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侯君集回來了
字數:3466 加入書籤
大眼瞪小眼,場麵一度無比尷尬。
張阿難趕緊出來解圍:“太子殿下性子太過老實,忙起來沒個分寸,陛下心疼的不行,又不舍得打,氣狠了罵幾句,諸公莫要見笑。”
李世民知道自己說不清了,可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也在這裏,他覺得他還是得說兩句。
“你們在家裏,被自家孩子氣到了,不罵上幾句嗎?自家骨肉,哪裏舍得真的動手打?”
長孫無忌等人神色複雜,不好吐槽皇帝,分明就沒少打太子。
“對了,你們過來是為了什麽事情?”
長孫無忌道:“過來探望太子殿下,還沒進門……”
就聽到皇帝說要踹太子幾腳,掄幾巴掌,然後在抽一頓鞭子……
“太子忙起來是廢寢忘食的忙,不是朕說你們,你們這些個師傅是怎麽當的?你們是怎麽教導的太子,讓他如此不愛惜自己?朕是信任你們,看重你們,才把太子交到你們手裏,你們就把太子教成這樣?”
眾大臣麵麵相覷,敢情這黑鍋扣到他們頭上了?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怎麽在這裏?這是朕的家事,不是國事,你們在這兒湊什麽熱鬧?”
起居郎一臉正色回答:“天家無私事。”
“天家無私事,你們也不要亂寫。”
“史家秉筆直書,一字不改。”
李世民氣結,拂袖而去。
這黑鍋他是背定了,多說無益,他不可能把史官給砍了。
長孫無忌等人探病,可太子已經睡下,他們不可能把人叫醒,原地折返回去。
李承乾在朝廷上暈倒,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讓他繼續參與議政,可這樣並不能阻止言官上疏。
炸膛是一種十分嚴重的槍械發射事故,藥裝填太多,槍管被堵,槍管質量差耐熱性差等等。
上世紀全民皆兵的時候,他幹過這種活兒,但他負責加工,原材料跟他沒關係,現在要他自己提供原材料,就需要不斷地試錯了。不過,這玩意兒既然能在民間鋪開,技術難度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沒有達到高不可攀的地步。
學而仕則優,李象不那麽想,接觸到父親傳授的先進科學知識,又跟著師傅到錢塘,探索潮鞋和月亮運動之間的關係,以及幫助師傅測算風速。
李象現在覺得,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有很多,有些人選擇站在朝堂上指點江山,而他站在朝堂之後,研究武器,鞏固國防,也是一種成就。
行過冊封禮之後,李象直接住到了宮外的宅邸了,同父親拉開距離,免得引人注目,保證自己安全,不讓父親夾在中間難做人。宮外的宅邸,沒有那麽多世俗的繁文縟節,兩眼一爭就是幹,宅子裏上下就他一個主子,他說一就沒人敢說二。
習慣了師徒打配合,李象一封信直達錢塘,父親經常說專業的事情要專業的人來,他需要一個專業的人配合。
“你兒子寫信給李淳風,讓李淳風回來幫忙計算你丟過去的那一堆……數據了。”
聞言,李承乾有些難受,他知道李象體諒他辛苦,更不願意他為難,這才沒有讓他去幫忙,可仍然覺得心裏空落落的。
“象兒做事縝密,李先生又是聰明人,不會出什麽亂子的。”
李世民道:“這些事情你也可以做,你兒子卻故意避開你,承乾,你心裏不會難受嗎?”
當然會,但他是個成年人,要學會隱藏情緒。
“臣天天跟象兒黏在一起,那時把他往火坑裏推。”
言歸正傳,李承乾同皇帝講了生產資料,經濟基礎,政治體係之間的聯係。
李世民聽罷,最後總結出一句話:“你的意思我明白,要想讓大唐繁榮的時間久一些,朝廷就必須要把控足夠的生產資料,保證自己的再分配能力。隻有這樣,在危機來臨得到時候,朝廷才能盡可能緩和社會矛盾,延緩王朝衰落。”
李承乾點頭,是這個意思,說到這裏,李承乾從匣子裏抽出一份奏疏過來遞給皇帝。
“這是臣草擬的章程,父親看一下。”
李世民大略掃了一眼,默默將奏疏收了:“承乾,你這個奏疏一旦呈上來,會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臣沒有在朝廷上直接向您上疏。”
明白了,太子不可以得罪的人,皇帝可以得罪。
李世民看著奏疏,沉默了半晌:“這個人還是我來得罪,我要滅人九族,你到時候坐到朕這個位置,滅個三族,目的達到了,也會被稱讚一句仁厚。”
李承乾聽明白了,皇帝願意得罪人。
“你好生休息,三日後代我去承天門迎李孝恭他們凱旋歸來。”
唐倭之戰,勝利幾乎是碾壓性的,九月下旬就說班師。不過皇帝得知後世倭人經常騷擾海疆地區,怕這群人故態複萌,所以命李孝恭等人,於沿海重鎮布防,諸事妥當之後,再回長安,這才拖到了十一月中旬。
李承乾歇了三日,準時出現在承天門前,魏征和馬周作為中書令,跟著他一起迎接大軍凱旋。
李孝恭作為水師元帥,當之無愧的第一站位,身後緊隨李大亮和李恪,李大亮是副帥,李恪作為李孝恭的學生,跟隨老師出征學習經驗,參與戰鬥,自然也有戰功,他又是皇子的身份,同李大亮並列沒有任何問題。
侯君集的出現,讓李承乾的神經有些緊張,當年跟著他謀反的人,杜荷跟著他謀反,屬於看順眼了就跟著他幹到底,但侯君集不是。侯君集肯跟著他幹,一來收了他的財物,二來侯君集覺得他好控製,將來能夠做權臣。
李承乾上前,同李孝恭寒暄了幾句,同李恪遞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旋即領著眾人去太極殿,拜見皇帝,接受賞賜。
太極殿上,張阿難宣讀皇帝詔書:河間郡王李孝恭遷平王,吳王遷楚王,李大亮為孟國公,侯君集複潞國公爵。
封賞結束,李世民宣布開席。
宴席過半,侯君集突然主動上前向李承乾敬酒,鑒於其敏感的身份,李承乾收到了來自於皇帝意味深長的目光。