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矛盾

字數:3592   加入書籤

A+A-


    蘇烈和薛禮接手新軍,李承乾自然是沒問題。
    “臣不諳兵事,父親決定就是。”
    李世民白了眼李承乾,回了一句:“你還說你不通文墨。”
    “兵事上,臣隻能保證,讓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情,不去指導內行。曆史的教訓告訴後人,前線打仗,後麵搞微操,基本都沒啥好下場。”
    李世民道:“微操?這是什麽意思?”
    “就是指一個人忽略現實,對某些事情進行幹預,或許計較細枝末節,分不清主次矛盾,而忽略大局。”
    李世民道:“舉個例子說說。”
    李承乾思索片刻:“李師傅平定突厥,在沒有得到父親首肯,就下令追擊頡利可汗。如果您要搞微操的話,那麽李師傅就必須得到您的指示之後,才能出兵去追頡利可汗。”
    李世民忍不住吐槽:“突厥到長安相距千裏,等李靖將軍把消息送過來,得到我的許可,黃花菜都涼了,還能逮著頡利嗎?
    蕭瑀那老頭子,當初還就此事彈劾過李靖將軍,被我駁回去了。你說忽視主次矛盾,那麽在李靖追擊頡利這個事件上,你告訴哪一個是主要矛盾,哪一個是次要矛盾。”
    李承乾輕笑:“父親,矛盾這個東西,具有人為導向,現實的主要矛盾和人所認為的主要矛盾,很多時候它是存在著差異的。”
    “涉及到政事,你不用避諱世民二字。”
    李承乾道:“李師傅追擊頡利,主要涉及兩個矛盾,一個是大唐軍民與突厥的民族矛盾,另一個就是父親和李靖將軍之間的君臣矛盾。”
    “民族矛盾我可以理解,君臣矛盾怎麽說,我並沒有不滿李靖將軍。”
    李承乾解釋道:“這個君臣矛盾不是說您不滿李師傅,而是圍繞是否出兵的決定權在誰手裏。大唐皇帝對天下兵馬有絕對的領導權,在這個體係之下,軍隊動或不動,什麽時候動,要您來決定。
    戰機稍縱即逝,李師傅根本來不及向您稟報,尋求您的指示,為了獲取戰爭的最大利益,他就必須當機立斷作出裁決。從大唐軍民和突厥的民族矛盾出發,李師傅的舉措沒有問題,從大唐軍隊製度之下的君臣矛盾看出發,李師傅的舉措就存在對立。
    父親不計較李師傅出兵追擊頡利,認為他的決斷沒有錯,是您側重於主要矛盾。蕭瑀彈劾李師傅,則是他側重於次要矛盾。”
    李世民笑道:“朕是聽明白了,也可以這麽說,君王對在外征戰的將軍不能夠給予足夠的信任。要麽派個混不吝的官員掣肘將軍,要麽就是你說的,將軍領兵一舉一動都必須得到皇帝點頭。”
    “阿耶,我好困啊!”
    李承乾放下魯班鎖,摟著小孩兒,輕聲說:“困就睡一會兒,待會兒好吃的來了,阿耶叫你。”
    李覺點了點頭,腦袋往父親臂彎裏一埋,表演了個一鍵關機。
    “這個酒樓,你和杜荷都是怎麽分成的?”
    皇帝問起,李承乾也不藏著掖著:“二八分賬,八成在我這兒,兩成在城陽那兒。”
    李世民聽罷,不禁笑了起來,城陽這小丫頭也太好哄了,才拿了兩成就樂嗬的不行。
    “承乾,這麽說,我恭喜你發財了。”
    李承乾暗道:就知道這老登不安好心。
    “這一次打薛延陀,臣的錢財都捐出去了,臣現在窮的都要飯了。”
    “這話說的,杜荷難道不給你分成了?”
    李承乾道:“您打高句麗,到時候臣看有多少,都給您掏了,這總行了吧?”
    李世民笑著說:“你把酒樓獲利捐出來就行了,我和你舅父給的那些,你自己留著就是。”
    李承乾都無力吐槽了,杜荷馬上要派人去洛陽選址,再開分店,以皇帝對消息的掌控能力,此事必然瞞不過皇帝,他捐的可不是小數目,有些心疼自己的錢啊!
    “承乾,你這是舍不得錢?”
    “臣說舍得,您相信嗎?”
    李世民笑道:“我不信。”
    “掏錢,誰不肉疼?不過為了國家,掏就掏了。”
    閑扯了半個多時辰,總算陸續上菜,李承乾喚醒李覺,外頭立刻就有堂倌進來,奉來淨手用具。
    酒足飯飽之後,看著時間,回去收拾一二,就能去兩儀殿參加宴會了。
    馬車上,李覺有些昏昏欲睡,李承乾看了一眼兒子,小孩兒有些暈碳,遂把人抱在懷裏,輕揉李覺腹部,免得李覺積食。
    “太子妃要是再生一個皇孫,承乾,你就有兩個嫡子,你都要這麽寵著嗎?”
    都這麽寵著肯定壞事,布衣之家,尚且可以講公平,皇家講公平就亂套了。
    “所以,臣希望太子妃給臣生個女兒。”
    “萬一再生個兒子呢?”
    李承乾看了眼懷裏睡顏朦朧的小孩兒,歎了口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真要是生個兒子,也就隻能委屈一下他了。下輩子去找臣,臣不做太子,隻做個普通人,貧窮或者財產都是可以平分的。”
    “有下輩子,你做我的獨生子,我必不會虧待你的。”
    李承乾尷尬一笑:“父親是天驕,臣愚笨,做不好您的兒子。”
    “你直接說你舍不得高先生不就完了?拐彎抹角,說一堆的廢話。”
    李承乾默默吐槽:知道了還問。
    “侯君集的案子了解之後,我已經把許敬宗和李義府調離尚書省,往後尚書省的事情,還是你來主持。”
    李承乾暗道:許敬宗和李義府名聲不好,侯君集的案子又得罪了不少大族。
    皇帝這是怕他到了尚書省,此二人靠攏他,帶累了他的名聲,又怕他不接受此二人投誠,招來奸邪惦記,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索性自己做惡人,貶許敬宗和李義府,將來他要用這兩個人,直接調回來,同貞觀二十二年貶李世績,給李治創造做好人條件是一個調調。
    “不是有左右仆射嗎?為什麽還要臣去管?”
    沒有尚書令的工資,讓他幹尚書令的活,這種賠本買賣,他才不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