”
李承乾愣在當場,就這麽個小細節,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這老爺子接受能力這麽強嗎?
“師傅,我……”
魏征急忙抬手製止,道:“點到為止,點到為止。”
李承乾道:“多謝師傅體諒。”
“殿下,您幾次向陛下獻策,讓人眼前一亮,您這個人,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老臣還是那句話,千萬要謹言慎行。東宮屬官甚眾,近臣不少,您說的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
這個道理,李承乾自是明白,魏征知道了他的底細,不會揭穿他,甚至問都懶得多問一句,這份體諒,令他十分感激。
舅父要是知道了,怕是巴不得拉下他,換上自以為好控製的李治。
“師傅,我看您氣色似乎不太好,不如早些回去歇息。侍醫留在您府上,郎中的話您要聽。”
魏征嘟囔道:“吃藥的不是您,您自然無所謂,張嘴就是聽郎中的,聽郎中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李承乾笑得尷尬,古今中外,談到吃藥,估計沒幾個人不抗拒。
“師傅,咱們不能諱疾忌醫。侍醫可是陛下派去的,要他知道您不好好吃藥,往後又有的挖苦您了。到時候,指定弄的是滿朝皆知,得不償失。”
魏征扶額,這是李世民能幹出來的事情。
李承乾好說歹說,將魏征送出宮門,看著魏征上了馬車,這才鬆了口氣。
不多時,杜荷前來拜見,李承乾沒上朝,也沒怎麽打聽前朝的事情,朝政這個事情,李承乾是發現了,他主動了皇帝陰陽怪氣,他不主動皇帝推著他走。
“初八,也就是明日,臣要啟程去西州了,陛下說任期不滿一年,不好調臣回京師。大概六月份前後,臣就會被調回京師,陛下賜婚的詔書也就下來的。”
李承乾道:“你似乎十分迫切的要成婚。”
杜荷笑道:“我的傻殿下,家父的經曆,京兆杜氏的出身,注定了臣的婚事是不能自己做主的。臣從來都知道,將來的妻子大抵不會有什麽兩情相悅。所以,娶誰不是娶?
況且,陛下現在偏向東宮,殿下一切安好,自是最好。可是,您能保證陛下放棄越王之後,不會再找其他什麽王來跟殿下打擂台?臣隻有成親了,才能分府別居,杜家的部分產業才能真正到臣手裏。
朝廷上人情往來,哪兒哪兒都要錢。殿下,您一個月才幾個子兒?陛下私下有補貼,可真正到了要用的時候,陛下那點兒補貼杯水車薪。更何況,天心一旦有偏移,陛下隨時都可能停了給您的銀錢。”
李承乾心中酸脹,滋味難言,杜荷選擇他,處處為他考慮,可他竟然想過將杜荷做棄子,想到這裏,隻覺得慚愧異常。
“你我之間,不算生死之交,談不上莫逆之交,你為什麽這麽堅定的選擇我?”
杜荷哈哈一笑,拊掌道:“為了榮華富貴,殿下將來成了氣候,臣就是從龍之臣,到時候您怎麽都要給臣黃金萬兩,還要給臣一個中書令當當吧?”
這個理由,真是一點兒不走心。杜荷以前也追隨他,若是為了榮華富貴,該去找李泰,李泰才是真的有錢,李泰拉攏朝臣,從不吝嗇錢財。至於他,他賄賂侯君集入夥的錢,還要杜荷資助。
“中書令,你覺得你夠不夠資格呢?”
杜荷思索片刻,道:“殿下,臣會努力做好一切,一步步往上走,位極人臣。真到了那一天,殿下抬舉臣,也不用擔心朝野的議論。”
李承乾道:“那我就在長安等你,大唐未來的中書令。明日什麽時辰出發,我去送你。”
杜荷起身拜過李承乾,道:“別,千萬別,您還是繼續養病。臣不知內情,但房相的態度,此事不簡單。一個侯君集,不至於讓房相避嫌,我猜應該會牽扯上越王,甚至更大範圍。所以,您該躲著,就躲好。”
李承乾點點頭,道:“的確牽扯到越王了,舅父的意思,到時候讓我上疏為越王求情。”
杜荷道:“這種你死我活的爭鬥,求情都是場麵功夫,隻是為在朝野圖一個好名聲。殿下您應該聽國舅的話,至少將來陛下又要扶持其他什麽王為難殿下,朝臣們為殿下進言,也能多提一句仁厚。”
李承乾輕笑:“老實說,我其實不願意上疏,不過你都這麽說了,到時候我就勉為其難的上疏了。”
“天呐!”杜荷一臉與有榮焉的表情,道:“臣的分量都比國舅重了?”
李承乾麵上帶笑,長孫無忌在他心裏,根本就沒啥分量,這個舅父從前冷眼旁觀,現在是半冷眼旁觀。
“舅父,他的心思和圖謀,我給不了他。所以,我也不是他的最終選擇。暫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杜荷歎了口氣,道:“爭取不到國舅,也千萬別得罪他。說一句不好聽的話,您這個太子,得罪不起這位國舅。”
“放心,這個道理我知道。”
杜荷道:“時候不早了,明日五更時分臣啟程,我要早些回去收拾。”
聽杜荷這麽說,李承乾也不再留人,起身送杜荷出門。
杜荷離開東宮,並沒有直接回萊國公府,馬車去了鄭國公府,有些話不方便跟李承乾說,隻能托付魏叔玉。
除了魏叔玉,李德謇對太子也忠心,但腦子缺根筋,實在難以托付太多,杜荷覺得李德謇適合跟尉遲寶琳拜把子。
處理完一切瑣事,杜荷回杜家收拾東西,預備第二日遠行,他突然發覺,自己回來時幾乎兩袖清風,要離開也幾乎兩袖清風。
兄長杜構屬於保守派,不願意摻和奪嫡,杜荷入仕東宮,他是反對的,兩兄弟在政治上選擇上背道而馳,原本因年齡代溝不怎麽親近的兩兄弟,愈發的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